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随之产生。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依恋是儿童和看护人之间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通常与依恋类型的形成有所关联。因此,要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制定保障合理的政策,增强监护的育人素质,父母应经常与儿童保持沟通,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的育人作用,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涉及农村未成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其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社会所不容忽视的。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发展不健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等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主要从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入手,对进一步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群体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已经产生了厌学、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孤僻、内心孤独、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为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和对绥化市已有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绥化市实际情况,初步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四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多元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很多的农民工都涌入了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探索解决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平时缺少父母亲的关爱,他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98-19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他们外出实现"淘金梦",却把孩子留在农村,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长年流动在外,主要依托祖辈或其他亲属照顾日常生活,他们在情感上缺乏父母的关爱,行为上缺乏父母的监督,导致他们在社交、情感、心理、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进行探究,寻求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信息快递     
《农家科技》2011,(12):6
<正>我国农村5岁以下留守儿童有2300万中国发展基金会的"2011年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日前结束,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透露说,在农村五周岁以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0.19%,为2300万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7省0~5周岁留守幼儿均超过百万人。全国妇联呼吁父母将子女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8.
胡莹莹 《新农业》2014,(12):6-7
<正>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监护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农村社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离开往往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数量正在迅速的增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亲子长期分离.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无力转变教育职能,监管力度不够,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不够重视,致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孩子与父母两地分居的社会现象。本文在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实行的对策和建议,减少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发布消息显示,自2016年11月在全国部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以来至今年8月底,已有68万多名无人监护和父母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同时,专项行动还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帮助11821名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各级公安部门为125377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办理户口登记,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0822人,治安管理处  相似文献   

12.
徐献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87-5188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问题凸现,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所关注的难题。在分析了和谐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进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在家乡的子女与父母聚少离多,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品行及其今后的发展,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整体素质提升。留守儿童群体备受社会的关注,阜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出现许多空巢村,留守儿童较多,产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以阜平县的留守儿童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分析阜平县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措施,助力当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堪忧,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于父母长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呵护与陪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大多由家中长辈监护,"隔代抚养"易造成非正常成长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众多。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失当以及社会重视不够等原因,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生活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促进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一要转变父母观念,强化教育意识;二要强化学校责任,建立健全机制;三要整合社会力量,全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等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研究,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管教与爱护,情感和道德上的缺失,形成诸多心理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与解决途径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类人称为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孩子,一般有一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父母到城市生活;另一种是被父母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亲戚抚养,这种儿童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他们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这一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留守儿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之势,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探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要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道德教育,学校又以成绩为本位,加之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他们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应当调动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力量,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