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产菌是北京农大研制出的一种活体生物制剂,是根据植物生态工程原理制成的植物保健益菌剂。其中稻、麦增产菌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可拌种、喷雾或浸沾根苗。达到增产的目的。我们于1988年11月至1989年5月进行了小区试验。 稻麦增产菌由“增产菌”研究开发联合体委托湖南衡阳微生物厂生产。试验地为土壤肥力中等的旱土,小麦品种为881。 试验分拌种+叶面喷雾、拌种、叶面喷雾和对照4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0.03亩。 拌种(播前拌11月17日)按每亩用增产菌100ml加水适量,拌种10kg,喷雾(拔节期3月30日)按每亩用增产菌50ml兑水50kg在  相似文献   

2.
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确切知道不同情况下的草害程度对防治对策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各地都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准确性也异。本文介绍了野燕麦对小麦、青稞在青海省条件下的危害,其方法可供各地参考。同时对试验中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是否合宜,也可供讨论。1.田间野燕麦发生密度对小麦、青稞产量损失之间有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野燕麦穗数即花序数每增加1万穗/亩,小麦产量损失5.39斤、穗粒数减少0.15粒、千粒重降低0.102克,青稞产量损失3.5斤、穗粒数减少0.17粒、千粒重降低0.02克。2.小麦三叶期以前田间出苗的野燕麦危害最大,在野燕麦10万株/亩左右密度下,减产35.5%;小麦开始拔节以后出苗的野燕麦危害较小,造成减产8%以下。3.田间野燕麦密度越大,后期复盖阴闭越严重。野燕麦株数每亩16万株以上,复盖度90%以上,并导致小麦倒伏。4.据野燕麦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对野燕麦发生的轻度危害田、中等危害田、严重危害田、控制田的划分指标和防除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褚建君  李扬汉 《杂草科学》2003,(1):21-22,33
测定了Wang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生长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计算了Wang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Wang草在不同时期生长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是通过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来实现的,而Wang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Wang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33.4-84.2d。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草 (Beckmanniasyzigachne)生长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并计算了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 ,草在不同时期生长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是通过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来实现的 ,而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 33.4~84 .2d。  相似文献   

5.
小麦蚜虫(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rninum;黍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大多数年份发生都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目前,麦蚜的防治指标定为500—600头/百株,为了使指际在生产上应用,我们于去年五月对小麦蚜虫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一、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以株为单位,共选查了8个大区,每大区面积为20×20m~2。将每一大区划分为16个小区,在每一小区内随机抽查50株,逐株记载蚜虫数及僵蚜数(只记穗部蚜虫)。以每大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0%辟蚜雾与40%乐果乳剂(重庆农药厂生产)作防治花生蚜虫的药效试验.试验设亩用50%辟蚜雾6.5克兑水65公斤、亩用40%乐果43.5克兑水65公斤和对照(65公斤清水)3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0.5亩.于施药前、施药后2天、10天各调查一次.每小区标记调查100株,每株检查主茎尖端展开的5片叶及各分枝的端部,分别记下百株蚜量、有蚜株率、瓢虫幼虫数.试验结果,施药后2天和10天,50%辟蚜雾及40%乐果的平均防治效果均达100%;药后2天对瓢虫的平均杀死率,  相似文献   

7.
小麦田草大麦的危害及防除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大麦每平方米的株数、有效(茎)穗及鲜重与小麦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之间呈Y=A+BX的直线回归关系;与小麦产量损失率呈Y=AX~B幂回归关系。根据当地小麦生产水平,求出草大麦的防除指标分别为每平方米1.0株、18茎(穗)和鲜重119克。  相似文献   

8.
旱地杂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群体条件下,对旱地杂种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杂种小麦的株高,分蘖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具有明显超标优势。强优势组合穗粒数、穗粒重优势突出,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穗粒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筛选强优势组合时,应重点对穗粒数和穗粒重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才土 《植物保护》1985,11(2):19-19
作者于1982年进行了二化螟不同卵块密度的为害、损失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简报如下,供参考。 试验方法 小区处理 种早、晚稻各一坵,分别作一、三代为害、损失试验。小区面积0.02亩,早稻每小区540丛,每丛8—10株。晚稻每小区384丛,每丛4—5株。小区卵量分别0、1、2、4、8、16块,相当于每亩卵量是:0、50、100、200、400、800块,重复六次,随  相似文献   

