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坡改梯配套技术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茶园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新植茶园.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是减少茶园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重庆地区山地茶园实行坡改梯后,再配套绿肥等复合种植技术及开沟集中深度施入速效追肥技术,提高茶园覆盖度,可显著提高坡地茶园持续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年侵蚀量仅为64.3~174.2 kg/667 m2,是降低山地茶园土壤侵蚀,形成山地茶园生态栽培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山地黄壤和砂岩黄壤中施用不同肥料种类,了解对茶园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和土壤肥力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强,与全磷、速效钾的相关性较差;土壤真菌、放线菌与速效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茶叶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单施配方肥为对照,种植绿肥(夏季饭豇豆和冬季紫花苜蓿)、绿肥+单施配方肥、绿肥+配方肥减施20%对茶园耕层土壤肥力和养分农学效率及不同季节茶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和茶叶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绿肥+配方肥减施20%能够明显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促进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坡地茶园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新植茶园。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是减少茶园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重庆地区山地茶园实行坡改梯后,再配套绿肥等复合种植技术及开沟集中深度施入速效追肥技术,提高茶园覆盖度,可显著提高坡地茶园持续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年侵蚀量仅为64.3~174.2kg/667m^2,是降低山地茶园土壤侵蚀,形成山地茶园生态栽培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布局贵州区域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贵州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采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湄潭县茶叶种植区代表性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碎屑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砂泥土,土壤质地以砂壤、壤粘土为主,土壤风化程度较低、肥力较高、养分供应条件较好,所产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宜生产优质绿茶;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粘泥土,表层土壤为壤粘土质地,土壤风化程度高,随土层的深度增加,土壤质地愈加粘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较低,但所产茶叶茶多酚含量较高,种植茶叶宜采用浅耕与深耕相结合,并需增施有机肥、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尤溪县以年新垦茶园面积近200公顷的速度递增,为了解决新垦茶园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降低问题,从2005年开始,尤溪县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推广站从福建省农科院引进圆叶决明在新垦茶园套种试验、推广,经多年种植结果表明,新垦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具有覆盖率高、固氮率高、保水固土等特点,有利防止新垦茶园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茶树营养的基本来源。山地土壤是由岩石风化成了土壤母质,再由母质—自然土壤—农业土壤或母质方式形成,是经漫长的发育过程演变而来的。土壤中含有多种茶树需要的大、中、微量元素,构成土壤养分,成为茶树生长的基础。为了保证茶叶生长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根据茶园土壤特性和茶树需求对土壤进行培育管理。一、山地茶园土壤主要特性我省山地土壤多为红壤、黄壤,局部地区有紫泥土,或棕色森林土,一般土层较深厚,质地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夏秋季高温时茶园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园害虫天敌数量,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做到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亚热带丘山区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天然降水径流监测试验,研究以千岛湖库区为代表的南方丘陵茶园的氮磷养分流失特征,以及覆盖秸秆和种植绿肥(鼠茅草,Vulpia myuros)对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茶园的降水径流主要产生在1—9月,其中,3—7月产流量较大,6月氮磷流失量最高。与常规种植处理相比,茶园覆盖秸秆和种植绿肥处理的径流水量分别显著(P<0.05)减少51.4%和62.0%,泥沙流失量分别显著(P<0.05)减少63.6%和75.8%。硝态氮是茶园土壤无机氮流失的主要形态,总氮的流失量高于总磷。茶园覆盖秸秆和种植绿肥的处理下,土壤氮磷径流流失量较常规种植处理大幅减少,铵态氮流失总量分别显著(P<0.05)下降68.6%和79.4%,硝态氮流失总量分别显著(P<0.05)下降66.2%和75.8%,总氮流失总量分别显著(P<0.05)下降63.4%和75.9%,总磷流失总量分别显著(P<0.05)下降60.7%和72.2%。此外,采用覆盖秸秆和种植绿肥的措施还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茶叶产量,是适于南方丘陵茶园的生态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典型黄壤和石灰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种绿肥)、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油菜5个处理,探究种植不同绿肥还土后贵州典型土壤CO2、CH4排放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处理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黄壤的CO2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总量大于石灰土的,而石灰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和总累积排放量大于黄壤的;绿肥处理提高了全球增温潜势(GWP),黄壤和石灰土均以黑麦草处理的GWP最高,其次为油菜绿肥的,表明非豆科绿肥对土壤GWP的贡献大于豆科绿肥的;土壤类型、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均对CO2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土壤水分为土壤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CH4排放通量仅受土壤类型影响。可见,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种植绿肥还土能增加CO2排放,对提升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区试验,在有机无机常规施肥种植的基础上,研究茶园行间秸秆覆盖和绿肥种植对春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处理可使茶叶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3.7%和41.4%,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增加,酚氨比分别下降15.3%和13.0%,茶叶鲜叶产量分别增加16.6%和14.8%,茶叶...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即在茶园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乔木并覆盖稻草或者间种三叶草,建立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可做到少使用农药,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现长江流域丘陵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考察了红壤丘岗地不同绿肥作物与油茶幼林套种模式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绿肥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但能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尤以套种箭舌豌豆最高;由于新垦油茶幼林在套种绿肥的同时增施了磷肥,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都较高,土壤供磷能力较强;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都不高,在新垦油茶林上应增加钾肥的施用。新垦油茶幼林套种黑麦草、套种紫云英与肥田萝卜混播以及套种毛叶苕子与肥田萝卜混播3种模式在不影响油茶幼林生长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绿肥产量,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增收的较好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氮磷养分流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旱地经济作物品种多样,分布广泛,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宁波市横溪水库流域有较大规模的重建和部分新垦的茶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本研究通过建设径流小区,收集了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所有自然降雨的径流样品,经过对径流中可溶性氮磷和颗粒态氮磷的含量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养...  相似文献   

17.
湖北红黄壤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及培肥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红黄壤地区茶园是全省茶的主要产区。分析了该类地区茶园土壤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提出了其培肥途径 ,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建立复合茶园等  相似文献   

18.
杨静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285-28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在黄壤上连施和混施能使土壤养分逐年增加,特别是3种绿肥(豆科绿肥、禾本科绿肥和十字花科绿肥)的混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新垦幼龄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义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7-18,21
研究了新垦幼龄茶园套种4种经济绿肥对茶园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茶园套种经济绿肥在高温期能平均降低地表温度6.64℃;0~10、10~20、20~30 cm土层温度分别降低5.54、2.95、1.97℃;0~3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提高1.93%;土壤速效养分平均提高为:有机质2.68 g/kg、全氮0.09 g/kg、碱解氮27.81 mg/kg、速效磷2.92 mg/kg、速效钾5.13mg/kg;减少茶园泥沙流失量平均为:坡面41.75%、台面24.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