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核桃趣话     
原籍之争我国栽培核桃已有2000多年历史,核桃愿籍是哪里?至今众说纷纭。先是西晋张华在其《博物志》中称:“张赛出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近代的《中国果例分类学》亦从其说:“我国普遍栽培的核桃,原产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部。大约在汉朝,张赛出使西域,把核桃引入我国。因此,有胡桃之名。”但许多专家、学者持有异议。原因是考古学家在东北、北京、山东、陕西、西藏等地距今几千万年的第四纪和第三纪的地质构造中,已分处发现极桃花粉化石;而在河南省武安县磁山村新口器时代遗址中,还出土了距今7300多年的碳化核桃木标本,经碳14…  相似文献   

2.
最近,漾濞发现的核桃古木把人们对漾濞核桃的认识提前到了四千年以前,这为研究云南核桃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过去,国内传统的看法认为中国内地的核桃是西汉时代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而云南的核桃则是三国时代由诸葛亮传入的。关于张骞带回核桃,西晋张华《博物志》中有“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之  相似文献   

3.
核桃又名胡桃,民间誉称“养人之宝”、“长寿果”和“大力士的食物”,是人们最喜欢食用的一种果品。   核桃系胡桃科落叶乔木。我国史料最早见载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沿用西晋张华《博物志》上的说法:“张骞出使西域还,得胡桃种,故以胡羌为名。胡桃一名羌桃。”但是当代,在距今 6000多年的陕西半坡氏族遗址中,发现了核桃花粉化石;距今 7300多年的河北武安县磁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找到了与当今栽培核桃相似的碳化的核桃。就是说,我国利用核桃的历史,比张骞出使西域要早 5000多年。如今在…  相似文献   

4.
10月16日,由大理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林业厅主办,漾濞县人民政府、大理州林业局承办的中国·大理漾濞核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此次推介会是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系列活动之一,现场推介招商引资项目9个,签约5个,协议资金共3.9亿元。  相似文献   

5.
山西古县核桃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核桃栽培起源于公元前139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核桃广播霍岳(今古县北平、古阳和下冶一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58年,古县就被国务院授予“干果之乡”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古县核桃得到迅猛发展.1986年列入山西省“星火计划”.1993年国务院确定古县为“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范基地县”.1994年8月山西省在古县召开了叶苣广先进技术建设核桃优质高产示范园基地”现场会.同时被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发展先进县”.  相似文献   

6.
漾濞泡核桃是我国西南地区主栽核桃良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云南省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漾濞泡核桃的杂交育种、栽培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及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提出未来漾濞泡核桃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即实现漾濞泡核桃的全株利用,加强核桃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深入探讨其油脂合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漾濞泡核桃以其“个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而被评为全国优良品种,被广为引种,产品畅销国内外。云南省为其中心产区,有千余年栽培史,积累了丰富栽培技术经验。文中介绍了云南漾濞泡核桃的丰产栽培技术。在这些技术措施指导下,云、贵、川三省已建十多个核桃丰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云南漾濞泡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漾濞泡核桃以其“个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而被评为全国优良品种,被广为引种,产品畅销国内外。云南省为其中心产区,有千余年栽培史,积累了丰富栽培技术经验。文中介绍了云南漾濞泡核桃的丰产栽培技术。在这些技术措施指导下,云、贵、川三省已建十多个核桃丰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9月1日,为期15天的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在漾濞县苍山西坡盛大开幕。此次核桃节以观赏核桃、品尝核桃、研讨核桃、商贸核桃为主旨,以农户为主、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展示核桃产业特色,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和当地特色旅游发展。开幕式上除了大型文艺表演、戊子年民间公祭核桃神仪式、品尝核桃盛宴、云南省核桃大王评选活动外,还举办了大理漾濞核桃杯摄影、书画大奖赛及旅游推介、经贸洽  相似文献   

10.
核桃无性系良种选育周泽胜(云南省大理州经济果木站,大理,671000)滇西地区是漾濞核桃种群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核桃嫁接史最早地区之一。大理地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从实生繁殖到嫁接繁殖,核桃老产区群众的体验是,再好的泡核桃种下去,结出的是夹绵核桃。这是因...  相似文献   

