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下火在地表以下蔓延燃烧且需氧量低,常规的林火扑救技术难以取得良好的扑救效果。文章结合东北林区地下火扑救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地下火的发生条件、火灾探测、扑火准备、火灾扑救等内容。针对地下火燃烧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东北林区夏季地下火日变化规律、温度烟气综合探测技术、插钎探测技术、不同立地条件下地下火扑救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消防水源设置技术、隔离带开挖技术、直接扑打技术、间接扑打技术、凝胶灭火技术,使地下火扑救技术更具实用性与高效性,为地下火扑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孙继华 《林业科技》1997,22(1):54-56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结构调整的研究孙继华(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森林结构包括树种结构、林分结构及年龄结构。森林结构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要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具有合理的森林结构。因此,黑龙江...  相似文献   

4.
物候气象规律在寒温带林区育苗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王志新,王立光,寇小东,(大兴安岭林管局森林经营局)(黑龙江省汤旺河林业局)(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物候气象规律在高寒林区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旨在缩短兴安落叶松育苗周期,使其符合部颁上山的苗标准,这样既缓解了大兴...  相似文献   

5.
关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结构调整的研究施双林,许江,贺力(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1森林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几十年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森林结构严重失调,森林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就造成森工企业经济危困、可采资源危机的严重局面。要想摆脱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苇河林区泥炭资源进行质量评价,提出开发利用泥炭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阿尔泰山林区森林可燃物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阿尔泰山林区林分状况,分析了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对阿尔泰山林区几种森林类型的燃烧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森林类型可燃物种类组成进行区划,这些林型为划分可燃物种类组成和火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9.
研究介绍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技术体系(包括变量集、数学模型等),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林区鼠害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几种主要害鼠的分布情况红背平、棕背平 :分布在海拔 10 0 0 m以上 ,深山区、半山区及山的中腹。包括牡丹江林管局 ,上甘岭、双丰、友好、新青、五营、汤旺河、铁力、朗乡、绥棱、亚布力、苇河、兴隆、山河屯、方正、清河林业局。大林姬鼠、黑线姬鼠 :分布在海拔 5 0 0~10 0 0 m,山的中、下腹。包括牡丹江林管局 ,南岔、乌伊岭、双丰、朗乡、乌马河、五营、桃山、方正、兴隆、山河屯、亚布力林业局。沼泽田鼠、东北鼢鼠 :分布在平原、沼泽地带、浅山区。包括兴隆、山河屯、方正、友好、铁力、五营、朗乡林业局。莫氏田鼠 :分布在朗乡、…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几个林业局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资源状况、气候条件、防火设施、社会地理状况等因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总结了该区森林火灾发生的一些规律,并据此对该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特征及气象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林区2005年夏季林火火场资料及相应地区的同期和前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夏季林火的环境场特征,并着重分析了林火发生期的关键气象因子.研究表明: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是引起林火的主要原因;林火集中出现在7月27日~8月14日,而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发生在15:00~17:00时;林火发生期的高温少雨天气,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日降水量5mm以内、连晴日数3~4d、连平日数5d以上、日水分蒸发量在3.1~5mm之间、日照时数10d以上、平均风速在1.5~2.5m/s有利于林火的发生.而且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在气温下降的阶段仍可能伴随有夏季林火的发生,这与冷锋带来的干雷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碳释放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含碳温室气体,影响碳循环。对林火碳释放进行有效地估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林火对碳循环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年6月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后植被指数变化,对火烧程度进行了分级,结合野外火烧迹地调查和可燃物含碳率,估算出不同火烧等级、不同植被类型林火过火面积、火烧消耗可燃物量和释放碳量。结果表明:此次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总过火面积为5 812.4hm2,消耗可燃物总量76 742.51t,释放碳34 534.13t,其中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释放碳量分别为14 934.16和19 599.97t。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地理规律,影响林火发生的气象要素存在异质性.在林火预报中应考虑林火发生地点的空间异质性,但对于异质性空间中林火预报的尺度问题目前还较少研究.现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对林火发生空间规律的研究,确定了黑龙江省林火预报的最佳尺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1-2007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种类有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这3种蔓延方式之间相互演变,多数为地表火与地下火同时存在。夏季林火蔓延速度普遍较慢,地表火蔓延速度大多在0.05m/s以下;浅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2-4m/h、草甸为1-3m/h,深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0.2m/h以下、草甸为0.05m/h以下;树冠火蔓延速度一般为180-600m/h。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火场资料、温度、降水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气候背景与林火发生期和发生前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多发年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夏季林火发生前期(春季)的气候条件并不是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林火发生期(夏季)的旱涝状况是决定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因子;林火多发年高低空大气环流均存在异常变化。高低空大气环流的配置.均不利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出现,从而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的指示要求,国家林业局防火办组成了由国家森防指专家组成员、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主任朴东赫带队的秋防工作检查组,于2007年10月12日~19日赶赴黑龙江省,对当地秋季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检查调研。检查期间,工作组主要采取实地检查、抽查、座谈了解、听取汇报等方式,重点检查了哈尔滨、佳木斯、鹤岗三个地市辖区内的地方林业局、省森工总局林管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的种类,其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三种.分析了这三种林火蔓延方式之间的相互演变关系,阐述了火强度的研究方法并给出了平均火强度值.  相似文献   

19.
黔南地区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黔南区春季防火期森林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引入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该地区火险天气森林火灾发生数,并对这些模型进行逐步筛选。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处理过度离散的数据,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于过离散数据;但是对于零个数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2种模型,而且Hurdle模型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林区森林生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黑龙江省的森林生态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现状的评价为黑龙江省今后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