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以油研9号、10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优质杂交油菜8个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优质杂交油菜的含油率、芥酸、硫甙、种子蛋白质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对油酸影响不显著。对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的影响因品种而显著程度不同。含油率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芥酸、花生烯酸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硫甙、亚油酸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施氮量间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各品质性状与施氮量间的相关性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相关显著程度不同。各品质性状间含油率与硫甙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与种子蛋白质、亚麻酸、花生烯酸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与种子蛋白质、花生烯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种子蛋白质与花生烯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相关的显著程度不同。在本试验的土壤肥力条件和施氮水平范围内,获得最高产量和油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10.kg/hm2和195.kg/hm2,且在获得高产时完全可保证油和饼粕的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通过定量研究油桐产量和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油桐产量及其品质的主要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花生种子自然老化过程中品质及发芽特性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6个花生品种(系)为试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电导率等指标对老化花生种子的品质和发芽活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程度加深,不同品种(系)花生种子的5个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技术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于小油桐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小油桐的种质差异进行了生物研究,与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进而引出小油桐种质差异与地域的关系,研究小油桐种质差异是否与地域有关。就不同地域的小油桐进行了研究,观察导致小油桐发生种质差异的原因,分别从不同的地区引进小油桐,结果显示:小油桐的种质差异与地理位置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储藏条件下油茶籽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找出适宜的储藏条件,该文分别以物料含水率、空气相对湿度和储藏温度为单因素,研究油茶籽储藏过程中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脂肪酶、脂氧合酶活性,并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响应面法,综合考察上述因素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的储藏过程存在3至4个月的后熟期,酸值、过氧化值均随含水率、温度和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脂肪酶及微生物的繁殖与酸值的关系比较显著。优化的油茶籽储藏工艺参数为:空气相对湿度57.6%~67.4%,储藏温度17.2~20.4℃,物料含水率8.9%~10.4%和储藏时间62.2~110.3d。该研究可为油茶籽储藏及后续加工提高出油率和保障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是中国油茶的主要产地之一,油茶也是中国富有特色的重要木本植物油品种,其生产的高品质茶油对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采用2013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新整编的1961—2010年中国地面0.5°×0.5°气温、降水格点数据,提取福建省各年代相应气候要素数值进行统计和变异分析,应用普通油茶含油率综合评估气候模式,运用Arc GIS地理信息技术和概率统计学方法对1961—2010年福建普通油茶含油率的时空分布进行区划,分析油茶关键生育期中油脂转化积累期(9月份)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含油率变化关系,评价1961—2010年气候变化影响下福建省油茶含油率年代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9月份平均降水量与福建油茶含油率显著正相关,对油茶含油率变化起主要作用;含油率有着明显的高低年代交替变化特点,存在高油率年代(1960s、1980s、2000s)和低油率年代(1970s、1990s)之分,具有20年的高低变化周期。气温变异系数(Cv T)差别小,对含油率影响不明显,降水量变异系数(Cv R)和含油率变异系数(Cvf)差别大,两者在福建沿海地区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和反映,沿海降水量比内陆地区波动大,降水不稳定也是影响油茶含油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福建省年气温降水符合油茶油脂转化积累期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生产高油率品质创造了良好基础,油茶含油率随年代气候变化略有下降,但全省总体水平较高(42.5%~54.4%),具有开发油茶种植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7.
