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覆盖冬春季节栽培番茄、茄子、黄瓜、蒲瓜等瓜果类,是一项效益较高的蔬菜种植方式。我地菜区推广应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中棚和大棚组合覆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12月20日,山区最低气温为-6℃时,多层覆盖后小拱棚内最低气温也有2℃以上,未发生冻害,而未进行多层覆盖的大棚,受冻则较严重。采用这种多层覆盖可抵御-6~-7℃的低温,而且只有大棚采用新膜,中棚、小拱棚皆可采用旧膜或地膜,成本低、效益好。1蔬菜大棚多层覆盖的方式温州保护地蔬菜定植期一般在12月份。定植前要提早15~20天扣好大棚、中棚,翻地整畦,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大兴区黄瓜栽培还停留在传统的春秋两茬的种植模式,缺乏先进的黄瓜栽培管理经验,没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现状,对大兴高产栽培示范户朱永龙大棚一大茬黄瓜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即大棚采用地膜、小拱棚、棉被、二道幕、大棚膜5层覆盖,提高棚内温度,比一般春大棚提前15 d左右定植,比其他春大棚黄瓜提前20~25 d采收,每667 m2一大茬黄瓜产量最高可达18 621 kg,产值39 717元,效益可观。希望可以为广大黄瓜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自2001年开始推广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和秋季大棚栽培小西瓜技术,并在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延后栽培小西瓜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探索出了普通大棚栽培小西瓜一种连续采收周年生产技术,即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2月份移栽,4月份采收连续采收到11月底或12月初拉藤结束。2004年我们推广种植1.7hm^2大棚,平均每667m^2产量7200kg,产值1196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军 《蔬菜》1999,(9):10-11
为了提早上市,提高棚栽蔬菜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草帘、大棚组台覆盖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丝瓜的上市期比原露地栽培提早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上市,667m2产量达5000km,产值在8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简易模式栽培春早熟西芹,产品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每667m^2产量达6000-7500kg,生产效益好。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大棚田菱长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在浙江省金华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以水塘深水传统栽培方式为主,产量、经济效益低下;大棚田菱栽培技术的开发应用是菱栽培史上的一项技术革新,由于菱具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无限生长的特点,通过大棚覆盖育苗及大棚栽培技术,可提前3个多月采菱,5月初开始上市,采收期可延长至11月中下旬,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据调查,每667m^2大棚菱角产量2200~3000kg,产值13000元以上;若采用大棚育苗、露地栽培方式,每667m^2产量1200~1500kg,产值6000元左右;而传统水塘种植方式一般每667m^2产量仅为750~1000kg,产值3000元左右。因此,采用大棚栽培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菱的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地区大棚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迅速,但栽培模式单一,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多。利用大棚种植番茄一花椰菜一芹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温州地区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栽培体系,3a(年)累计推广面积333.3hm^2,每667m^2番茄产量4000—4500kg,花椰菜产量1500—2000kg,芹菜产量5000—5500kg,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值得在温州地区和长江流域推广。  相似文献   

8.
