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室内15、18、22和28℃的恒温条件下,对菜粉蝶越冬蛹冬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到发育速率y与温度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0.051884+0.007123x,计算出菜粉蝶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8(±0.3)℃和140.24(±10.4)d.℃。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在3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结束,50%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高于发育起点7.28℃的总有效积温达到136.46d.℃。应用累积羽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了菜粉蝶越冬蛹累积羽化百分率Y与有效积温x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Y=100/{1+exp[-0.031541(x-136.46)]}。  相似文献   

2.
菜粉蝶(Pieris rapae L.)蛹滞育期间体内糖原减少,同时伴以海藻糖和山梨醇的积累,滞育终止后发生相反变化。这说明滞育期间存在糖原与海藻糖、山梨醇之间的相互转化。滞育开始后,海藻糖迅速上升,其起始浓度与随后的积累与温度无关,故海藻糖的大量出现可作为菜粉蝶滞有开始的生化指标。山梨醇的产生较晚,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的产生过程是一种时间进程,但其积累与温度密切相关.出间越冬蛹血淋巴糖类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可以认为菜粉蝶以海藻糖和山梨醇作为防寒剂,以抵抗冬季严寒低温.非滞育蛹体内不积累海藻糖和山梨醇,即使对其进行长期的低温处理,也得相同结果.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幼虫称为菜青虫,是为害梅县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偏嗜含有芥子油醣苷、叶表光滑无毛的甘蓝和花椰菜。幼虫啃食叶肉,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包心,虫粪污染花菜球茎,降低商品价值,虫口还会诱导软腐病的发生。梅县是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1万hm2,菜青虫发生面积0·53万hm2,为控制菜青虫的为害,梅县农作物测报站自2000年起连续6年多对其进行了定点观察,在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现小结如下。1发生规律1·1越冬代虫口发生规律由于菜粉蝶越冬环境分散,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春天越冬蛹羽化的时间参差不齐,以…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分布与发生规律 菜粉蝶是世界性害虫,全围各地均有分布,在江苏一年发生7~8代。以蛹在背风向阳的墙角、篱笆上、树皮裂缝及枯枝叶下等处越冬。常年发生期中,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的第二代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的第六代最重,是一年中的两个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戴莹 《当代农业》2009,(10):37-37
一、发生分布与发生规律 菜粉蝶是世界性害虫,全围各地均有分布,在江苏一年发生7~8代。以蛹在背风向阳的墙角、篱笆上、树皮裂缝及枯枝叶下等处越冬。常年发生期中,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的第二代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的第六代最重,是一年中的两个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生产中世代重叠,杂食性强,具有发生面积广、种群数量大、危害重的特点,防治不及时轻则影响农产品品质,重则毁产。本文通过在自然条件下试验饲养、试验对照、田间蔬菜周年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菜粉蝶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滇中)一年发生7代,常年发生为害,各虫态在不同世代的发育历期存在一定差异,完成一个世代需34—70d。卵通常散产在生长叶的叶背上,卵期4—10 d,孵化率达98%以上,幼虫分散为害,喜食蔬菜叶肉组织,老熟幼虫在叶背、花蕾枝上、或其它附着物上化蛹,以蛹越冬为主,极少数以5龄幼虫越冬,成虫羽化多集中在上午。  相似文献   

7.
越冬代菜粉蝶Pieris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寄生后,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0.5~2d逐日上升,此后则逐日下降.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1~4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5d则略低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同,也是寄生后0.5~2d升高,寄生后3~5d降低.寄生后0.5~2d,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3~5d则恰好相反.寄生蛹血淋巴中还原糖含量在寄生后0.5~3d日渐升高,寄生后4d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寄生后5d则急剧下降.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无活力,而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的活力在寄生后0.5d开始显现,此后逐日升高,至寄生后5d已达43.24~44.27μg葡萄糖·mg-1蛋白·min-1.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菜粉蝶蛹期主要寄生蜂——黄金小蜂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该蜂在信阳一年发生13代(室内),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一头寄主中最多可出蜂173头,最高平均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芽处。每头成蜂均可多次与不同异性交尾。每雌可在两个以上寄主上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对该蜂世代重叠、孤雌生殖及自然环境中的年生活史尚需进一步探计。  相似文献   

9.
蝶蛹金小蜂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蛹金小蜂在信阳1年发生13代,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1头寄主中最多出蜂149头,平均最高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膀处。雌蜂可多次与不同雄蜂交尾,能在两个以上寄主中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  相似文献   

