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壤中控释肥氮素释放的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肥包埋置法测定了硫包膜尿素(SCU)、树脂包膜硫衣尿素(PSCU)及树脂包膜尿素(PCU)在玉米和小麦种植期内土壤中的氮素释放规律,并利用测得的数据,结合他人在作物需肥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控释氮肥的释放与作物需肥间的拟合度。结果表明:PSCU、PCU与SCU三种肥料在土壤中与在静水中的氮素累计释放曲线相比,氮素释放明显滞后且呈现前慢后快的释放现象;而在小麦种植期土壤中的氮素累计释放曲线更接近于直线,即各阶段释放率较为平均。在生产应用中依此分析肥料氮素释放与作物需肥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三种肥料中,PSCU的氮素释放与玉米需肥的拟合效果最好,PCU的氮素释放与小麦需肥拟合效果最好,建议玉米、小麦生产中优选的控释肥品种分别为PSCU和PCU,并且注意在基施控释肥的基础上适当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2.
<正>1.作物特性。各种作物对氮的要求不同,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需氮量较高;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氮的要求也有差异,对耐肥品种多施氮肥能充分发挥增产潜力,不耐肥品种多施氮肥会贪青晚熟,甚至倒伏;不同作物对不同形态的氮肥反应不一,如水稻、马铃薯喜欢铵态氮,甜菜喜欢硝态氮;各种氮肥中所含副成份对作物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作物、土壤、气候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因素都是影响肥料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作物的施肥原则不同,而不同土壤、气候和设施也是造成肥料是否发挥极大作用的关键。那么,针对作物而言,根据需肥特性施肥是首当要考虑的重点。不同时期配比最关键不同作物由于对养分的要求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不同。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需氮较多,施氮肥效果较好;豆科作物需磷、钾多,施磷、钾肥效果好;块根、块茎类作物如甜菜、甘薯、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1 合理轮作 大豆忌连作,也不能和豆科作物轮作倒茬,可与小 麦、胡麻、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倒茬。因其具有固氮 作用,能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故又是多种作物的好 茬口。宁南山区旱地轮作方式一般:大豆——小麦——小 麦(马铃薯);大豆——小麦——胡麻;大豆——小麦—— 玉米。水地一般与其它作物套种,套作方式大豆 小麦;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双城主栽作物,年播种面积200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0万亩的80%,提高玉米产量、实现节本增效是玉米产区的迫切需要。玉米采取配方施肥,可以按照土壤的供肥性能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肥料施用量和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的需肥特性,玉米的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以促进提高科学施肥能力,增产增收,有效地服务基层。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1.玉米的需肥规律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饲兼用型作物,华北、东北、西北等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玉米种植制度也不一样,如何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饲兼用型作物,华北、东北、西北等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玉米种植制度也不一样,如何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玉米轮作平衡增产技术是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区,将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组合,相互补充,以合理利用热、光、水、肥资源,实现二者平衡增产的生产技术。它合理利用了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一段空闲时间的光热水资源,克服了这一地区农民提前收获玉米、提前播种小麦、肥料利用不合理等缺点。两种作物可累计每亩增产50公斤克左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平衡增产增效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我县小麦/玉米轮作中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玉米亩产多为450—700公斤,生长发育可分为苗期、拔节、孕穗、抽穗、灌浆、成熟等不同时期。玉米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施肥条件千变万化,了解作物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就可以做到因地制宜。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拓宽思路,对作物生产进行综合管理,就玉米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介绍一下,供参考。一、玉米的需肥特点1、"大喇叭口"是追肥关键期。玉米苗期对氮、磷、钾吸收较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至抽穗期达到高峰。其中的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水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夏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一)需水规律水是构成玉米植株的主要成分,占鲜重的80%~90%。玉米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消耗的水比其他作物少得多。玉米的蒸腾系数为200~300,小麦为400~500,水稻为710。但是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迅速,又生长在高温季节,  相似文献   

12.
玖源配方BB肥,全国免检第一位,营养成分均齐全,各种作物都欢迎;只要配前先测土,缺啥补啥严把关,再按作物需肥比,需啥配啥成套餐。主要原料是二铵,四十六磷十八氮,由于本身微酸性,偏碱土壤最适宜;掺合尿素增肥效,各种作物很需要,同是小麦和玉米,配比因地有差异。旱薄中肥富钾地,二铵配上最合理,高水肥地钾不足,增配钾肥添效益;烟草薯类都忌氯,选用硫钾就对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越来越高.小麦是需氮磷钾比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产量6 000kg/hm2小麦,需吸收纯氮180~210kg/hm2,五氧化二磷75~90kg/hm2,氧化钾150~165kg/hm2.根据小麦的吸肥规律和生育特点,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苗肥,看苗酌施返青平衡肥,重施拔节肥,适施剑叶肥,推广穗期叶面喷肥.  相似文献   

14.
种子保姆肥是山东金正大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它是一种全新的包膜控释肥料,肥料经过特殊包膜工艺加工后,可以人为地根据作物生长需肥特点释放养分,能够做到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一致,而且这种肥料和种子可以近距离接触,不烧种、烧根。该产品在大田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上进行试验后,效果相当显著,在与习惯用肥量相比减少50%的情况下,不会减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在潮土和褐土条件下,不同技术措施和补充灌溉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在驿城区开展了不同技术措施(常规、秸秆还田、地面覆盖、保水剂和土壤调理剂)和补充灌溉(不灌水、限量灌溉和充分灌溉)条件下,典型潮土和褐土区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养分动态特征及其作物需水需肥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了"小麦-玉米"周年的水分、养分需求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大豆的轮作方式及应用大豆适宜的前作因各地作物种植比例而异。黑龙江省一般选择玉米、小麦和杂粮作为大豆的前作。大豆的后作可安排谷类作物,也可安排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生产实践证明,豆茬小麦比重茬小麦增产20%以上,豆茬玉米比谷茬玉米增产13%,豆茬谷子比玉米茬谷子增产9%,因此,大豆茬也被称为"肥茬"。为了实现大豆高产、稳产,种植大应该做到不重茬、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肥水利用的影响,在驿城区水屯镇开展了"小麦-玉米"节水节肥效应研究。通过研究滴灌、喷灌、微喷和地龙四种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氮肥增效、灌水利用效率等节水节肥增效技术的影响可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效果,且有利于实现作物高效用水节肥一体化。因此,实现"小麦-玉米"节本高效最佳的途径就是灌水与追肥同步进行,即水肥一体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佩 《河北农业》2014,(9):9-10
一、小麦备播 1、备肥。小麦是喜水肥作物,尤其是对氮磷肥比较敏感,在备肥时一定要保证氮肥和磷肥的供应。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底肥以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较好,施用量为:亩施农家肥2—3方,尿素15公斤或碳铵4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氯化钾5公斤,也可用氮磷钾比例为18:16:6的复合肥(复混肥)50公斤。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带田根系竞争和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隔根法,对春小麦套春玉米模式根系的竞争和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带田增产的重要原因,带田作物竞争因子在低肥水平下主要表现在地下,如小麦、玉米地下贡献率分别占659%和635%,而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地上因子的贡献率则逐渐增大,如供肥水平由中肥到高肥,春小麦和玉米的地上贡献率分别由564%到629%和517%到579%;带田作物根系水平分布呈偏态性,玉米根系偏小麦行向分布达30~50cm;带田根系的垂直分布与单作相似,0~20cm土层分布了小麦根重的639%~689%,玉米根重的720%~818%。  相似文献   

20.
一、玉米追肥的方式和方法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科学施肥是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