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福建乌龙茶     
福建乌龙茶芬芳醇厚,又有提神醒酒、防暑辟邪等功效,因而驰名中外。日本人誉之为“健康与幸福之茶”。厦门、台湾、闽南、潮州、汕头一带人民最喜爱乌龙茶,视为款待客人的上品。福建各地“台湾同胞旅行社”每次迎接旅居海外的台湾同胞到休息厅时,首先端出一杯热腾腾的乌龙茶招待亲人。同胞们喝到热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到格外温暖和亲切。福建乌龙茶以武夷山和安溪县出产的最出名。武夷、安溪茶区,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夏无酷暑,冬少严寒,这种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最适宜种植乌龙茶。乌龙茶的品种繁多:有武夷大红袍、奇种、老丛水仙、三印水仙,以及安溪县的铁观音、黄金桂、一枝春、色种、茗香、乌龙,永春的佛手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在去年秋季广交会上,仅铁观音一项,就和日本成交一百三十多吨。30年来,闽南各地山区也  相似文献   

2.
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歌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这是台湾已故著名史学家连横<剑花室诗集>中的一首茶诗,堪称工夫名器、茶意茶境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深谙工夫茶的连横还在其<雅堂先生文集>"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由此可见,"若深杯"在工夫茶器具中之重要.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许多人把"若深"误作"若琛",以讹传讹,谬传甚广.  相似文献   

3.
茶香中外的台湾冻顶乌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年,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他们带给亚运村村长的礼物,竟是两盒包装精美,茶味香美的台湾著名土特产“冻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我国茶中珍品。冻顶乌龙茶的祖家在福建。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有个叫林凤池的秀才,要渡海到福建考试,当地善士林三显得知他缺乏盘缠,解囊相助,使林凤池得以成行。后来,林凤池得中举人,为报答林三显恩德,从福建武夷山带回36株乌龙茶苗,送24株给林三显栽于冻顶山,经过繁衍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茶。台湾郁愚著的《茶事茶话》一书中“细说冻顶”篇写到:“冻顶乌龙是台湾茶的幸运儿,也是近三百年来武夷茶的巅峰”。《台湾风物志》记  相似文献   

4.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2,(2):129-134
福建种茶、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光阴了。从现有的古籍文献记载看 ,唐宋时期福州的方山和闽北的武夷山即已名闻中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已经分别提到福州的方山之茶和建州的武夷之茶 ,称之为“其味极佳”。宋代在建州北苑建立御茶园 ,其茶列为贡品 ,于是武夷之茶名声大振于天下 ,上至宋徽宗 ,下至一些文人墨客 ,无不对其称赞有加。如苏东坡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 ,我欲上蓬莱”之吟 ,范仲淹则以“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此外 ,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  相似文献   

5.
福建龙海县前身为龙溪、海澄两县。龙溪县,是在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县治先在古县,后迁漳州、石码。龙溪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长春,土壤多是红壤、黄壤,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龙溪种茶,历史悠久,故有“乌龙茶源出龙溪”之称。乌龙茶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出产,其中以福建的历史为最久。在福建又以龙溪为上乘,产量较多,品质较好。乌龙茶是茶树品种之一,后成为乌龙茶类的统称。乌龙茶包括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种等。其中包种又分为本山、黄旦、毛蟹、梅占、奇兰等数十种。乌龙茶从大范围税,包括福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包种、乌龙;台湾乌龙茶、包种茶;广东凤凰水仙等。福建乌龙茶采制技术精湛,龙以武夷、安溪为著名;而  相似文献   

6.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7.
陈耀铭 《农业考古》2002,(4):131-133
一说到潮汕工夫茶,最扼要十二个字是:茶必武夷,罐必孟臣,杯必若深。“茶必武夷”的说法是因为乌龙茶最初主要生产区在武夷,近百年来安溪铁观音和凤凰单枞等清香型茶叶,已逐……  相似文献   

