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乃水稻生产大敌。近年江苏省因该病肆虐,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大敌当前,切不可掉以轻心。回顾近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工作,发现部分农户在防治上存在着六大误区。1选种不科学部分农户认为更换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就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本省近几年才开始上升的新病害。由于我国针对该病害的抗性育种起步较晚,抗病品种的筛选和鉴定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生产上出现了一些抗性较好的品种,但抗性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抗性稳定性有待考证。加之有些抗性品种综合抗性差(只抗条纹叶枯病,而高感其他病害,易倒伏等)或品质…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措施,鉴定水稻品种对自叶枯病的抗性,不但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而且还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1975~1985年作者共鉴定了万余个不同来源、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资源和加快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培育,对69份来自华东及华南地区的籼粳不同亚种材料,在浙江、江苏两地进行苗期人工接虫和大田自然诱发筛选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11份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抗性水平与目前华东地区广泛利用的抗源镇稻88相当,且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分子标记鉴定发现,其中3份材料与镇稻88抗性位点一致,而其余材料与镇稻88不同.这些抗性材料育成的后代抗性好、产量高,是培育江浙沪等晚粳稻区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的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鉴于国内至今尚无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标准的现状,本文分别研究了接种时间、接种强度与水稻接种苗龄3因素对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适合抗性鉴定方法应为:接种时间48~72 h, 接种强度2~6头/株和水稻接种龄期0.5~1.5叶龄。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制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的江苏省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miR1320是水稻与Xoo互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接种Xoo后的0、12、24 h分别检测了10个粳稻和8个籼稻品种中miR1320的积累和4个防卫基因的转录水平,测量了各品种叶片上的病斑长度,分析了miR1320的积累和防卫基因的表达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Xoo后,miR1320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品种中有所不同;籼稻和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别与接种后24 h和12 h时miR1320的表达量呈紧密负相关;且相对于防卫基因,miR1320更能反映品种间的抗病性。因此,miR1320可应用于评估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辅助水稻抗病种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苗期阶段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品种各叶期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和强弱程度可分为四类:(1)全期抗病型;(2)全期中抗型;(3)苗感成株抗病型;和(4)全期感病型。可以看出,水稻品种除少数苗感成抗型外,其余三种抗性类型苗期与成株期的抗性反应是一致的。由于中抗、成抗和感病品种各叶期的抗性有随着叶位的升高而抗性增强的趋势,不同抗性品种在苗期阶段抗感对比均较成株期明显。因此,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采用苗期鉴定方法是可行的。影响水稻品种苗期抗性的因素是:苗龄(叶期)、观察时期、品种与菌株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7.
纵观国内外,水稻白叶枯病综防技术发展的历史及成功经验,作者以四川省彭县常发病区的防治研究及实践为背景,分析了影响常发病区白叶枯病消长的主导因子是品种抗性、气象(雨日、雨量)、菌量、施氮量,水层、密度等,其中又以品种抗性、气象、菌量、施氮量影响最大。阐述了以抗性品种为主体,注重生态调节,恶化病害环境,辅以药治的对策,是行之有效的,也是近三年白叶枯病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今后五至十年白叶枯病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的频率减少,但新病区有所发展,局部地区的危害仍然是严重的。因此,应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鉴定方法研究27份粳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抗性表现强的镇稻88与高感品种武育粳3号构建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镇稻88、连粳4号、徐稻3号等9个品种在鉴定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和高抗,可作为抗病品种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镇稻88与武育粳3号的F2群体抗感表型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镇稻88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核基因的控制,将其作为抗病亲本使用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研究同时发现在灰飞虱不引发虫害的条件下,有效接种虫量与感病对照发病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当其值在0.8×106~3.6×106/hm2范围内时可作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在我省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为大流行,杂交稻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或抗性不强,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生产上正在应用的或即将推广的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为“两高一优”农业服务。作者于1993年4月至10月在湖北省植保总站做了这个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 供试材料 1.1 供试品种 共有10个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分别是:马协242、鉴真2号、D优64、马协63、汕优63、汕优64、威  相似文献   