油豆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功能性,该试验以全豆为原料,研究新型全籽粒油豆腐的制备工艺。首先研究并优化了纤维素酶酶解豆浆工艺,以还原糖浓度为指标,建立了优化工艺的Box-Behnken模型。其次,以感官评价为标准,研究油炸工艺对全籽粒油豆腐色泽、含油率和硬度的影响,最后,对全籽粒油豆腐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5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60 min,在此条件下还原糖浓度约为2.9433 mg/m L;在油炸温度为170℃,油炸时间为4 min时,全籽粒油豆腐的感官品质最好(感官评价95分),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全籽粒油豆腐的白度L*值为60.22,红度a*值为10.85,黄度b*值为37.80,含油率为15.6%,硬度为2 972 g。与传统豆腐相比,全籽粒豆腐和全籽粒油豆腐中总黄酮和总酚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提高,总黄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4.53%和7.93%,总酚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8.95%和82.11%。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小油桐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分析和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油桐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之一,经济和生态潜力突出,其生长对气象条件的依赖性强,为避免盲目引种,本研究以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小油桐实地观测资料,采用农业气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小油桐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利用年均温、>10℃积温、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温度及最冷月平均气温等指标确立了贵州省小油桐气候适宜分区标准.依托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气候资源推算模式进行网格距为100m×100m以及精确到贵州乡(镇)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将小油桐种植划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域.小油桐气候适宜生长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盘江沿线,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内中亚热带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中及黔北大部,研究结果可为贵州未来小油桐生产安全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胡麻品种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对胡麻籽中脂肪酸组分、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环境因子指标的增长或提高,各脂肪酸质量分数趋势各不相同。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亚油酸的变化比较平缓,升降幅度不大;油酸和亚麻酸质量分数趋势基本相反,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不显著。海拔与所有胡麻品种含油率均呈负相关,说明海拔对含油率有抑制作用;年降水量与含油率除均呈正相关,说明年降水量对含油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米原料的质量是影响米粉加工性能、烹煮性能和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影响米粉品质的大米原料质量指标主要有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和储藏时间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这些指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各项指标对米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逐一评述。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得出,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籼米适宜于生产米粉;胶稠度与稻米其他各项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选取米粉原料的主要指标;不同种类大米的糊化温度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糊化温度来指导米粉生产,避免淀粉过度糊化和米粉品质降低;蛋白质含量不仅决定大米的营养品质,也影响大米制品外观、加工和食用品质;使用陈化一段时间的大米制作米粉能够提升米粉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能源需求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有限的化石燃料储备之间的矛盾,人们得寻找更加生态、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能源。利用能源植物生产生物柴油与生物酒精类燃料已成为发展的方向。其中,大戟科的小桐子以其强抗逆性、高含油量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能源植物小桐子油脂含量与质量、生物代谢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相关功能基因、细胞学染色体核型、核基因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能源植物小桐子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麻疯树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瑶  谷勇  熊智  陈喜英  齐泮伦  吴昊 《土壤通报》2011,(6):1350-1354
为了探明麻疯树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情况,研究了1~10年1,1~20年,21~30年的不同年龄麻疯树林地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呈递减趋势;不同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也有所不同,但3种林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26~30 cm范围内的微生物总数最少;细菌在不同年龄麻疯树林地的各个土层中均有分布,数量明显高于放线菌和真菌;在林地内共分离出土壤真菌20属,其中,假丝酵母属为3个不同年龄麻疯树林地土壤中的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3.
Jatropha curcas L., a native tree to Mexico and Central America, is cultivated in many counties of China as a source for biodiese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the growth of Jatropha curcas L. were studied under soil conditions of low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and boron (B) in soil. Compared with 16N-16P-16K compound fertilizer, both sulfur (S) and a B-management (Mg)-zinc (Zn) compound fertilizer both increased the oil concentration of the seed, and promoted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Only the fertilizer S increased the seed yield and the Acid value of the oil, while the B-Mg-Zn compound fertilizer declined the Acid value of the oil and induc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emale flowers. Boron-Mg-Zn compound fertilizer induced a smaller increase in the oil concentration of Jatropha curcas seed than fertilizer S and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growth rate of trees. Moreover, Jatropha curcas showed a higher requirement of S for the reproductive phase than for its vegetative growth. Jatropha curcas may belong to the species with restricted B mobility, and B fertilizer should be sprayed as a foliar fertilizer.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 nutrition of Jatropha curca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4.
