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构建寒地超级稻的理性株型,对松粳9号、龙稻11、龙稻5号、龙粳21、龙粳31和龙粳20,6个寒地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的单株分蘖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是寒地超级稻的共性性状。株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穗长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但有规律可循。株高、千粒重和穗长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利用籼粳亚种拓宽种质资源技术、理想株型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常规育种技术4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土壤培肥技术、钵育壮秧技术、合理密植技术、井水提温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寒地优质超级稻品种的各种性状得以展现要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合理密植是寒地超级稻建立超高产经济结构的基础,是寒地超级稻株型更为理想、叶片更为直立的高光效的必然,是走以成熟为主的栽培技术路线"促早熟、高产、优质"并举的保证。寒地优质超级稻育成的品种有龙粳14、龙稻5号、松粳9号等。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寒地杂交粳稻高产优质育种生理基础,以第二积温区生产试验对照品种龙稻5号和杂交组合800s/958为试验材料,对寒地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的源库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源特性方面,杂交粳稻组合800s/958株型紧凑,株叶型配置好,群体透光性强,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能力更强。库特性方面,杂交粳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多于龙稻5号,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略低。流特性方面,杂交粳稻物质积累能力和运转能力突出。源库关系方面,杂交粳稻的粒叶比是龙稻5号的1.13倍。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源丰库大,库、源、流三者相互协调,成为其高产优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以寒地超级品种龙稻5号、松粳9号和普通水稻牡丹江19为试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对冠层小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叶片挺直,可降低上层叶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截取,提高群体内部的光照强度,群体中光照分布合理。各群体间光合有效辐射总截获率基本接近,但超级稻株型良好,中下部叶片得到较多阳光,群体内温度上升的快,而相对湿度上升较慢,这有利于植物的蒸腾和净光合速率。同时超级品种的叶片衰老缓慢,群体维持较大的光合面积的时间较长,产生了更多的光合产物,干物质生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产量潜力高。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芽期耐碱品种,试验以46份寒地粳稻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3质量比的Na_2CO_3+NaHCO_3混合碱液,在水稻芽期对供试水稻品种进行耐碱筛选。对芽长、根长、芽率、根重、芽重5项指标进行相对碱害率计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水稻品种芽期耐碱性强,其中龙稻17、龙稻22两个品种芽期耐碱性较强;五优稻1号芽期耐碱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寒地超级稻育种并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以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和同区种植面积较大品种龙稻3号为试验试材,研究其籽粒灌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重量与抽穗后日数符合Logistic方程,推测其最大千粒重为23.94g,最大籽粒灌浆速率是在抽穗后13d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粳型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丰47和辽星1号2个超级粳稻品种的产量、产量结构、物质生产及源库特性等。结果表明,2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盐丰47的有效穗数最高,产量水平最高,辽星1号的每穗粒数最高,各品种成粒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超级稻品种出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和茎鞘物质向子粒的转运率都高于对照品种,超级稻品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灌浆期叶源量、比叶重、光合势都高于对照,源库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中同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以来,广东省农科院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继承水稻生态育种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攻关,初步构建了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先后提出早长"根深"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等育种理论.育成了早长"根深"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胜泰1号、多穗"广适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桂农占,大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玉香油占.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是超高产育种的又一新发展.是当前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南繁育种的选择优势,分别将6种寒地粳稻品种种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海南省三亚市,对其生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品种于海南种植表现生育期明显缩短。因此,水稻育种过程中,生育期的确定应在黑龙江省进行严格选择。株高和叶片数减少,分蘖力降低,穗长、穗粒数各品种表现不一,千粒重下降,而穗形、粒形、芒型变异小。  相似文献   

10.
对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粤杂122苗期、分蘖盛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的株型结构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粤杂122与对照培杂67比较,生育前、中期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表现秧苗素质好,植株生长迅速,出叶速度快,分蘖优势强,功能叶叶片较长且窄,叶片开张角较大、叶面积空间较大;生育后期则表现为最后3片功能叶叶片较长且窄、剑叶直立,有效穗数较多,穗数、粒数、粒重较均匀,千粒重较大等特点。认为上述形态性状可作为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的株型结构特征,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加以应用;粤杂122不同生育时期株型结构的性状值可作为华南两系超级杂交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与栽培实践中,不同生育期形态性状选汰以及群体结构调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寒地超级稻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种子发芽率与温度关系密切.随着积温的增加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也增加,但积温对发芽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发芽受积温的影响最大,临界发芽温度也较高;相比之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龙粳14发芽受积温的影响较小,临界发芽温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21-22,68
以龙稻5、龙稻13、中龙香粳1号和东农420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低温胁迫后其幼苗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脯氨酸、丙二醛和电导率3个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品种的水稻各个指标的含量变化不同。低温胁迫对实验材料影响较大,龙稻5耐低温胁迫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对2006年河北省参加黄河区域试验的春播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国欣棉8号、冀H963和国欣棉9号产量水平高,冀228丰产稳产性好,石杂101、H559和冀H999产量水平较高,农大KZ04产量水平一般;冀H999和H559分别较对照早熟2d和1 d,农大KZ04和石杂101熟期与对照相当,冀228、国欣棉8号、冀H963和国欣棉9号分别较对照晚熟1 d、2 d、2 d和3 d.  相似文献   

14.
孕穗期不同低温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低温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以水稻品种龙稻5号和东农428为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方式于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研究孕穗期低温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强度降低及时间延长,水稻空壳率显著增加。水稻品种龙稻5号较东农428更具耐冷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龙稻5号和东农42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大,水稻生育期延迟,植株晚熟,有效分蘖增加,但过量氮肥导致水稻无效分蘖也相应增加;不同施氮水平对龙稻5号和东农428的穗数.m-2、穗粒数、空瘪粒、千粒重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龙稻5号的穗数.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在施氮水平0~135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达到175 kg.hm-2时,穗粒数下降,空瘪粒增高;东农428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是限制水稻生长和产量非生物胁迫之一,脯氨酸(Pro)和γ-氨基丁酸(GABA)作为逆境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在抵御盐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文章以耐盐水稻品种龙稻5和盐敏感品种牡丹江30为试验材料,研究分蘖期、孕穗期叶面喷施外源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剂对盐胁迫下水稻抗氧化系统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CAT以及A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水稻产量下降;分蘖期或孕穗期喷施外源物质单剂和复配剂均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和产量,降低MDA含量;Pro和GABA复配在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增产方面表现协同增效作用;分蘖期喷施效果优于孕穗期,对盐敏感品种牡丹江30的调控作用大于耐盐品种龙稻5。  相似文献   

17.
浸种时间对龙稻7号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种时间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龙稻7号以浸种7~11d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孕穗期低温对水稻结实率及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 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6 天)处理,探讨了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较小,‘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 个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这说明孕穗期低温胁迫能够影响水稻叶片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可降低水稻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