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鸭梨果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研究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果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纯化。以鸭梨果肉为试材,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氧化产物的方法,就pH值、温度、热稳定性、抑制剂、不同成熟期及果肉不同部位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酶粗提液经30%硫酸铵沉淀去杂和8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Sephadex G200柱层析及HiPrepTM16/10 QXL离子柱层析等步骤进行了纯化,经SDS-PAGE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鸭梨果肉中的PPO最适pH值为6.4;最适温度为25℃;20~25℃时热稳定性较高;不同成熟期的活性不同;34 mmol/L的NaCl为较好的抑制剂;果肉近果心处活性最高,中部活性最低。经纯化,获得均一的PPO,分子量约43 kD。为鸭梨果肉PPO的性质研究以及控制梨果PPO酶促褐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鲜菊芋块茎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鲜菊芋块茎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特性和不同化学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菊芋皮部的PPO活性和褐变强度分别是心部的2.04和1.88倍;PPO最适pH值为7.4,最适温度为35℃,85~90℃热处理1~5min可使该酶失活。[结论]0.4‰的亚硫酸氢钠(NaHSO3)或柠檬酸(CA)对PPO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机制,控制荔枝果肉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荔枝果肉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荔枝果肉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对热稳定性较强,90℃水浴保温30 min后剩余相对酶活为22.6%;pH值为7.0时该酶的活力最强,在pH值6.5~8.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邻苯二酚与该酶的结合能力最强,其次为4-甲基儿茶酚;谷胱甘肽为该酶的最好抑制剂,其次为半胱氨酸、抗坏血酸、NaF和亚硫酸钠;SnCl2和FeSO4对该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CuSO4、MgC l2和CaCl2对其活性有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荣保华  王清章  李洁  严守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67-10269
[目的]研究藕带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藕带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结果]藕带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30℃;Km为0.0344mol/L,Vmax为172.41U/ml,70℃热保温60minPPO的活性基本丧失;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抑制藕带PPO的活性,其中,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为最佳抑制剂,其次是柠檬酸和抗坏血酸,0.20g/L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藕带资源和科学控制其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及其褐变的控制方法,为提高小麦品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对洛阳地区5个品种小麦籽粒PPO的催化特性、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抑制剂对PPO的褐变抑制作用。[结果]小麦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0;柠檬酸、抗坏血酸、半胱氨酸等抑制剂均可有效抑制PPO的活性,且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大PPO活性降低越明显。[结论]可通过调节合适的温度、pH值和添加一定浓度的抑制剂有效地防止PPO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荔枝果肉中提取了过氧化物酶(POD),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对热较敏感,当温度为70℃以上时,短时处理即可使酶活降至50%以下.最适pH 5,但在pH6.0~8.0范围内活力比较稳定.该酶在25℃和0.1 mol/L磷酸缓冲液(pH7.0)条件下对愈创木酚和没食子酸的Km值分别是4.64× 10-3和0.063 mol/L.谷胱甘肽和亚硫酸盐能完全抑制POD活性,但谷胱甘肽抑制浓度远低于亚硫酸盐,抗坏血酸只能在廷迟时间内抑制POD活性,对POD抑制具有暂时性,各抑制机制不同;CuSO4 、ZnSO4 、CaCl2 、MgCl2、EDTA对荔枝果肉POD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FeSO4和MnSO4对POD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莲藕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40%~85%硫酸铵分级沉淀、 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 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 得到莲藕过氧化物酶(POD)电泳纯制品. 该酶纯化倍数为39.77 倍, 回收率为11.76%. 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 该酶最适pH为5.0; 最适温度为35 ℃; 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与莲藕POD在25 ℃、 pH5的条件下反应, 测得其Km值为9 mmol/L. CuSO4和ZnSO4对莲藕POD活性有激活作用; BaCl2、 MgCl2及SDS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Na2SO4、 Li2SO4、 KCl和NaCl对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MnSO4和FeSO4对POD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ASA能完全抑制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3个香蕉品种果实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  杨昌鹏  陈智理  郭静婕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93-3096,3101
对3个香蕉品种果实POD的最适pH值与pH值稳定性、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控制3个香蕉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最适pH值分别为6.5、5.0、5.5;pH值稳定性范围分别在6.0~9.0、8.0~9.0、5.0~9.0;POD...  相似文献   

9.
