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省定西市地势独特,位于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域,全年平均温度6.30℃,气温和土壤都较为适合马铃薯种植。伴随着甘肃省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玉米和马铃薯成为甘肃定西种植比例较大的2种农作物,目前黑膜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大约稳定在8000万m2左右。但是,由于马铃薯种植区域较大,甘肃定西市目前采用的种植技术和品种都属于较为低级的阶段,而且常年受到病虫的干扰,造成甘肃定西市所生产的马铃薯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农作物商品价值,且产量较低。这种情况持续较久对定西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从20世纪末期,定西市政府就开始从下属各村镇进行试点种植,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定西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在贵州山区旱地较为普遍,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单套单技术,既能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节约数目不多的耕地;又能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技术被农民较好的掌握,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在贵州山区旱地较为普遍,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单套单技术,既能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节约数目不多的耕地;又能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技术被农民较好的掌握,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索春马铃薯间作春玉米高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种植春马铃薯、春玉米的面积逐渐扩大.2001年种植春马铃薯22400亩,种植春玉米73666亩.为充分利用种植空间,把春马铃薯、春玉米间作,在种植规格和茬口安排上稍作改进后,种植效益有较大提高.马铃薯亩产1650kg、玉米亩产达626kg,比纯作春玉米亩增效益640元,比纯作马铃薯每亩增收626kg玉米.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山区应用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能够提早成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了解干旱山区利用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表现,在若笠乡曹岘村开展了玉米秸秆、黑色地膜、露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由于地温较低有利于薯块膨大且保墒效果好,为此在靖远县干旱山区玉米秸秆可以替代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在玉米带内改种马铃薯,且在马铃薯收获后复种甘蓝.结果表明,这种粮菜间复套种的种植方式与传统麦套玉米的种植方式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潜力,且提高了经济效益.与当年同期价格相比,可增加经济效益41.6%.另外,通过马铃薯在三种种植密度下的各种性状比较表明,单位面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高产量也增高,但单个块茎重量和商品薯的百分率却低.相反,低密度种植下块茎的重量和商品薯的百分率却高.从市场价格等综合角度出发应选择低密度覆膜栽培马铃薯,在早上市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以营养丰富、粮菜兼用而深受人们喜爱,以生育期短、高产高效而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境内气候较为冷凉,属优质马铃薯适生区。目前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马铃薯已成为该县继玉米之后的第二大作物,为进一步整体提高栽培水平,推动马铃薯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对该县近两年引进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荷兰14号的特征特性及其种植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在玉米带内改种马铃薯,且在马铃薯收获后复种甘蓝.结果表明,这种粮菜间复套种的种植方式与传统麦套玉米的种植方式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潜力,且提高了经济效益.与当年同期价格相比,可增加经济效益41.6%.另外,通过马铃薯在三种种植密度下的各种性状比较表明,单位面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高产量也增高,但单个块茎重量和商品薯的百分率却低.相反,低密度种植下块茎的重量和商品薯的百分率却高.从市场价格等综合角度出发应选择低密度覆膜栽培马铃薯,在早上市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15°左右潜在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和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种植处理的马铃薯单产15 853.95 kg·hm-2,玉米单产6 285.75 kg·hm-2,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22 139.70 kg·hm-2,复合产值13 878.90元·hm-2;与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马铃薯产量增10.94%,玉米产量增8.29%,复合产量增10.17%,复合产值增9.36%;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1.
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因子复合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玉米种植密度>马铃薯种植密度>分带带距.建立了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复合产值在1070.64元的栽培技术措施分带带距1.7471~1.9100m,马铃薯种植密度3256~3863株/667m2,玉米种植密度3536~4050株/667m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坡耕地玉米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玉米马铃薯2∶2间作、玉米马铃薯4∶4间作、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对蓄存田间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自然水分条件下,玉米马铃薯4∶4间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较高且存蓄较多水分。因此,坡地上合理的间作方式能蓄存水分,其中4∶4间作处理蓄存水分较多。该研究对保护坡耕地生态环境和解决广西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马铃薯年产量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国土面积辽阔,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且各地区对马铃薯开展了一系列的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升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近年来,湖北省来凤县等地区研制了新型的"马铃薯+玉米"种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及光源利用效率,而且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山地作物种植搭配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坡耕地玉米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玉米间作马铃薯(2∶2)、玉米间作马铃薯(4∶4)、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的产量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未达显著水平,但间作处理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小于玉米单作,其中玉米间作马铃薯(2∶2)的径流量比玉米单作的径流量减少12.11%,侵蚀量比玉米单作的减少4.84%;玉米间作马铃薯(4∶4)的径流量比玉米单作的少21.82%,侵蚀量比玉米单作的减少23.53%;因此间作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间作各处理的土地当量比都大于1,且间作4∶4的土地当量比整体较间作(2∶2)的高,说明间作具有增产优势。可见,坡耕地玉米间作马铃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云南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m,马铃薯密度为47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676元/hm2。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作物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相关的农业种植不再局限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马铃薯由于其产量高,储存时间长等优点,其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不过,传统马铃薯种植方产量较低,且受地理因素制约,无法进行早春种植,于广大农民而言,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马铃薯栽培技术,以便对马铃薯进行早春种植,并提高其产量。本文即详述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河西绿洲灌区的7种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CFX-2开放式呼吸测定系统进行土壤呼吸速率测定.【结果】7类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中,单作玉米的波动幅度最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单作玉米玉米间作豌豆小麦间作玉米春小麦复种冬油菜春小麦复种冬小麦春小麦复种春油菜春油菜复种马铃薯,且不同处理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单作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最强,春油菜复种马铃薯最小,且单作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为春油菜复种马铃薯的4.6倍.间作模式下小麦、玉米带土壤呼吸速率较相应的单作分别降低20.9%和26.3%.【结论】7种种植模式中,单作玉米潜在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春油菜复种马铃薯最有利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而间作模式可有效降低配置作物的土壤呼吸速率强度.  相似文献   

18.
<正>青岛地区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零度以上积温为3950~4500℃,完全可以满足马铃薯玉米一年两作。基本种植模式为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种植地膜覆盖马铃薯,6月中下旬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玉米,10月中旬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每667平方米(1亩)马铃薯可获得3500~5000千克产量,玉米可获得  相似文献   

19.
彭州丘区春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种植模式呈增长趋势,但由于传统的套种种植方式密度过小,相互遮荫,不利于玉米、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制约了套种种植模式春玉米、春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研究彭州市气候特点、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农技专家经验,得出丘区春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种植模式气象实用技术,经过丘区农户种植,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产量的增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模式玉米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探讨不同覆盖模式种植对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定西旱作农业区玉米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表层的温度和水分调控明显,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与传统露地种植相比较,秸秆覆盖栽培平均增产15.6%,马铃薯商品属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