11.
漾濞核桃,驰名中外。漾濞是"中国核桃和世界核桃的起源地",是国务院唯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已经成为了漾濞人民致富的重大经济支柱,近几年来,核桃市场报价极不稳定,忽高忽低,种植农户有点担心核桃前景,笔者从市场形势和种植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进一步明确未来如何在保证农民收益目标下,种植品质好的核桃。  相似文献   

12.
<正>大理漾濞核桃是北亚热带树种,耐湿热,不耐干冷,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海拔在1200~2900米之间的山地区域,以海拔在1400~2200米地带生长发育较好。云南省广南县大部分区域适宜发展大理漾濞核桃,县委、县政府  相似文献   

13.
大理州漾濞、永平、云龙、洱源、巍山、南涧6县具有发展优质核桃生产的有利条件,根据“云南省建立干果经济林基地规划概要”,在该6县发展3.33万hm^2核桃,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获6463.2万元税后利润,上交税金945万元。  相似文献   

14.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一般文献记载为西汉张骞(约在公元前138年)从西域引入。如《授时通考辑要》载:“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九月成熟,汉时由西域传入,以薄壳仁肥为良种。”在北魏时胡桃已在山东有所栽植。  相似文献   

15.
核桃植株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氧化,导致嫁接成活率低,成为影响良种繁育推广的一个难题。开展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诸因子及作用的研究,对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推广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3个主要核桃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云新高原、娘青核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嫁接砧木和不同接穗对苗木成活率及其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1年生铁核桃苗作砧木和采用芽苗作砧木对各品种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用芽苗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2)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后,苗高、地径生长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3)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成活后,生长态势存在明显差异,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后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用芽苗砧嫁接的生长量。4)用漾濞泡核桃顶芽和侧芽进行芽苗砧嫁接试验显示,侧芽嫁接出圃率远大于顶芽嫁接出圃率,侧芽嫁接的苗木长势明显优于顶芽嫁接。  相似文献   

16.
核桃是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路乡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其价值功用较多,近几年市场前景看好,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被称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2004~2009年,全乡共种植核桃8.5万亩,品种主要为本地优良泡核桃及少部分引种的薄壳核桃、漾濞核桃等。  相似文献   

17.
正深纹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是胡桃科(Juglandceae)胡桃属(Juglans)植物,又名铁核桃、泡核桃、茶核桃、漾濞核桃。拉丁名中sigillata为种壳刻纹深密的意思,由法国分类学家Louis-Albert Dode于1906年进行命名,郑万钧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对该命名进行确认,2021年在沈国坊院士主编的《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第二版)中也定名为深纹核桃。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国外核桃生产发展很快,总产超过了扁桃,居世界干果第一位。其主要特点是:选用良种,适地栽培,单产较高。以法国为例,1960年以后,大规模地建立了一批新的核桃种植园,栽植10—15年的一般亩产核桃330斤,管理好的亩产可达533斤。我国自张骞出使西域引回核桃,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核桃栽培已从西部地区扩展到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形成为传统的出口商品。建国以后,我国也重视了核桃生产的发展,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按栽培株数计算,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单产和总产偏低,年产仅10万  相似文献   

19.
漫话漾濞核桃周泽胜驱车进入滇西幽苗漾濞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前的,就是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核桃林。它就像一块块绿玉点缀着山乡;而那万绿丛中的点点白瓦房,则在风吹树摇中时隐时现。这里的山区风光,实在是美不胜收。走进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中,硕大的核桃果,一个接一个地...  相似文献   

20.
糖石榴     
在湖南省苍江侗族自治县境内,保存着一种合临绝灭的珍稀石榴——精石榴。石榴,亦称若相(《广雅》)、丹若(《古今注》)、安石榴(《名医别录》)是安石橹科石榴属中的落叶小乔木,为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树种;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汉朝张春出使西域从安石国(今伊朗西部)带回,巨今已有两千多年。石榴花一年开放三次,繁花似锦,艳丽夺目,花形别致,如千万个倒挂的盆景,曾受到历代文人墨客胄晚。《长物志》描述石榴:“花胜于果,有大红、桃红、洗白王种,千叶者名饼旧强烈如火,宜植庭际”,石榴不仅果可食,花可观,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