薹韭是以采收韭薹为主的一类韭菜,所产韭薹又名韭菜花,其形似蒜薹,肥嫩少纤维,品质佳。薹韭一般667m^2全年可采薹2400kg,高的可达3000kg以上,进入冬季利用拱棚覆盖栽培还可采收3刀青韭。近年来,在陕西眉县已种植20多hm^2,667m^2年效益达6000~8000元。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至2003年,我们连续4年在鄞州区鄞江镇金陆村进行了地膜、小拱棚、大棚三膜覆盖的马铃薯超早熟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每667m^2产马铃薯1500kg以上,产值4500余元。现将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大棚基本形成"早春薄皮甜瓜+秋延后番茄"的高效栽培模式,由于初霜冻提早来临影响秋延后番茄的成熟,导致大棚番茄产量低、效益差.为了切实满足秋延后番茄正常成熟的适宜环境,抵御寒害,延长采收,通过在大棚内加盖二层膜、安装底围裙膜和无纺布的多层覆盖技术来增温保温,可以提高大棚温度5~8℃,使番茄实现延长采收期15~25...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来,泰州市海陵区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3膜覆盖设施栽培早熟小冬瓜喜获成功,比本地区露地栽培提早55d(天)上市,填补了该时段冬瓜市场的空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般667m^2大棚产量7000kg以上,产值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春季大棚辣椒的种植效益,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结合多年生产实践,通过采用3层膜覆盖技术进行大棚春季促早熟栽培,利用“银灰色地膜+小拱棚”形成小环境,可增加温度10℃左右,以满足早春大棚辣椒前期生长需要的温度,提早定植时间,从而实现提早上市10~15 d,每667 m2效益增加0.5万~0.8万元,为春季大棚辣椒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1996年开始,我市利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草帘、大棚组合覆盖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当年一举获得成功。丝瓜的上市期比原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到1个半月,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上市,亩(667m2)产量达5000公斤(kg)左右,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1 选用品种 培育壮苗1.1 选用品种 大棚丝瓜栽培应选用早熟、丰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在我市一般选用地方品种盐城早熟棒形丝瓜。该品种瓜条呈长棒形,长约30~50厘米(cm),瓜皮绿色,瓜肉柔嫩多汁,单瓜重0.3公斤左右。1.2 培育壮苗 大棚丝瓜栽培最好采用电热…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冬暖大棚、大拱棚等保护地设施,采用覆盖薄膜的方法进行甜椒越夏栽培经济效益较好。生产上一般4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6月上旬定植,每667m2定植2000株,8月上旬开始采收红椒。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南方单体大棚冬季外覆盖保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料薄膜和无纺布为试材,采用“无纺布外覆盖十二道膜覆盖”与“二道膜覆盖”2种覆盖形式研究冬季单体大棚的保温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外覆盖十二道膜覆盖”形式夜间保温效果明显优于“二道膜覆盖”形式,保温效果4.9℃.无纺布外覆盖后,大棚温度低于5℃的时间为1.03~5.49 h,高于10℃的时间却有2.58~8.59 h,棚角下部温度均高于棚角上部温度.“无纺布外覆盖十二道膜覆盖”形式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较“二道膜覆盖”提高9.08%~35.24%.  相似文献   

16.
野菜马兰大棚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德金 《蔬菜》2003,(3):4-5
马兰是一种历史悠久、民间食用多、开发潜力大的野生蔬菜。金华市长山良种场马兰生产基地于1998年开发种植马兰,经过4 a多的努力探索,野生蔬菜马兰大棚覆盖栽培技术获得了成功,栽培面积从66.7 m2发展到3.3万余m2,667 m2收入上升到7 000~8 000元,净收入4 000多元,为秋冬季节发展效益农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采收种皮,及时移栽马兰的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种子繁殖因采种困难、出苗率极低一般不采用。用分株繁殖(营养繁殖)法不仅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成活率高,而且当年采种栽植,当年就可…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来,泰州市海陵区采用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的三膜覆盖设施,栽培特早熟扁豆获得成功,采收期提前至5月上、中旬,比本地区露地栽培提早110d(天)上市,填补了该时段扁豆市场的空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667m^2大棚产量在2500kg以上,产值达7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秋番茄通过半棚避霜栽培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种植时在番茄植株上方搭建竹片拱棚并覆盖薄膜的避霜栽培方式,可作二茬再生栽培,实现一种二收。每667 m2产量可达10 000 kg以上,产值2万多元,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20.
水果型番茄外形美观、沙瓤多汁,适宜鲜食,是宁波近年来新兴的口感型番茄,具有老底子番茄的风味,效益突出,深受当地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大棚综合经济效益,结合早春大棚三膜覆盖技术进行水果型番茄栽培,6月底番茄采收结束后,栽培瓠瓜,不仅可充分利用温、光、土地资源和大棚设施,而且可以缓解连作障碍,提高夏秋高温蔬菜淡季的蔬菜生产能力,保障夏秋淡季地产蔬菜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