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日光温室反季节繁育唐菖蒲种球,从而为第2年秋季温室切花生产提供优质唐菖蒲种球.同常规繁育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贮藏过程中种球的养分消耗,降低了种球的腐烂率,提高了唐菖蒲切花品质和花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唐菖蒲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我国南北方既已广泛种植,在我省也是重要的观赏与鲜切花卉,深得广大高原人们的喜爱,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够成熟,种球的贮藏管理方法不当,造成病菌高度感染,致使腐烂或坏死,每年均有40%左右的贮藏球由此而白白丢失,严重影响了唐菖蒲在质量和在我省的发展.现将栽培与贮藏技术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云南的唐菖蒲花卉种球基本上都是从国外,或是国内的北方引进,种球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从国外引进的种球价格太高,花农几乎没有效益。而云南种植唐菖蒲所需要的种球量很大,为了有我们云南自己繁殖的好唐菖蒲种球,我们在东川3000m海拔的高寒山区进行了唐菖蒲种球繁殖。其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在生长过程中,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及真菌感染产生多种病害,如叶片锈病、根腐、球茎腐烂病等真菌性病害及病毒病害,这些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害都严重影响唐菖蒲植株的生长势及鲜切花的观赏价值。本研究于2013-2014年对青海省唐菖蒲主产区田间及球茎贮藏期间的病害发生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发病种类、危害程度,并进行田间取样,在室内分离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和回接实验,研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研究结果发现:唐菖蒲生长期间有3种真菌性病害(球茎腐烂病、根腐病和锈病)和1种病毒病(烟草花叶病),而贮藏期间球茎发生球茎腐烂症状。田间发病最严重的是真菌性病害,发病率为7.8%~66.7%(重茬地块发病率最高)。真菌性病害中尤其是球茎腐烂病和根腐病受地区气候影响最大,夏季高温和平均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病率越重,因此,作为种球繁殖基地,夏季气候冷凉是减轻发病率的关键。田间病原菌分离后经荧光显微鉴定证实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是唐菖蒲根腐病的致病病原;青霉菌(Peniaillum sp.)为青霉属真菌,但回接后无致病性;单胞锈菌(Uromyces sp.)为唐菖蒲叶片锈病的致病病原。不同贮藏方式及贮藏温度下的发病种类和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从贮藏期间腐烂的球茎上我们分离到3种病原真菌,经显微鉴定和回接实验证实为无致病性的次生真菌和球茎腐烂病致病病原。采用r DNA-ITS分子标记对贮藏期间病原菌8个样进行鉴定,通过DNA提取、通用引物扩增r DNA基因族ITS全序列、PCR产物的回收纯化及序列分析,对测定序列blast比对表明:Gp6的r DNA-ITS序列与Talaromyces funiculosus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75%,确定为青霉属、篮状菌亚属中的Talaromyces funiculosus。2013、2014年通过生长期间叶片、花瓣的表现特征,对田间疑似携带病毒的植株,分别选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TRSV)三种病毒ELISA试剂盒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对24组样品进行检测,空白对照及标样阴阳性检测证明试剂盒酶标板灵敏有效,其中,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的样品OD值均小于临界值(CUT OFF),判定为阴性,即样品中未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在烟草花叶病毒检测中,样品05、07的OD值大于临界值(CUT OFF),判定为阳性,即样品05、07中含有烟草花叶病毒。根据取样量和检测量比较,烟草花叶病毒的检出率达到8%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唐菖蒲花期调节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实现唐菖蒲冬季开花的主要技术环节有:种球选择;种球冷藏;营养钵过渡种植;掌握种植时间;适时保温、补充光照和加强田间管理。采取上述综合技术措施能使唐菖蒲在11月至翌年2月间开花,开花率高达90%,切花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唐菖蒲冬季开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唐菖蒲花期调节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实现唐菖冬季开化的主要技术环节有:种球选择,种球冷藏;营养钵过渡种植;掌握种植时间;适时保温,补充光照和加强田间管理采取上述综合技术措施能使唐菖蒲在11月至翌年2月间开花,开花率高达90%,切花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7.
刘加铸  赵志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58-258,260
进行了唐菖蒲球茎腐烂病发生症状的调查与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加强栽培管理 ,培养健壮植株 ,提高抗病能力 ,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能有效地控制唐菖蒲球茎腐烂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8.
从辽宁引进8个唐菖蒲品种,进行了种繁殖试验,通过对播种期,水分管理等措施的调整,使唐菖蒲种球在南京地区繁殖成功,结果表明籽球种植期在3月中旬为宜,保持土壤潮湿更有利于种球生长发育及新籽球产生。  相似文献   

9.
低温贮藏:贮藏前应将蒜头晾干。如果未晾干,蒜头会因湿度过高而导致腐烂。大蒜一般应贮藏在温度0~0.6℃、空气相对湿度65%~70%、通风干燥、无烟火的菜窖或房子里。此法可贮藏6~7个月。高温贮藏:大蒜在5~18℃下会迅速发芽。但将采收后的大蒜放在30~34℃高温环境中贮藏,可保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栽培是直接用块茎播种,不但留种的重量和体积都居首位,而且种薯比一般马铃薯对贮藏条件要求严格。如贮藏保管不当,不仅会引起腐烂、疫病蔓延,还能加速种薯退化,降低种用价值。我国北方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一般都采用贮藏窖贮藏种薯。而简易贮藏窖设计简单、施工容易,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贮藏窖修建的好坏,直接影响种薯贮藏的效果。为此,在贮藏窖的选址、设计和施工等问题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贮藏要求,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以利安全贮藏种薯。  相似文献   

11.