10.
羽衣甘蓝别名绿叶甘蓝,喜欢冷凉温和气候,性耐寒,好肥喜阳光,生长势强。羽衣甘蓝的羽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高营养、易栽培的蔬菜。羽衣甘蓝虫害有菜粉蝶、小菜蛾、甘蓝夜蛾、蚜虫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种虫害的为害及防治措施。一、菜粉蝶为害特点:菜粉蝶的幼虫是菜青虫,以幼虫为害蔬菜秧苗和成株,2龄前的幼虫只啃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3龄后连表皮都吃掉,轻者把叶吃成许多空洞,重者只剩叶脉。全国普遍发生,一年4 ̄9代,以蛹越冬。菜青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0℃ ̄25℃,相对湿度为76%左右,春秋两次发生高峰。防治方法(:一)生物防治:采用细…  相似文献   

11.
郭敏 《农村科技》2009,(5):40-41
随着滴灌棉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棉田生态条件和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新的变化。 一、发生规律 1.虫蛹调查 2007年冬季棉田越冬蛹为0.169头/米^2;2008年春棉田越冬蛹为0.071头/米^2,越冬死亡率为58%,越冬基数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12.
王亚维  张国洲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855-855,886
采用浸叶法,就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菀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处理后幼虫的体重减轻,化蛹后的蛹重减轻,化蛹日期推迟,化蛹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刘生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8-138,176
重阳木斑蛾(Histia rnodopeCram er)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它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3月下旬幼虫化蛹越冬蛹羽化,第一代为4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第二代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第四、五代发生期分别为9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分别以蛹、幼虫越冬,防治应在3龄左右喷洒胃毒剂或触杀剂均可。  相似文献   

14.
在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发育进度预测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依据气候条件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始盛蛹时的虫龄分布,可以预测非越冬代的化蛹进度,但是不能预测越冬代的化蛹进度、温度、光照、湿度、食料是影响二化螟发育进度的主要因素,环境不同,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必然不同。非越冬代所处的环境比较稳定,而越冬代所处的环境变化很大,在经历了短日照与低温的冬季之后,到翌年化蛹时,特别是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的种群正好碰上气温多变的季节,这是引起它化蛹进度波动大而不易预测的重要原因。为了弄清外界因素对越冬滞育的二化螟生理上的变异,进一步了解越冬代二化螟化蛹  相似文献   

15.
正一、葱地种蝇1、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蛹或幼虫越冬。第1代幼虫危害期在5月中旬,第2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第3代幼虫危害期在10月中旬。成虫中午最活跃,集中在葱、蒜地产卵。卵期一般6天,幼虫期一般17-20天,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越冬。2、防治建议(1)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栽培早葱的冬闲地块,秋末进行深翻,晒死部分越冬幼虫和蛹。另外冬季灌溉也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猫眼尺蛾Prodlepsis superans(Butler)寄主为小叶女贞。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调查相结合,观察分析猫眼尺蛾各虫态的特征、历期、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该虫在浙江宁波区域1年发生6代,以蛹在虫苞内随落叶坠地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5月上旬第1代幼虫初见,第6代幼虫至11月下旬,11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并陆续进入越冬。  相似文献   

17.
南美斑潜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美斑潜蝇在贵州省1年发生13-15代,无明显越冬现象,一般菜区以蛹越冬,冬季大棚栽培的蔬菜和暖冬年份大田能以幼虫和蛹同时越冬。12月中旬露地越冬蛹开始进入休眠状态,休眠长达70d左右,越冬主要寄主是芹菜、蚕豆、莴苣、茼蒿及小量番茄、瓜类幼苗。自然条件下,世代重叠明显,初步查明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04℃(为卵、幼虫和蛹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
<正>一、葱地种蝇1、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蛹或幼虫越冬。第1代幼虫危害期在5月中旬,第2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第3代幼虫危害期在10月中旬。成虫中午最活跃,集中在葱、蒜地产卵。卵期一般6天,幼虫期一般17-20天,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越冬。2、防治建议(1)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栽培早葱的冬闲地块,秋末进行深翻,晒死部分越冬幼虫和蛹。另外冬季灌溉也可有效的杀死部分越冬的蛹。(2)施肥驱蝇。葱蝇具有腐食性,施入田间的各种粪肥和饼肥等农家肥料必须充分腐熟,以减少害虫聚集。多施入河泥、炕  相似文献   

19.
美洲斑潜蝇在温州地区室内饲养1年发生13 ̄14代。一般菜区以蛹越冬,冬季大棚栽培的番茄、茄子和暖冬年份蚕豆大田能以幼虫和蛹同时越冬。11月中旬露地越冬蛹开始进入滞育状态,滞育期长达110天左右,越冬主要寄主是蚕豆,尚有少量白菜,莴苣及茄果,瓜类的幼苗。自然条件下,世代重叠明显。初步明确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3℃(卵、幼虫、蛹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20.
2种茼蒿素类似物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种茼蒿素类似物对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2号和20号化合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24h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398.88mg.L^-1T 280.54mg.L^-1,能明显降低菜粉蝶幼虫体重、蛹重和成虫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