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电流变液施加电场后,它能在毫秒内从液体和固体间转化,通过控制电流能够达到控制电流变液的粘度.通过对目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两种模式减震器进行模拟分析,从而为以后电流变减振器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对电流变液施加电场后,它能在毫秒内从液体和固体间转化,通过控制电流能够达到控制电流变液的粘度。通过对目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两种模式减震器进行模拟分析,从而为以后电流变减振器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相对模糊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电流变减振器的研究基础上,使用电流变减振器作为控制元件组成相对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运用计算机仿真对车辆悬架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对模糊控制半主动控制算法能有效地控制车身的垂直加速度,从而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单筒磁流变减振器散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流变减振器是通过消耗机械能来实现减振的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能量的转化导致其自身温度不断变化,温度升高导致了减振器的阻尼性能下降。针对磁流变减振器的这一现象,分析了温度变化对磁流变液粘度及阻尼特性的影响;基于磁流变减振器温度变化的理论模型,提出基于散热因素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参数设计要求;并对某商品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表明,磁流变减振器工作过程中自身温度的升高使流变液粘度下降,进而导致阻尼力下降。阻尼力下降的幅值和比例取决于减振器的工作电流和温差大小。  相似文献   

5.
单出杆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模式基础上,结合汽车减振器的工作要求,分别完成了混合模式和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建立了两种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研究,设计出了产品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发现,二者阻尼力在低速时差异不大,但是在高速时差异较大.从工程实现和控制角度看,混合工作模式可以减少阻尼孔的堵塞并具有较大的可控倍数,其性能要明显优于流动模式减振器.通过试验证明,建立的模型、提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摩托车磁流变减振器中的磁流变液在挤压和剪切两种工作模式下的阻尼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出一种可控阻尼力的摩托车磁流变前减振器,并计算了其磁回路的磁阻;通过样品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和磁流变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流变流体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对一个含有电流变阻尼器的振动系统在不同电场强度及不同激励频率下进行了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电场强度可使电流变流体的阻尼明显增加,从而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振动幅值,为将电流变流体进一步应用于车辆的减振装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先导溢流阀原理设计了一种内置电磁阀式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对可调阻尼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在Simulink中建立其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减振器试验标准设计可调减振器的试验方案,利用INSTRON-8800型单通道伺服激振台架对可调减振器样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减振器的复原阻尼力调节范围为0~3.72 k N,压缩阻尼力调节范围为0~1.01 k N;并且与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未超过20%,证实了减振器模型的正确性和减振器结构的可行性。通过试验获得的阻尼力与电流关系可为半主动悬架控制器的匹配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为减振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汽车双筒减振器阀系设计的现状,以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非线性液压阀系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运算和实验数据拟合的曲线,分析了该减振器阀系各种参数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阐述了一种减振器阀系调试的方法。结果表明,一般的双筒减振器阻尼特性分为3个速度段,低速段可通过调整阀体刻槽大小影响阻尼力,中速段可通过调整弹簧阀片组或调整弹簧影响阻尼力,高速段可通过调整高速阀片影响阻尼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行驶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安装双出杆式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分析传统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磁流变减振器多项式模型,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磁流变减振器物理样机,进行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力学特性试验,获得该磁流变减振器的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曲线,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模型参数识别与模型验证。考虑时滞对悬架系统的影响,计算了该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临界时滞,采用Smith预估时滞补偿控制策略,设计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时滞控制器;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时滞补偿控制仿真对比分析;研制了汽车半主动悬架测试系统,开展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台架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磁流变减振器耗能效果良好,控制灵敏;试验建模所获得的改进型磁流变减振器多项式力学模型是正确的。与被动悬架相比,在正弦激励和随机路面谱输入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下降30%左右,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普通双筒式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加装双活塞液压限位缓冲器的汽车减振器,并对其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液压限位缓冲结构的汽车减振器等效液压系统模型,对其阻尼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汽车减振器内部加装液压限位缓冲结构,可以产生附加阻尼力,使减振器具有更好的减振功能,有效地提高汽车恶劣行驶工况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减振器油液泄漏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泄漏的主要影响因素.论述了减振器油液物理特性,并对使用前、后的减振器油液进行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试分析;对油液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减振器临界速度的概念,给出了阻尼系数随速度变化的曲线;对液压气穴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气穴产生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减振器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摩擦力解析计算式,给出了减小摩擦力的措施;对减振器密封圈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吞入空气和泄漏油液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减振器油封结构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减振器示功特性试验为基础,以能量守恒为依据,提出一种以等效阻尼系数为对象的识别减振器阀系开阀点的方法。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减振器阀系的开阀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减振器速度特性中力与速度信号的特点,从分形理论出发,利用分形维数的概念,建立求解分形维数的模型,对减振器实测信号进行定量描述。试验结果表明,减振器性能畸变出现时,其分形维数明显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分形维数有效地判定减振器性能是否畸变。  相似文献   

15.
农用车辆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减振器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辆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减振器阻尼对其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农用运输车用气柱式减振器中气柱力的影响,得出了气柱弹簧刚度在减振器压缩和拉伸行程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如何利用上述规律和有关的性能试验获得阻尼系数或直接采用模拟实际工况的激振试验得出相应悬架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三款车型的减震器座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将其作为A、B、C三类问题,通过CAE分析其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情况,详细地说明其各自的开裂破坏原因及应该改进的方向.然后,通过减震器座的材料选用、板材厚度选择及结构设计三方面,结合CAE分析结果,证明了这三方面因素均对减震器座开裂的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针对这三方面原因,进行减震器座开裂问题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钢板、增加板材厚度,增加加强筋,避免应力集中区域均可以提高减震器座的抗开裂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减振器活塞杆出现反弹的机理进行分析,给出了出现气体反弹减振器油液使用前、后的理化特性数值。对油液气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避免气穴产生的结构设计措施;对油液层流和紊流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减振器临界速度的概念;对活塞杆摩擦力进行了分析,建立摩擦力解析计算式,给出了减小摩擦力的措施;对减振器油封的结构以及吞入空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减振器油封结构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汽车悬架阻尼匹配研究及减振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车辆满足平顺性要求,对车辆悬架系统阻尼匹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最佳阻尼比设计方法及减振器速度特性分段线性数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减振器阎系参数设计数学模型,并对阀系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设计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和整车振动试验,并与原车裁减振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车辆悬架系统阻尼匹配合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方法正确,设计参数值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机动车新型前轮悬架,由主、副螺旋弹簧并联组合的两级刚度复式弹簧和主、副减振器组成。空载或轻载时仅主簧起作用,当载荷增大一定程度后,主、副簧共同工作。同时,在主减振器与副减振器间存在较小夹角,随载荷不同而发生变化,有利于改善阻力系数。这种结构能适应不同载荷的要求,并能提高驾驶舒适性,特别适合在单前轮机动车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