<正>1.种球采挖。当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地上都茎已开始枯死,母球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可选择晴天挖取种球。采挖前一定要把地上部已枯死的茎拔除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同时注意采挖时不要损伤鳞片,或去除损伤的鳞片,以减小腐烂。2.种球贮藏前的处理。①分级。一般地说。百合种球大,则开花数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报导,青椒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7—9℃,低于6℃易引起冷害。作者经过几年来的试验发现,在7—9℃条件下只能贮藏近一个月左右,如继续进行贮藏就会引起大量腐烂;而在接近0—1℃条件下可贮藏近两个月,而且可以有效抑制青椒果实的呼吸强度,对于延迟果实的后熟转红,减少腐烂,保存营养。均有明显效果,腐烂率大大低于6—7℃条件下贮藏的青椒。试验表明,作为长贮的青椒最好在霜前采收充分成熟的绿果,并用逐渐降温的方法,在0℃—1℃条件下进行贮藏,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西红花种球腐烂是制约西红花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探索移植时间对西红花种球腐烂影响,开展了不同移植时间对西红花生长和种球腐烂的影响的试验,从10月底开始,共设5个移植时间,每期间隔10 d。结果显示,11月20日移植种球产量最高,11月10日移植种球最大,11月30日及以后移植的田间发病率和种球腐烂最轻。适当延迟移植,不仅可以增加种球产量,还能减少种球在田间的生长期间发病,对防止收获后种球腐烂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温贮藏能否抑制中国水仙种球的物质消耗,延后中国水仙的花期。[方法]以室温贮藏的种球和高温(30℃)贮藏处于生态休眠期的中国水仙3年生种球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其重量、贮藏形态及定植后分蘖数、叶长、叶宽、花朵数、花朵开放时间等相关生长指标。[结果]高温贮藏可缩小中国水仙种球贮藏前后表观形态差异,延长其生态休眠的进程;与室温贮藏相比,高温贮藏使中国水仙种球的观赏期延后近2个月。[结论]该研究为中国水仙的抑制栽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甘薯贮藏期间的发芽和腐烂,保持甘薯贮藏品质,采取乙烯、1-MCP、CIPC、ABA、咯菌腈、热水等多种处理手段,利用统计学、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甘薯抑芽和防腐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与1-MCP、ABA、CIPC处理等相比,乙烯处理能更有效控制甘薯的发芽,并且乙烯和1-MCP处理不影响愈伤,但乙烯、CIPC、ABA均加重了甘薯的腐烂。甘薯长期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贮藏7 个月,防腐效果较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咯菌腈、咯菌腈+58℃热空气、600 μg/L 咯菌腈浸蘸,腐烂率在10%以下。贮藏到9 个月,防腐效果最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试验为进一步提高甘薯贮藏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果成熟期比较集中,如果不能及时销出,就会出现大量腐烂,导致增产不增收.这里介绍几种简便适用的水果保鲜贮藏方法,使水果通过保鲜贮藏后,既可延长销售供应时间,同时也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秋季采收的灯盏花种子,在10℃恒温贮藏.可延长种子的生活力至采后的10个月,且在贮藏第5个月时出现发芽最高值为97%,发芽率在80%以上的贮藏时间能持续8个月.春季采收的灯盏花种子,在10℃恒温贮藏,虽能延长种子的生活力,但是只能持续6个月时间就会散失,且发芽率最高值仅为67%,出现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甘薯贮藏期间的发芽和腐烂,保持甘薯贮藏品质,采取乙烯、1-MCP、CIPC、ABA、咯菌腈、热水等多种处理手段,利用统计学、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甘薯抑芽和防腐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与1-MCP、ABA、CIPC处理等相比,乙烯处理能更有效控制甘薯的发芽,并且乙烯和1-MCP处理不影响愈伤,但乙烯、CIPC、ABA均加重了甘薯的腐烂。甘薯长期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贮藏7个月,防腐效果较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咯菌腈、咯菌腈+58℃热空气、600μg/L咯菌腈浸蘸,腐烂率在10%以下。贮藏到9个月,防腐效果最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试验为进一步提高甘薯贮藏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唐菖蒲产量和品质,提高唐菖蒲种球增殖效率,本研究通过对唐菖蒲的开花种球(直径≥4 cm)分别进行2、4、6、8份切割处理,比较整球与不同方式切球种植对唐菖蒲增殖效率、发芽时间、株高、花枝长度及新球质量上的差异,探索提高唐菖蒲种球增殖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种球切割为4、6、8份可显著提高唐菖蒲增殖效率,其中切割6份种植后,增殖效率达3.25;切割为2、4、6份后种植,初叶长至10 cm所需时间与整球种植无显著差异,但切割8份后出芽时间显著延长,为35.5 d。整球种植与切球种植在种球的株高、花枝径、小花数量、新球大小及鲜重上均无显著差异,切球种植不影响切花生产,因此唐菖蒲种球繁殖过程中可采用切球种植来提高唐菖蒲繁殖效率,增加切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唐菖蒲(Gladiolus sp.)是一种颇受国内外人民欢迎的花卉,是各国花市上销路最广的切花之一。可是,由于唐菖蒲不耐高温,在南方种球常常退化,即使“南种北繁”也因种球繁殖系数较低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的需要。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对一些珍贵品种尤为必要。 1.材料与方法取唐菖蒲大球与子球为试材,剥去球体外部鳞片,冲洗干净,先用70%酒精浸泡1分钟,再在0.1%氯化汞溶液中浸15分钟充分消毒,用无菌水冲洗3次,把大球切成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