8.
<正>武夷岩茶(乌龙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  相似文献   

9.
丁运苍 《农业考古》2007,(5):271-273,282
2007年8月下旬,我因公事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去厦门。三天之后,我又从厦门改乘火车,到达闽北的武夷山,顺便考查了有关武夷山岩茶的轶闻往事。(一)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祖鼻,乌龙茶源于武夷山。久负盛名的武夷岩茶,为碧水丹山增添了无比的神韵与辉煌。武夷山地处福建闽北的崇安县境,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而始于唐代,风靡于宋代的武夷茶,经过当地茶农数百年的精心栽培,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上等好茶。18世纪初,茶农们经过精细的工艺改进,便将武夷茶改制成为一种半发酵的青茶,即现在的乌龙茶。这种乌龙茶…  相似文献   

10.
清代茶僧释超全的《武夷茶歌》是福建乌龙茶始创于武夷山的佐证,也是记录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蕴含了关于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史料价值。藉由史志文献和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略加考论,使茶歌中反映的从远古时期到清代的武夷茶文化得以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婺源"上梅州"品种为试材制作乌龙茶,制作工艺为萎凋—摇青—杀青—包揉—干燥。成品茶与闽南当地茶种制作的乌龙茶进行品质比较,以探究婺源上梅州品种除了制作婺源茗眉外,是否还能制作成乌龙茶。结果表明,除个别因子略逊于优质乌龙茶外,其他因子都较一般乌龙茶强。  相似文献   

12.
名山雄秀,佛茶味醇。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憎家,禅多茗仗,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企佛茶煮石泉”。(宋…  相似文献   

13.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14.
台北至宜兰的公路通过文山,由于有新店溪、南势溪、北势溪三条溪流环绕崇山峻岭,得雨露日月光华滋润,是理想的茶园。尤以坪林乡为专业产茶区,全乡居民几乎全是茶农,自产自销。该地不但精于制茶、善于饮茶,用茶之道也有所创新。茶农们发现在制造上品包种茶时会剩下许多茶的碎片。坪林茗芳茶庄经营得法就投资旅游业,利用下品茶和上品茶的碎片独家首创茶浴。茗芳茶庄用锅炉之蒸汽榨出茶汁,经山泉水过滤后引入客房的浴缸,供来旅游投宿的客人入浴。据说这种山泉茶浴能“消除体臭,涤去污垢,防腐杀菌,保养皮肤,恢复疲劳、神清气爽,生…  相似文献   

15.
阿里山品茶     
阿里山品茶王经纬去年初秋的一天,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的硕士研究生徐韶仁小姐,专门陪同我们去阿里山游览。她向我们介绍说,阿里山的乌龙茶特别好喝,比福建安溪乌龙茶还要好,一定要我们去品茶,我们欣然从命。阿里山是纵贯台湾岛五列山脉中最西端的一列,共约34...  相似文献   

16.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4):112-112
工夫茶既是茶叶名 ,又是茶艺名。应该是茶叶名在先 ,茶艺名在后。作为茶叶名的工夫茶 ,在庄晚芳先生《茶史散论·乌龙茶史话》中叙之颇详。工夫茶原是武夷乌龙茶的一个花色品名 ,最早见于 1 734年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 ,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 ,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 ,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 ,其最佳者 ,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 ,又有‘小种’ ,则以树名为名 ,每株不过数两 ,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清香、选芽、漳芽等类”。在1 753年刘靖《…  相似文献   

17.
林娟 《农业考古》2007,(2):149-149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将“喝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来看待。如今,市面上茶馆林立,茶叶店如雨后春笋,便是国人崇尚“茶生活”的佐证。若要问福建什么茶好卖?不消说,是乌龙茶、武夷岩茶、绿茶、普洱茶。红茶相对冷门,可港商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品质特征分析与审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1,(4):309-310
茶艺馆是品饮茶叶、体味文化的好场所 ,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选用什么茶 ,如何审评等问题。本文就乌龙茶品质与鉴别方法略作分析 ,仅供参考。一、乌龙茶的产区分布及其地域特征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 ,它起源于福建。由福建传入台湾和广东 ,发展至今 ,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乌龙茶香味独特 ,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它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下 ,采获其鲜叶 ,经精细加工而成。( 1) 是特定生态、品种与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有 :萎凋 (即晒青 )→做青→炒青…  相似文献   

19.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清甘依旧"水仙茶"朋友送来两罐精装的"漳平水仙",这样今年福建乌龙茶的几大名品: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岩茶、平和的"白芽奇兰",以及南靖和华安的品牌茶,我应有尽有了,柜上平铺,好一幅八闽青茶的版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