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乡村旅游节庆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旅游资源以其独特性、体验性、深度性等特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从乡村旅游角度出发,以乡村旅游节庆为研究对象,并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螃蟹节为个案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对乡村旅游节庆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城湖螃蟹节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南京乡村旅游节庆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乡村节庆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乡村节庆旅游作为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乡村节庆旅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弥补了乡村旅游"淡季"需求的不足,提升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而且拓宽了乡村旅游的产品线,为乡村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城乡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王伟 《北京农业》2014,(11):4-9
乡村的节庆活动是展示农业文明和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开发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创意和策划乡村节庆活动。近几年,北京市旅游局与区县政府在共同主办了一系列规模大、效益高、反响好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同时,各区县分别主办系列乡村旅游节活动。目前,北京郊区10个区(县)均有一到两个区(县)级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数个到十几个乡镇级节庆活动,仅房山区在5、6两个月就举办了11项特色旅游系列活动,基本形成了京郊乡村节庆活动四季不断,一区(县)一色,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乡村民俗节庆活动的差异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是吸引乡村旅游者的核心旅游资源。目前,体验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已广泛地影响着旅游消费,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加强乡村旅游与民俗节庆活动的融合发展,以形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分析了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民族节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发展可通过规划设计、政府主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人才培养等措施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6.
乡村的节庆活动是展示农业文明和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开发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创意和策划乡村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国乡村节庆快速发展原因的基础上,对中国乡村节庆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总结。以地方感理论为支撑,探寻乡村节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即以强化地方感为立足点,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村镇特色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意打造出乡村节庆的核心产品,并将地方感延伸到节庆关联的外延产品中,让游客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依赖。基于塑造乡村节庆的地方感,提出乡村节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筛选具有显著地方特征的旅游资源、策划突显地方特色和时代需求的节庆主题与内容、保证文化体验的真实性、对区域内乡村节庆进行统筹安排、推进互联网的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1-19282,19286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解读乡村旅游的涵义以及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举办富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氛围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昂普(RMP)分析理论,对临沂市乡村旅游资源、市场及产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临沂市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的五大策略:田园型旅游、复古型旅游、生态型旅游、休闲度假型旅游、民俗节庆型旅游。旨在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临沂市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敏 《广西农学报》2013,28(3):81-84
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指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意义,根据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具有民俗民风多样性、乡村性、原生性、平民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提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民俗风情与节庆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盛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7-1609,1636
为进一步提升苏州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苏州乡村旅游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方面分析了苏州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并就苏州乡村旅游地的景区管理、交通条件、住宿条件、卫生条件、物价、基础设施、导游服务、饮食特色、休闲活动9个方面进行了服务项目重要性及游客满意度调查,并在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强调应准确定位乡村旅游市场,以苏州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体,以城市中产和上层市场为重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构建主体文化村,创新传统节庆活动;以整合营销理念进行市场推广,整合广告、公关等营销渠道,加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12.
节庆旅游活动在我国的兴盛始于20世纪90年代,节庆旅游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近年来,河南省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旅游活动,如饮食文化旅游、仿古旅游和南水北调源头游等.同时,各地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已经形成了一批诸如洛阳牡丹花会、郑州少林武术节等经典节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紧紧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方式,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宗旨,按照农业七大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立足生态特色、乡村特色,结合农产品生产季节,相继推出了梅花节、桃花节、河蟹节、樱桃节、银杏节等一系列农事节庆活动,逐步形成了"一乡一节、一品一节、一月一节"的农事节庆活动,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互促共赢的乡村农事节庆旅游  相似文献   

14.
<正>依托文化底蕴、资源禀赋,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大力发展产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山水游乐型、乡愁体验型、红色基地型乡村旅游项目,成功打造少数民族运动会、农民开镰节、农耕文化体验节等多个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情画卷,被国家  相似文献   

15.
乡村休闲旅游中景观农业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梳理乡村休闲旅游及景观农业的发展轨迹,将乡村休闲旅游中的景观农业分为7类,包括农业种植景观、健康养殖景观、农业循环景观、农业工程景观、农业节庆景观、农业文化景观、农业民宿景观。笔者认为:景观农业将为农业生产及休闲观光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旅游体验理论为支撑,结合农业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旅游者参加农业节庆的体验需求。基于旅游体验需求,探讨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路径,即以旅游需求为核心,坚持贴近游客、贴近"三农"的宗旨,对村镇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利用,设计出地方感强烈的农业节庆主题和活动内容,同时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中,也要突显地方特征。此外,还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措施,包括策划突显地域特征与文化的节庆主题和内容、保证节庆中文化体验的真实、对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利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采取适宜的举办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旅游体验理论为支撑,结合农业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旅游者参加农业节庆的体验需求。基于旅游体验需求,探讨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路径,即以旅游需求为核心,坚持贴近游客、贴近"三农"的宗旨,对村镇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利用,设计出地方感强烈的农业节庆主题和活动内容,同时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中,也要突显地方特征。此外,还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措施,包括策划突显地域特征与文化的节庆主题和内容、保证节庆中文化体验的真实、对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利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采取适宜的举办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近日从河南省周口市旅游局获悉,2014年周口市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扶持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果园等,创新业态,延伸链条。近年来,周口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如西华桃花节、商水美人指葡萄节等在群众中已有名气;拥有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村,如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特色旅游村的淮阳东关村、商水朱集村、西华龙池头村和太康谢安村等;涌现了400家颇受欢迎的特色风味农家乐(院)。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农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旅游节庆开发研究——以“泗水桃花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虹  张岩丽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820-12822
对节庆、旅游节庆、农业旅游节庆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并借鉴各地农业旅游节庆的举办经验,针对泗水桃花节的问题症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人文社会、自然地理、民俗风情等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节庆可以将各种旅游吸引物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载体。通过收集资料,对舟山市旅游节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强舟山节庆旅游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