10.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引进省内外有推广潜力的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的抗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抗性品种(系),为抗性品种大面积推广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1~1990年,笔者以国际稻白叶枯病圃和褐稻虱圃的材料为主,先在历年各自抗性鉴定基础上,选出抗性材料进行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在784个品种中,具有双抗品种327个,可作水稻兼抗甚至多抗育种的抗性供体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1996~2000年213份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抗性较好的品种有94-44、96218、镇稻272、汕优抗63、汕优084、金优63、109、701、7057、9510、9619、5-172、92-133、扬粳7057、泗稻98-3789、新108、镇稻 99、44/157、9522等品种 ,其中 9510、9522等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试验表明 ,江苏省区试品种 (系 )中常规中籼、杂交籼稻和杂交中粳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 ,全抗率分别为36.4 %、27.3%和43.3% ,而中粳稻、单季晚粳和杂交晚粳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全抗率为67.2%、71.4%和72.2% ,抗性相对较好。根据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菌株对参试品种致病率的分布情况分析 ,浙173菌株 (致病型Ⅳ)对杂交中籼、常规中粳稻和杂交中粳稻的致病率较高。这种情况和Ⅳ型菌为江苏省白叶枯病主要致病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栽培技术措施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践探索,分析了靖江市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变化与栽培措施演变的关系,阐明了生产上利用水稻抗性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方式、适期播种等栽培技术措施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用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生理小种ZB15和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fris pv.oryzae)菌株98对3个水稻品种的抗性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2061和戈马列的稻瘟病抗性分别受非等位的2对重复显性基因所控制。IR29的抗性表现较为复杂,其抗性遗传尚待进一步研究。IR29和IR2061具有1对相同的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而戈马列则具有1对非等位的显性抗性基因,并且受珍汕97的1对隐性抑制基因所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对比试验表明,供试7个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可初步分为高抗、中抗、中感、高感4个类型。其中常优1号、常农粳3号抗病性较强,丰产性能也好。  相似文献   

16.
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disease)的发生量,过去我国主要根据田间带毒虫量来预测。作者通过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试验,建立了以品种感病系数和田间带毒虫量为自变量的分品种预测式,经江苏常熟市1991—1993年3年的试报,其预测值和田间各品种的实测值完全相符,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等位性试验表明,水稻突变品系XM6携有的单个对菲律宾白叶枯病小种的隐性抗性基因与已知的4个隐性抗性基因Xa-5,Xa-8,Xa-13和Xa-19是不等位的,该隐性基因被称为Xa-20。用XM6和具有上述4个隐性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间杂交的F_1植株和F_2群体与原始品种IR24相比较,表明XM6的抽穗期较早,植株重量较低,穗头较短。XM6也高抗日本水稻白叶枯病小种1到4。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蠕孢菌叶枯病(HLB)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蠕孢菌叶枯病(HLB)在我国已经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通过小麦抗、感品种杂交的F1、F2代群体对Bipolaris sorokiniana的抗病性差异,研究了小麦蠕孢菌叶枯病(HLB)的抗性遗传,发现豫麦17的抗病性是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的。经典数量遗传学分析表明豫麦17对蠕孢菌叶枯病的抗性是由2个以上基因控制,可能是3个基因。它与中国春组合的广义遗传力为67%。  相似文献   

19.
28-30℃条件下,用相同数量的灰稻虱经卵毒虫,接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品种与感病品种,结果表明:抗性品种的发病潜育期10-13天,病株率7-10%,卷叶症状占0-25%,感病品种潜育期5-6天,病株率97-100%,卷叶症状占70-90%。  相似文献   

20.
檀根甲  李淼  江彤  孙俊铭 《植物保护》2010,36(5):113-117
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以及给水稻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安徽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6个早稻品种为材料,自然诱发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16个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可初步分为高抗、中抗和中感3个类型。其中高抗品种为‘Z7333’、‘Z7332’、‘YK19’、‘中香1号’,中抗品种为‘中早33’、‘浙辐001’、‘中早25’、‘优04-309’、‘Z5320’、‘早籼788’、‘早籼2430’、‘中基2号’、‘Z04-309’、‘Z04-113’、‘Z5317’,中感品种为‘浙辐203’。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16.95%的基础上,调查了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虫量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条纹叶枯病发病率(y)与灰飞虱虫量(x)的线性方程为:y=6.001 4+0.021 6x(R2=0.989 3*)。以离田埂距离x为自变量,发病率y为依变量,组建病害梯度曲线模型为y=0.636 103+43.557/x(R2=0.996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