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伊通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境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宜种植各种中药材。目前,全县已经有2300多农户种植中药材,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种植大户2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达到了87家,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4.26万亩,预计产量可达5500万斤,产值可达到3.2亿元。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了全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着重探讨伊通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情况,以期为相关地区中药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位于河西走廊中东段、地处祁连山腹地,是一家农业种植企业,占地面积8万亩,种植面积5万亩。近年来,农场立足地势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聚力发展高原夏菜、特种药材、高芥酸油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持续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不断探索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一、黄羊河农场概况黄羊河农场是1953年经政务院批准建设的甘肃省第一家机械化国有农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绿洲农业区,拥有土地15万亩,已建成60亩以上单元标准化农田8.9万亩,完成千亩单元大条田改造1.5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玉米制种资源优势。二、玉米制种基地示范区地理情况黄羊河农场位于北纬37°30′~37°42′、东经103°15′~103°19′之间,坐落武威市凉州区东部,跨凉州、古浪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垦创建于1953年,在近60年的发展与建设历程中,立足于农业,培育了啤酒原料、酿造葡萄、马铃薯、地道中药材、食品加工、有机果蔬、草畜产品、作物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了3个国家级、1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同时,年带动周边农村20多万农户和近200万亩产业基地发展,促农增收近10亿元,年转移农村  相似文献   

5.
李晓琳 《农业知识》2023,(11):3-4+6
<正>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立足优势,培育黄精、大樱桃等特色主导产业,以全产业链构建为方向,聚力打造专业村,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岱岳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实施区域化布局,打造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一、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产业布局(一)因地制宜兴产业岱岳区现有林地56万亩,适宜林下种植面积7万亩,具备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优势。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2021,(7):14-15
正近年来,涉县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以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以柴胡、连翘作为中药材主导品种,强力推动道地药材柴胡、连翘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科技先导、育龙头、创品牌"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强劲动力。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做法1.突显道地品种,形成主导产业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其中柴胡10万亩,连翘12万亩,中药材产值2.47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药材龙头企业和专业产销合作组织的带动下,榆中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该县计划种植中药材23万亩,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3 000亩。将中药材产业培育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推进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地处河西走廊中东段、焉支山北麓,永昌县境内。农场占地7.94万亩,耕地5万亩,总人口1672人,其中在岗职工443人,离退休职工403人,管理人员60人。近年来,农场本着优化资源、培育产业、创新发展、精准管理的工作思路,紧扣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基础建设、结构调整、改革创新三大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有力推动农场产业扶贫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2015,(2):24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甘肃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计划新增特色产业面积100万亩,重点解决分散经营、规模不大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努力把"盆景"打造成"风景"。甘肃将在做大做强蔬菜、苹果、中药材三大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2022年推进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新增11万亩、发展到225万亩,新增2个500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总数达到10个,新增1个道地中药材精品、总数达到4个,良种覆盖率和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5%,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功能更加完善,结合产地仓构建云数字仓储,推动“定制药园”和“精准药材”建设,总规模达50万亩。  相似文献   

11.
<正>竹溪综合农场作为十堰市境内唯一一家国有农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农场经济从漫长的低谷逐步迈上绿色发展之道,国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场农工就业渠道拓宽,收入稳步增加,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一、竹溪综合农场发展现状创办于1952年的竹溪综合农场,是湖北省最边远的贫困山区农场。农场辖区总面积14.6万亩,90%为林业用地,其中天然林超过10万亩。已开  相似文献   

12.
黄斌 《中国农垦》2020,(3):42-43
于2014年11月,甘肃农垦集团调整原八一农场管理体制分设成立永昌农场,农场占地面积38万亩,是一家农工商联合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企业。永昌农场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管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实施四大方略(产业强企、科技兴企、项目助企、文化塑企)、壮大三大基地(蔬菜、牧草、特药)、提升二大产业(蔬菜、牧草)、培育一个示范区(高原夏菜示范区)和特药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自然风险、经营风险)、美丽农场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康保县制定了《康保县关于支持退耕种草培育特色产业的政策措施》,集中流转土地48万亩实施退耕种草项目。同时,积极引进多家企业投资种植中药材17万亩,涉及7个乡镇95个村。其中种植当年生水飞蓟6.5万亩,多年生柴胡、防风、知母、赤芍、黄芪等10.5万亩,各种中药材长势良好,中药材种植成为康保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科学规划、稳步扩模。2021年,康保县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康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在2020年7家种植主体的基础上,今年又引进了5家市场主体,全县种植主体增加到12家,全县在12个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30万亩。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山西中药材产业的政策利好和发展优势,并提出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和措施:建设道地中药材重点基地县、扶持道地药材专业合作社、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等。  相似文献   

15.
祁惠芳 《农技服务》2014,(11):13-13
<正>沛县敬安镇按照"巩固、升级、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入园、新机制运作"的原则,强化措施,高速推进,转型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低碳农业和观光农业,全力打造"三个万亩园区",即沛敬线万亩特菜示范园、蔡刘庄万亩辣椒制种园和梁集万亩农业观光园。着力打造"牛蒡生产全国第一,辣椒制种全省第一,开心农场全国第一"品牌。一、园区建设现状(一)梁集万亩农业观光园。以梁集村为核心,涉及杨楼、  相似文献   

16.
东辛农场是江苏农垦最大的国有农场,现有土地30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养殖水面2万多亩,以麦稻、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品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提升农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场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推进和实施品牌战略,依据农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有重点地选择和培育具有农场特色的品牌产品。短短几年时间,农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一、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现状 四川是水稻制种、供种大省.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四大优势.近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5 ~40万亩,2012年高达43万亩,占全国的25%~30%,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每年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还销往省外4 000万公斤左右,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左右;年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51%以上.无论制种面积,外销或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国外大型种业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灵活的基地建设机制的影响,四川的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宜宾市农科院旗下的"宜字头"公司是一个集育繁推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高科技企业,依托宜宾市农科院的品种和技术优势,专门从事"宜字头"品牌新品种种子生产和推广,经销网络涵盖我国长江流域16个省区,年销售种子200多万公斤,目前已在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常年拥有条件优越的制种基地近1.5万亩,其中在绵阳市江油、三台,宜宾市南溪、长宁等县所属村社建有稳定的"宜香优"水稻制种基地面积近万亩.  相似文献   

18.
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与通河县交界处的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是黑龙江垦区的第 10 3个农场。该场处于小兴安岭南端的半山区 ,沟壑纵横 ,岗地较多 ,土质肥沃 ,拥有 3333.3hm2 (5万亩 )、林地 4 0 0 0hm2(6万亩 )。近年来 ,这个农场利用特有的地源优势和科研优势 ,大力发展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19.
开展水稻制种保险 助推种子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县地处川南,有稻田面积58.5万亩。泸县春季气温回升早利于水稻早播早栽,收获季节温光条件好利于提高种子收储质量,因此成为了川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优势区域。泸县1976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至今已有连续36年历史。泸县依靠各级政府对制种产业的支持,依托四川川种种业、泸州泰丰种业、泸州金土地种业等势力雄厚的科研、生产企业建立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2012年水稻制种面积达到了近2万亩的恢复发展阶段。但泸县水稻制种生产受气候、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酒泉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在戈壁上发展现代农业、在未利用土地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人工设施内打造中高端农产品、跳出传统耕地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产业提升、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成果。资料显示,目前酒泉市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特色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2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2%,建成以肃州区、玉门市为主的2个万亩戈壁农业蔬菜生产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