Jatropha tanjorensis Ellis & Saroja, a species found abundantly in Tanjore, Pudukottai, Trichirapalli and Ramnad districts of Tamil Nadu state, India and grown as a fence plant showed intermediacy in phenotypic characters of J. curcas L. and J. gossypifolia L. A detailed survey at its place of occurrence supplemented with data employed from cytological and peroxidase isozyme studies revealed that J. tanjorensis is a natural interspecific hybrid between these two species. Since there was no seed set, propagation through tissue culture using leaf discs was attempted.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KN1基因遗传转化小油桐,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研究中分析了农杆菌菌液菌液的浓度、侵染时间和外植体的大小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KN1基因超量表达对转基因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苗龄15d左右的小油桐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6~0.8时,侵染8min,外植体大小为(0.8×0.8)~(1.0×1.0)mm时,遗传转化效果最好;对抗性芽及再生植株进行GUS及PCR检测结果表明,KN1基因已经整合到小油桐植物基因组中。KN1基因的超量表达可提高小油桐再生芽分化,影响转化芽及植株的外观形态及叶片的表型,包括芽及植株矮小,茎杆粗壮;叶片缩小,边缘分裂,对称性丧失,无子叶柄等。  相似文献   

16.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Jatropha (Jatropha curcas L.) is an oleaginous potential, howetever, some studies report that there is low genetic diversity in Brazilian genotypes....  相似文献   

17.
作为燃油的小桐子油的物化性质及黏温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小桐子油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黏度)是制约其作为柴油机燃料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小桐子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黏温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桐子油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分析了小桐子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利用旋转黏度计测量了不同试剂在各种温度下的黏度,以研究小桐子油的黏温特性。结果表明:小桐子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虽然与普通柴油有一些差距,但作为柴油机燃料使用是可行的。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桐子油的黏度逐渐减小,并在温度为150℃时,达到柴油在常温(20℃)下的水平,可以直接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特别地,以质量分数为20%小桐子油和80%柴油掺混而成的混合试剂的黏度更加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麻风树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灌木,因其种子富含的油脂可以转变为生物柴油,所以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麻风树的研究最先开始在其药用价值上,随着世界能源物资的逐渐短缺,人们开始四处搜寻可替代能源,麻风树种子油的优良特性,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对麻风树各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就现有文献报道看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组织培养方面,对种子油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但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透彻,因此本文就麻风树的自然分布环境状态、受环境影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及技术措施的应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多样性变化以及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目前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Jatropha curcas meal was detoxifi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 effect of detoxification was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 that hydrolysis of enzymes (cellulase plus pectinase) followed by washing with ethanol (65%) had a significant (p < 0.05) effect on the toxin, anti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proteins. After this treatment, the phorbolesters (PEs) were decreased by 100%. The antinutritional components (phytates, tannins, saponins, protease inhibitor, and lectin activities) were decreased to tolerable level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soybean meal. The crude protein in detoxified meal was 74.68%, and the total content of amino acids was 66.87 g/100 g of dry matter. The in vitro protein digestibility (IVPD) increased from 82.14 to 92.37%. The pepsin-insoluble nitrogen was only 4.57% of the total nitrogen, and about 90% of the protein was true protein. The protein-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PDCAAS) of the meal was 0.7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reatment was a promising way to detoxify J. curcas meal, an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etoxified meal can be simultaneously enriched and improved.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小桐子种子对60Coγ射线照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与出苗率呈负相关,且不同剂量处理间的相对出苗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89~-0.96,其半致死剂量为127~184Gy。根据半致死剂量可将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小桐子划分为辐射敏感型、辐射中间型和辐射迟钝型,其中贵州贞丰鲁容种源(141Gy)和海南乐东莺歌海种源(127Gy)为辐射迟钝型;云南元江种源(184 Gy)为辐射敏感型;其余7个种源为辐射中间型。本研究可为创制小桐子新种质提供重要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