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今对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研究,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对构成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以此来确定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聚类分析法主要研究小麦的遗传相似性,以此来分析确定小麦不同群间的相互关系与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小麦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研究方面也得到很大改进。评判小麦品质好坏与性状优良有很多方法,目前最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对小麦本身所包含的成分分析判断,来得知小麦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特征。而聚类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小麦在遗传方面的特征,找到不同种群与不同种群之间的联系和遗传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征的多元化进行分析和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其生产地域辽阔,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主产地在亚洲、北美等地区,其中以我国和美国以及印度等种植最为广泛。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它的产量影响因素非常多,如气候变化、土壤情况、地形因素等,但同时还会受到小麦品种的个体生育状况的影响。负责农产品种植研究的工作人员通过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等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掌握小麦个体剩余状况和整体的生产效能。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本次试验主要是对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品质改良实验室的96个小麦品种的10个品质特性和11个农艺性状参数的主成分进行估算,供试材料于2011年10月1日采用单粒、行长2米,每行20株、株距0.1米、行距0.2米的方式播种于杨凌小麦综合试验站,并以主成分和欧式距离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品质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了89.1483%和85.3450%的数据信息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不同机采棉花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研究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特点,为南疆筛选优产高质的机采棉品种提供理论参考.调查和检测不同机采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等指标,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变异分析表明,单株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5.290%).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结铃数与衣...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外146份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资源利用效率,在山西南部大田对从国外引进的1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9%,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农艺性状的产量、主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成穗数和品质性状的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沉降值、形成时间等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产量较好的31份材料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8个主成分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92.73%,从中选出了影响力较大的8个性状,综合反映了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31份材料按遗传距离远近划分为七大类,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说明引进小麦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挖掘优异宽柄芥种质资源,以收集的20份宽柄芥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资源中均有一定差异,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8.57%~35.89%,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7.91%~26.92%,农艺性状中...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8份临汾系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9个性状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0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34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3类,Ⅰ1,Ⅰ2,Ⅱ2和Ⅲ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Ⅰ2和Ⅲ类群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材料加以应用;Ⅱ3类群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材料加以应用;Ⅰ1,Ⅱ1和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质材料加以应用;Ⅰ2类群可作为改良粒质量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国内外17个苜蓿品种,连续3年(2006-2008年),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性状进行分析以及品种评价。10个主要性状可以概括为5个因子,即生长因子、品质因子、茎叶因子、株型因子和产量因子。在育种过程中,应考虑这5个主因子及其相关性,进行合理选育。结果表明,17个国内外品种被分为5类,国内品种农艺性状突出,而国外品种则在品质性状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综合评价宛艾种质并筛选优异性状材料,为宛艾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技术支撑。以30个来源于南阳市的宛艾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宛艾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3~1.58,变异系数为16.95%~160.71%。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较差。主成分分析将15个性状转换成5个综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12%,第1、2、4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信息,第5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品质性状信息,第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信息。基于离差平方和法将30个宛艾种质在欧式距离14.0处聚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质型,包含8个种质;第二类为丰产型,包含8个种质;第三类种质性状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基于隶属函数法对宛艾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种质,可为宛艾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1,(12)
正1研究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征的方法根据国家的统一标准,在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小麦不同方面的内容来对品质特征进行有效的分析,主要调查小麦的锌、含钙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粉质和拉伸等不同的参数。在对小麦农业性状与品质特征方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实地测量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小麦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测量与分析。在进行统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整个阶段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记录。在统计工作结束以后可以采用小麦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小麦中不同成分的贡献率。从而根据计算出的贡献率有效地分析小麦的主要成分。与此同时,研究的工作人员要将小麦的艺术性状与小麦独特的品质特征进行有效的分类,分类以后归入到不同的成分里。在整个研究的过程,还要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小麦在不同方面的成分进行严格的分析与判断。在这一系列的操作结束以后将上述操作作为研究的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再次进行分析,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由于产生的反应带来的误差,帮助结果的准确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胡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品种(系)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胡麻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胡麻品种(系)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冠长与单株产量及一级分枝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每果粒数与千粒重、茎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得到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87%,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45.33%。聚类分析共分为3类,第2类的宁亚21号多数性状表现较好。综上说明,宁亚21号的农艺与产量性状最佳,可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为客观评价甜高粱新品种(系),提高其性状改良进程。对2014—2015年全国高粱品种区试能源青贮组15个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发现,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27.47%;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5.442%,已反映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15个品种(系)分为四大类,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聚类正确率达100%;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对各类品种(系)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农艺和籽粒品质性状及籽粒Fe、Zn含量相关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育种亲本,为宁夏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育种亲本。【方法】以国内外103份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等方法对其9个农艺性状和9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并对Fe、Zn含...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品质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枸杞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可为枸杞亲本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13个食用木槿栽培类型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主成分分析原理,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7.419%的前4个主成分,4个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食用木槿的花朵形态特征、生长势、产量、开花特性等综合指标。同时,分析了16个农艺性状相关矩阵R,研究了不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食用木槿栽培类型可以聚类为3个大类,细分为9个小类;为食用木槿种质的收集、分类、保存和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四川黄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有利于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方法]对收集的77份四川省黄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并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77个种质资源的各个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2%~29.83...  相似文献   

19.
油用亚麻F5各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主要考察了来自F578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F5中有6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5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4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4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 、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夏播花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1个花生品种在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适应性,对其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064%,并以此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适宜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品种有中花16、天府22、宁泰9922、中花215、湘花645。11个品种聚类分析为3个类群,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群品种与主成分分析得分较高品种基本一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品种引进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