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青紫泥土壤12年化肥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氮素化肥对水稻而言无论在起努阶段还是在目前都是产量的限制因素,与无肥区相比,增产幅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2年平均为44.8%-50.4%,磷素对旱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水稻则不明显,为平均年增产10.5%;钾素起始对水稻和小麦都没有效果,但随着定位试验时间的延长,效果有所表现,增产幅度平均为13.4%,但不同年份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2.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地膜覆盖的含水量;渗水地膜在显著提高地温的同时可以降低午时的极端高温;渗水地膜覆盖的冬小麦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增产15.7%,比不覆盖小麦增产102.2%。  相似文献   

3.
一、增产原因 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2002年饶河县小佳河镇新村采用此法,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技术产量达每亩90公斤,可较常规栽培增产25公斤左右,增产幅度达30%以上,所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瓜籽单产,增加种植户收入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渍、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和促进生长等作用。芝麻采用地膜覆盖,一般亩增产25~40kg,增产幅度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是夺取芝麻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芝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时,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1.严格选地覆膜芝麻,生长旺盛,根、叶生长量大,对肥水需要量较多。所以,芝麻地膜覆盖栽培,应选择耕层深厚、  相似文献   

5.
一、增产原因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黑龙江很多地方采用此法,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技术产量达每亩90公斤,可较常规栽培增产25公斤左右,增产幅度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6.
1增产原因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2012年同江市同江镇新村采用此法,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技术产量达每亩90 kg,可较常规栽培增产25 kg左右,增产幅度达30%以上,所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瓜籽单产,增加种植户收入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腐熟剂、谷霖微生物腐秆剂和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4种秸秆腐熟剂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熟程度、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前提下,4种秸秆腐熟剂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小麦分蘖数和群体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8.18%~9.27%,增产效果为谷霖微生物腐秆剂>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8.
尿囊素有对土壤微生物激活作用和促进小麦增产的双重效应。尿囊素对土壤激活作用表现为:刺激细菌增殖,其中固氮菌增加4.58~14.27倍,放线菌增殖达显著水平,同时能显著抑制霉菌生长;改善土壤供肥性能,碱解氢增长11.1%,Cu、Zn等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增加。尿囊素能促进小麦对磷、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能,促进小麦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明显提高,有利于争多穗、大穗,每公顷增加成穗24.0万,小麦增产8.0~13.8%。  相似文献   

9.
麦后覆膜对夏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麦垅栽或点播棉花,在小麦收获后增加地膜覆盖措施,经旱涝年份试验,具有明显的促早熟增产,抗灾增效作用,可使棉花提早生育期10d以上,单株成铃增加2.27个,铃重增加0.5g衣分提高2.01%单产提高30.46%~49.70%。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99-2001连续3年的定点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还土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且有保墒、保温、疏松土壤等特点。小麦秸秆还土比对照未覆盖的玉米增产,尤以覆盖小麦秸秆+酵素菌催腐后增产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11.7%,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和传统栽培3种模式,对比分析3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pH、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以及小麦产量的差异。[结果]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各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较传统栽培均无显著性差异。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土壤pH;相对于传统栽培,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均会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磷的的含量,尤其在25~45 cm土层降低幅度较为明显,且3种模式对各土层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栽培模式比较,地膜覆盖处理下2016年小麦产量降低超过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降低明显,3年平均产量降低约11.2%。[结论]干旱条件下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不利于提升土壤肥力,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供硫状况及小麦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31个县(市)54个点的土壤硫素的测定结果表明,有40%的点次有效硫一较低。但在施用含硫磷肥、钾有机肥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有效硫的含量。在中、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施用硫肥90kg.hm^-2,可增产2.0-9.0%,施硫肥180kg.hm^-2增产10.8-14.4%,经检验达显著水平。硫肥的增产效果主要在于增加hm^-2的小麦穗数。  相似文献   

13.
旱作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底墒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关系密切。在旱地应用该技术时要因夏闲期降水多少和底墒状况而定。夏闲期降水多、底墒好的年份可采用该技术 ;夏闲期降水少、底墒差的年份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小麦-夏保两熟种植条件下,以盆栽定位方法了城市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污灌比对照增产6.99%-19.40%,夏谷污灌比对照增产3.85%-30.53%;污水灌溉能增加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土壤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对玉米地膜覆盖增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同时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数量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多,而真菌的数量则逐渐减少。另外,地膜覆盖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其数量增多,活性增强,同时各种土壤酶活性提高,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为玉米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土壤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旱作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底墒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穴播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关系密切,在旱地应用该技术时要因夏闲期降水多少和底墒状况而定,夏闲期降水多,底墒好的年份可采用该技术,夏闲期降水少,底墒差的年份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在不同土壤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草甸黑土、黑土肥力高,增产潜力大,土壤提供玉米产量为88.6~96%;白浆化黑土和破皮黄肥力较低,增产潜力小,土壤提供玉米产量为60~70%;因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增产潜力对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氮肥施用量与产量相应,施量继续增加增产幅度下降。不同土质对氮肥的增产效果:草甸黑土和白浆土每公斤尿素增产玉米2~3公斤。黑土每公斤尿素增产玉米3.32~6.56公斤  相似文献   

18.
一、增产原因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2002年饶河县小佳河镇新村采用此法,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技术产量达每亩90公斤,可较常规栽培增产25公斤左右,增产幅度达30%以上,所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瓜籽单产,增加种植户收入将起着重要作用。二、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1.伏秋深翻、精细耕地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在垄作条件下,垄向要直,垄体大小均匀,底墒好,土壤细碎,地面无硬块等。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 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相似文献   

20.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小麦白色地膜覆盖条播比露地条播增产15.2%,地膜覆盖效果体现在拔节之前,主要通过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加有效穗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