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粒子病过去就广泛发生,特别是法国,曾一时大量蔓延,使蚕丝生产频于危机.由于巴斯德发现了病原体,采取了有效措施,现已较少发生,但至今仍有注意的必要.1、病征:微粒子病是慢性病,感染初期从外观上难以发现.随病势发展,食欲不振,动作呆滞.成长缓慢,蚕体细小,即发生所谓迟眠蚕和小蚕,蚕儿经过不齐.最明显病征是:皮肤出现各种大小黑褐色病斑,和金毛虫螫伤斑相似,但能根据其他病征区别,即使是 相似文献
2.
蚕的中肠型多角体病是一种病毒病,各地发生较多,是一种重要蚕病.1、病征:中肠型多角体蚕病的外观病征和软化病类似.即发育不齐,体驱萎缩或呈空头,患病严重个体,粪便为乳白色,粪中含有大量多角体.本病发生于1—5龄,5龄后期易暴发;5龄后期感染个体变为不结茧蚕.最显著的病征是:解剖病蚕中肠,几乎全变为混浊乳白色,而前肠、后肠与健康蚕同样不发生病变.发病初期仅中肠后端部份呈乳白色,随病势发展,乳白色扩展到前方,用显微镜观察,和后肠连接的中肠部份,只有少数细胞群变为乳白色,原因是形成多角体量少,这部份的前方则一般都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3.
蚕病有多种,其病原体大部份已解明,有的已能有效予防.有的病原虽未解明,但也已确立一定程度的予防方法.对于各种蚕病的予防研究相当广泛,并大部份应用到了生产上.但是,蚕病的治疗研究还进行得不充分.因此,采取的措施应尽量使其不发生蚕病,蚕儿患了病,还不能指望治愈.各种蚕病,发生原因不同.一般说,蚕品种的改良要注意强健性,除各种形质优良外,要尽量培育强健性品种.一般接近多化性品种强健,但茧的各种形质多数不良.另多,使茧层量、茧层率向增加方向选择,和强健性也有相关.二化性品种,使茧层量、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绢丝腺 (1) 绢丝腺的形态绢丝腺是生产茧丝的原料——液状绢的重要器官。其大部分在消食管的下方,呈特殊的形态。大致可分为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其中,最粗的中部丝腺呈“S”状屈曲,由前往后,分为前区、中区和后区。吐丝口开口于最前端的蚕儿头部,接着分为两条,前部丝腺左右合并成一条的部 相似文献
14.
蚕病的病态生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学通讯》1995,(3)
2、细胞质多角体作为病原的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为球状(直径60nm),含ds—RNA,在中肠圆筒形细胞的细胞质中增殖而形成多角体.细胞质多角体病只侵染中肠,并且伴随着肠内细菌的异常增殖.本病的病征是由于感染的圆筒形细胞被破坏而使消化生理机能失调,并且由于异常增殖的细菌争夺营养而造成. 相似文献
15.
16.
<正> 本书系西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副教授易永同志,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养蚕的概况、养蚕原理、养蚕环境和养蚕应用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每章附有思考题,内容丰富新颖,可供高等院、校蚕桑专业的教材和蚕桑科研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
<正>栽桑养蚕是农村养蚕区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它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生产中,不少养蚕者由于不懂或者忽略了蚕病防治,使蚕易受病原微生物或其他非生物致病因素的危害,据统计,每年因蚕病造成蚕茧经济损失达到20%左右。因此,在养蚕过程中,要了解蚕病发生规律,做到早发现, 相似文献
18.
二、蚕儿对疾病的抗性蚕儿处于无数病原菌包围中,病原菌侵入蚕体内有引起发病,也有不引起发病,这是由于蚕儿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相当强的防御机能。这些防御机能是能阻碍病原菌的侵害或产生抗病作用,使入侵的病原菌不能发挥它的为害作用。蚕儿的防御机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六、壮蚕的饲育法四、五龄的饲育劳力,不论春蚕、夏秋蚕,在蚕架育的时候,从收蟻准备到上簇收茧,占全部劳力的50%,而五龄占其中的70%,即对全部劳力来讲,五龄的饲育劳力约占35%。五龄期的劳力,以工作来分,春蚕给桑劳动力最多约占55%,其次采桑约占25%。夏秋蚕采桑劳力最多约占50%,其次是给桑占30%。又上簇到收茧的劳力各占全体约10%。又在四、五令桑叶的使用量占全令的九成以上,单是五龄期占其中的九成,即占全龄的八成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上接2003,342:96信息激素的电生理反应Schneider(1956、1957、1959)曾详细地研究了桑蚕雄虫触角对于性外激素(蚕醇)的电生理效应。他们用刚切下的一段触角,插入一个微小的、涂氯化银的电极,通过一个放大器连接到一个示波器上,记录下触角在受雌虫性外激素(及其他化合物)的作用下的作用电位。这个典型的反应就是触角电位图(Electroan-tennogram简称EAG),而其它的嗅觉刺激物或药品则引起不同形状的EAG。EAG的振幅和该引诱剂的浓度直接相关。当嗅觉刺激物是雌性蚕蛾性引诱剂的提取物时,在雄蛾触角中的电活性提高,但在雌蛾中则没有。当刺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