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永  蔡恭民 《农技服务》2011,28(7):996+1104-996,1104
稻水象甲是为害水稻的毁灭性害虫,属国际性检疫生物,孤雌生殖,繁殖快,杂食性,主要为害水稻,其成虫食叶,幼虫食根。水稻受害减产20%~7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总结了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稻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在陕西汉中稻区的生活史及主要习性,并提出了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水象甲是20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发生.目前已传入黑龙江省,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对该省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做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控,对保护该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简要综述了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对今后如何加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2012年在习水县寨坝镇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后,对稻水象甲在本县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掌握了稻水象甲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喷两撒"的化学防控方法,并结合农业、物理等防控措施在稻水象甲疫情发生区和阻截防控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六安市首次在舒城县发现稻水象甲,稻水象甲在老病区发生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在六安市发生范围有所扩展。本文介绍了稻水象甲在六安市的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重点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发生范围及危害时间,总结了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止稻水象甲扩散蔓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属鞘翅目象甲科.铜陵县2002年城关镇早稻大田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经在全县范围内普查,当年发生面积120公顷,受害水稻轻则减产5%~10%,重则减产30%以上.为尽快控制和扑灭该虫,笔者于2002~2003年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太湖县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水象甲在太湖县发生现状,并提出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5月安徽省桐城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 ,经过 3年调查监测 ,摸清其在该地分布区域 ,明确其每年发生 1代 ,越冬代成虫高峰在 5月下旬 ,1代幼虫高峰在 6月下旬 ,1代成虫直接越冬成为第 2年虫源。抓住越冬代成虫高峰开展药剂防治 ,封锁疫区稻苗外运是控制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Ⅷ.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孙富余赵成德田春晖赵文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稻水象甲是重点检疫性害虫,它一旦侵入新区就可能很快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常发性害虫。因此,对稻水象甲防治应在加强检疫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即根据其种群发...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娄底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有害生物,自2005年稻水象甲进入娄底市双峰县以来,近年在娄底市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截止2008年底,娄底市已有4个乡镇74个行政村发生.针对稻水象甲疫情扩散蔓延,进行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制定了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Ⅲ.稻水象甲化学防治技术研究收稿日期:1996-11-11孙富余赵文生赵承德田春晖佟淑杰(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李玉国孙福平(东港市椅圈农科站)(东港市黄土坎农科站)化学防治是害虫综合防治中重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具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水象甲是水稻检疫性害虫。安徽省2001年首次在桐城大关镇发现,通过多年大面积普查和田间定点调查、药剂防治试验,初步明确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稻水象甲在我市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盛发期在5月中旬,成虫在田间从田边到田中间呈递减分布,成虫6月上旬终见;一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上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防治药剂以阿维菌素、有机磷的复配剂、毒死蜱和辛硫磷颗粒剂为主。  相似文献   

20.
汉中稻区稻水象甲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是国家发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生存能力强,传播途径广,危害大,防控难等特性,通过多年对其发生规律、危害特性、防控对策进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有效防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