10.
1.由于猪殃殃的竞争,小麦穗数、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导致减产。田间猪殃殃株数。茎枝数,干物重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猪殃殃茎枝数每增加1万茎/亩,穗数减少0.051万穗,穗粒数减少0.022粒,千粒重降低0.014克。小麦产量损失0.94斤。 2.猪殃殃与小麦共生时间越长,对产量影响越大。与小麦同时出草的猪殃殃,共生到三月底小麦拔节期,减产不显著;共生到四月底小麦抽穗期,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初步认为,三月底,四月初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临界期。 3.猪殃殃密度大的情况下,除了与小麦竞争,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密度越大,分枝的成活率越低。 4.根据其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建议把防除指标定为60茎/尺~2。猪殃殃是遍布全省、发生和危害正在逐年加重的麦田恶性杂草。1979—1981年,我所曾对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危害损失等作了观察和研究,明确了田间发生密度10株/尺~2以上,即能造成小麦显著减产;3月下旬是药剂防除适期。1983—1984年,着重对猪殃殃和小麦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影响作了一些研究,得出了根据猪殃殃田间发生量来估测小麦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式,并根据猪殃殃竞争的临界期,从理论上肯定了3月下旬是春季防除适期;建议改用60茎/尺~2为防除指标,比用株数为指标更准确,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用满洲里先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茂勃艾米乐微生物菌剂,在小麦、油菜生育前期进行喷施。结果表明:每667 m2应用磷酸二氢钾100 g+液态氮50 g+麦黄金30 g+茂勃艾米乐菌剂100 mL喷施小麦后,每667 m2产量237.3 kg,较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00 g+液态氮50 g+麦黄金30 g处理增产8.6 kg,增产3.8%;用菌剂单独喷施后,每667 m2产量比清水对照高19 kg,增产6.9%。油菜应用该菌剂处理后,产量比清水对照高19 kg,增幅6.9%。小麦应用微生物菌剂与叶面肥混施处理后,穗粒数增加16%,用微生物菌剂单独喷施后,较对照穗粒数增加4.17%。施用该菌剂后,油菜苗期长势旺盛,叶片肥大,有效角果数较对照增加10.67%。该微生物菌剂可在小麦、油菜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我们进行了可杀得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效果显著.试验在浦北县江城乡崩塘果场七年生的化州橙、红江橙果园进行.设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美国固信公司产品)300倍液、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品)1000倍液以及空白对照等3个处理,不重复,每药剂处理15亩,空白对照设3株.于7月26日柑桔晚夏梢修剪时,开始用第一次药,连用3次,每次间隔10天.药效调查于第一次施药后60天进行,每处理随机5点取样,每点2株,每株调查上、中、下部5个枝梢及幼果,共150个梢(包括幼果).检查梢上的所有叶片病斑,  相似文献   

14.
稻秆潜蝇危害小麦损失测定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秆潜蝇在浙江主要危害海拔350~500m山区和半山区的小麦,受害轻重与前作和播种方式有一定关系。小麦株被害率在3.67%~25.19%,产量损失率为1.08%~18.56%,受害麦苗株高变矮、穗长缩短、每穗实粒数减少。防治宜在危害初期,防治指标为株被害率5%~7%,药剂以氧乐果为佳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小麦胞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害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喷施化学农药,而探索生物防治是防治该病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使用3株细菌菌悬液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于小麦一叶期接种叶锈病菌10d后调查其发病率和严重度。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Sneb1462菌株菌悬液诱导小麦抗叶锈病的效果最好,可使发病率和严重度比对照分别降低27.54%和49.90%;Sneb1462还可促进小麦根部生长,施用后小麦根长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30.19%和29.03%。在大田试验中,用Sneb1462菌悬液处理小麦种子后叶锈病的严重度降低38.60%,小麦株高和穗重分别提高16.44%和34.98%,表明该菌株是一株优良的抗病促生菌。经透射电镜观察、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的检测,鉴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利用生防细菌Sneb1462进行种子处理防控小麦叶锈病将是一种新型的植保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两个水稻品种,于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后1~10天、抽穗后11~20天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0.030~-0.035 MPa 和-0.060~-0.065 MPa的控水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控水使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减少;穗分化期控水使穗长明显变短,穗节数和穗颈节枝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降低;抽穗后1~10天控水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变小.控水处理对每穗的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上的总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均大于对一次枝梗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两品种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减产幅度以穗分化期>分蘖期>抽穗后1~10天处理>其它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穗粒数>成粒率>每穴穗数>千粒重.增加各部位的枝梗数、二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和成粒率更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鉴于隆林县大部分玉米种植在山坡上,水源缺乏的实际情况,1991年上半年我们在隆林县桠杈镇纳贡村采用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的98%巴丹原粉,进行了不同施药方式的防治玉米铁甲虫幼虫试验,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试验设计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98%巴丹原粉:设亩用50克加混草木灰20公斤撒施和兑水60公斤喷雾;20%速灭杀丁亩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喷施清水作对照共4个处理。 1.2 试验方法:试验选择铁甲虫发生严重、玉米长势一致的地块进行。小区面积0.1亩,重复三次,试验地共1.2亩。田间设计随机排列,各处理只用药一次。 1.3 调查方法:施药前及药后6天按每小区定点调查12株玉米的幼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方法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研究了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的萌发和生长动态,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济南市小麦播后20~40 d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至11月下旬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7.1%。11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开始出现分蘖,至翌年4月上中旬结束,分蘖数平均每株为6.3个,比小麦多3.1个。3月下旬大穗看麦娘开始拔节,4月中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下旬平均株高达到75.6 cm,高出小麦2.5 cm。5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单茎平均鲜重达到最大为1.7 g,小麦为12.6 g。大穗看麦娘出苗、株高、分蘖和鲜重的变化与小麦变化趋势一致,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大穗看麦娘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当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高达65.8%。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当密度为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减少55.2%,穗粒数减少26.4%。  相似文献   

20.
老鹳草 Geranium carolinianum L.属牛苗科,1987年我市麦田仅零星田块发生,但近几年已上升为麦田主要草害,1992年发生面积达30万亩。危害严重田块多毁种或改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为此,我们从1992—1993年对该草田间发生特点、危害损失及药剂防除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出苗规律观察小麦播种后选择有代表性田块2块,每块用三点,每点67cm~2,每五天拔除点内出苗老鹳草。1.2 生长量,每块田固定五点,每点20株,每五天一次,记载株高,叶片数,现蕾,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