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竹木复合砧板基材对其硬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分别选择基材为木材、竹材和人造板的3类竹木复合砧板,测定并分析其硬度与甲醛释放量。结果表明:基材为木材和竹材的竹木复合砧板硬度大于基材为人造板的竹木复合砧板硬度;基材为人造板的竹木复合砧板甲醛释放量大于基材为竹材和木材的竹木复合砧板甲醛释放量。研究结果可为生活中选择竹木复合砧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竹材组坯、木单板性质、表层竹材、生产工艺、胶黏剂以及无损检测6个方面回顾了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的研究趋势;提出竹材组坯角度不同和空心化处理的设计构想;指出在胶黏剂方面应该加强低温固化和降低脆性研究,在材料性能检测方面应利用有限元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世界竹藤通讯》2013,(2):18-18
该项目深入分析了竹材和木材的材性、加工、经济和应用性能,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竹木复合结构是科学合理利用竹材资源的有效途径"的科学论断,构建了完整的竹木复合结构理论体系,从细观和宏观层面上阐释了不同使用条件下竹木复合结构的失效机制,并提出了竹木复合结构的"等强度设计"准则,为各种高性价比的竹木复合结构产品  相似文献   

4.
竹木复合材导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竹材和木材的组成结构,分析了木材和竹材自身及复合后材料的横向导热系数。研究发现,木材和竹材的导热系数与材料内部结构关系密切,自身结构的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针对不同的竹木复合材在厚度方向上的热传导性能不同,通过测量其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及比热,并与其它木材的导热性能相比较,分析了竹木复合材的导热性能以及结构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木质材料的导热性能与树种、内部结构、含水率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世界竹藤通讯》2006,4(1):43-43
目前市场上新出现一种被称为竹木复合地板的产品,该地板一经问世便受到市场的青睐。所谓竹小复合地板,顾名思义,它便是竹材与木材复合再生的产物。它的面板和底板采用的部是上好的竹材,而其芯层多以杉木、樟木等木材担任。其生产制作近40道繁复工序。该地板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竹木复合地板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这与其有竹材与小材双重优势相关。  相似文献   

6.
竹木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类竹木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特别介绍了我国竹木复合材料的工业化情况,阐述了我国具有的竹材和人工林速生材的资源优势以及开发竹木复合材料的有利条件,最后指出我国竹木复合材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竹木复合人造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材具有强度高、硬度大等许多优点,但由于竹材资源尤其是毛竹资源的区域性强,且收购价格逐年上升,全竹结构的人造板生产规模受到限制。来有竹材与木材复合结构,不仅改善板材各项性能,扩大了使用领域,且大大提高了竹材的利用率。本文将对现有的几种主要的竹材复合板材作一概述,以供参考。1竹木复合板该结构的竹木复合板由北京林业大学与四川省温江压板厂联合开发,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其制作工艺如下:原水截断—→蒸煮—→剥皮旋切→→剪切干燥—→吻修补加工—→分选→涂胶竹材—→劈箴—→编席—→干燥→组坯—→除化—→热压—…  相似文献   

8.
竹木复合胶合板的试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翠花 《木材工业》1991,5(4):50-51
由于木材资源日益减少,促使木材加工行业广开节木、代木途径。我国南方竹类资源丰富,已有多种竹材胶合板、竹编胶合板生产。由于这些产品大部分工序为手工操作,且表面质量亦不如木制板材,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90年初,天津胶合板厂与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合作进行了竹木复合胶合板的试制工作,并将试制品试用于包装箱生产,受到日木包裝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竹木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竹木复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安徽省开发竹木复合材料的有利条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竹木复合板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无屑切削方式,将竹材、木材及制材、旋切剩余物——边皮、木芯,加工成不同形态的构成单元,组合成合理的复合板坯结构,热压胶合成一种竹木复合板材。检测结果表明:半成品加权平均利用率可达90.1%,成品板材的出材率为63.1%,居各类型胶合板之首;板材纵横强度之和:静曲强度为113.1MPa,弹性模量为9578MPa,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的竹木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11.
竹/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竹/木复合材料研究和发展现状,对竹/木复合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简要分析了发展竹/木复合材料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竹/木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重组竹木因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和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室内地板、家具、建筑结构材、装修装潢材及户外用材等领域。在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竹材建材化已成为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而研发适合的竹结构材生产设备是实现竹材建材化的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竹木重组材料连续压制设备,其结构特点是进口为契口式连续进料,模腔由多个单向折合式履带前后连接而成,环形连接实现连续辊压。该设备能压制出任意长度的竹木重组结构材方料,可以满足各种竹木建筑结构长度用材。  相似文献   

13.
以杨木单板和竹帘为原料,采用低分子量水溶性酚醛树脂浸渍处理,通过干燥、组坯、热压等工艺制备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探讨了组坯方式、压缩率、热压温度、热压时间4个因素对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MOE)和静曲强度(MOR)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为一层竹帘的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的MOE和MOR较大,分别是13.43GPa、148.13MPa,与表层为杨木单板次表层为竹帘组坯方式相比分别增加了33.63%、56.16%。确定了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较合理的制造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竹碎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板材弹性模量:竹席增强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普通竹碎料板;静曲强度:竹席增强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普通竹碎料板;吸水率:普通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竹席增强竹碎料板;吸水厚度膨胀率:普通竹碎料板〉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竹席增强竹碎料板;内结合强度: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竹席增强竹碎料板〉普通竹碎料板。  相似文献   

15.
新型竹木复合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竹材加工剩余物加工成一定规格形状的竹碎料,与木纤维均匀混合,按3层结构组成板坯,经热压胶合成一种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依据GB/T 17657-1999标准检测,该产品静曲强度达到31.5MPa,弹性模量达到3 041MPa,2h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7%,内结合强度高达1.52MPa,表明该产品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竹木复合板.  相似文献   

16.
竹木复合积成材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杉木制材边皮经梳解获得的木束条和刨切薄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为原料,选用酚醛树脂胶黏剂,探讨竹木复合积成材生产工艺及各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竹片废料用量的增加,竹木复合积成材的各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竹木混杂比、木束条粗细及比例和板密度对积成材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木束条施胶量对积成材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内结合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实施我国国家竹材储备战略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施国家储备材和储备林制度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子种类与竹林面积均居世界首位,竹材长期以来对维持木材供给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竹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被纳入国家储备材或国家储备林计划进行管理。文中在分析我国木材安全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施国家竹材储备战略计划的重要意义与保障措施,提出建设竹材储备国家体系,制定长期国家规划,对每年成熟的竹材当年采伐、合理利用、及时储备,对于充分发挥竹资源潜力、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竹木复合胶合板二次覆面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云水 《林业科技》2005,30(6):40-42
针对目前国内竹胶合板建筑模板普遍存在厚度公差大、表面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进行了竹木复合和二次覆面工艺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厚度公差和表面质量以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竹胶合板模板JG/T156—2004标准优等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厚芯竹帘胶合板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云水 《林产工业》2002,29(3):21-23
将毛竹径向剖分加工成保持竹壁原有厚度和削度的等厚竹片,侧立串合成厚芯板,与竹帘(席)组坯压制成一种厚芯竹帘胶合板,有利于提高竹材利用率和降低胶粘剂使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厚芯竹帘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JG/T3026—1995竹胶合板模板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