沈莉  朱凤妹  杜彬  张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2-5404
[目的]为鸡腿菇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鲜鸡腿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的粗酶液,研究pH值和温度对鸡腿菇PPO活性的影响,分析其热稳定性,并探讨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环境中,PPO都会失去活性。PPO酶活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说明PPO是一种热敏感性酶。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NaHSO3的抑制作用最强,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次之。[结论]在鸡腿菇的加工过程中,添加NaHSO3能有效降低PPO活性和防止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菊芋块茎多酚氧化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菊芋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的最适pH、最适温度、热稳定等特性和不同化学物质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最适pH为7.4,pH 3.5环境可有效抑制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 ℃,在70 ℃以下,其热稳定性较强,大于80 ℃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生产上可采用80 ℃热处理2 min使酶失活;0.04 mol·L-1的柠檬酸和亚硫酸氢钠对PPO活性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杨昌鹏  陈智理  郭静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09-13512
[目的]为控制3个蕉类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个蕉类品种果实PPO的最适pH与pH稳定性、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PO最适pH分别为8.56、.5、6.5;pH稳定性范围都在pH 6.0~11.0;PPO最适温度分别是60、303、0℃;PPO的耐热性表现为威廉斯蕉PPO〉粉蕉PPO〉大蕉PPO;威廉斯蕉PPO活性的最佳抑制剂是盐酸-L-半胱氨酸,其次是抗坏血酸,再次是NaHSO3;大蕉、粉蕉PPO活性的最佳抑制剂都是抗坏血酸,其次是NaHSO3、盐酸-L-半胱氨酸。[结论]3个蕉类品种中威廉斯蕉PPO的耐热性最高,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PO的化学抑制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李健  杨昌鹏  黄虹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7-13079
[目的]研究蕉类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蕉类果实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及香蕉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坐果后60、75、90、105、120d取样,测定果实的重量、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结果]威廉斯蕉(Musa cavendishii L.,AAA基因型)、大蕉(M.sapientum L.,ABB基因型)、鸡蕉(M.paradisiaca L.,AAB基因型)和粉蕉(M.paradisiaca L.,ABB基因型)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都相对较高,而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且同一品种中PPO活性均明显高于POD活性。[结论]蕉类生产中疏果时废弃的幼果含有较多的蕉类多酚物质。因此,若要利用蕉类果实的多酚物质,宜选用幼果作为原料。以成熟的蕉类果实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有利于酶促褐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孔庆新  祝冬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7-12028,12033
[目的]研究蒲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研究蒲菜PPO的吸收光谱和动力学性质,并对温度、pH、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因素对蒲菜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索。[结果]蒲菜PPO催化邻苯二酚的产物在41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动力学方程为:V=0.982[S]/(4.97+[S]),其中,V为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蒲菜PPO最适温度为30℃,在95℃、2 min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抑制蒲菜PPO活性;蒲菜PPO最适pH为6.8,当pH(5.4或pH(7.2时可以有效降低蒲菜PPO活性;柠檬酸、亚硫酸钠、抗坏血酸、EDTA-2Na等抑制剂对PPO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蒲菜PPO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可为蒲菜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冠梨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为黄冠梨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反应pH值、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底物和抑制剂条件下的PPO活性。[结果]该酶的最适温度为25℃,50℃以上PPO活力明显受抑制;最适pH值为6.0;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Km=0.031 7 mol/L;以绿原酸作为底物时,Km=0.018 9 mol/L;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0.2~1.0 mmol/L),所用抑制剂的抑制能力从强至弱排列为L-Cys>Vc>Na2S2O3>NaHSO3>EDTA-Na2。较高浓度的CaCl2、NaCl也可对黄冠梨果皮PPO产生抑制作用。Cu2+能提高黄冠梨果皮PPO活性。[结论]绿原酸在黄冠梨果皮酶促褐变中的作用值得重视;采取调节pH值、热烫、添加安全抑制剂可以明显控制该PPO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3种添加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寻求在果品的保鲜以及果肉初加工过程中抑制PPO活性的各控制手段与果品加工的有机结合方法,为防止褐变提供有效、合理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反应底物时,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适波长为420 nm,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8。90℃水浴处理5 min该酶已基本失活。3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单一抑制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抑制效果的强弱次序为: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其中L-半胱氨酸的有效抑制浓度为0.10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