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入手,从政策背景、税收方面和、土地出让金收取三方面研究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分析出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了政府财政的压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前沿来电     
《农家科技》2011,(10):4-4
国务院办公厅:保障房未完成禁盖办公楼 为确保保障房的资金到位,国务院要求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对于完不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城市,一律不得兴建和购置政府办公用房。  相似文献   

3.
提供居民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等环节的分析,发现其中有待完善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十二师三坪新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借助Logistic模型检验理论假设探讨三坪新区保障性小区住户住房满意度及其个体影响因素,评估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研究结果显示小区居民的月收入影响不显著,年龄、住房面积、文化水平、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因子影响显著。因此,在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提高农场居民生活住房质量之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因人而异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冯雷 《中国农垦》2011,(2):27-29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专门对"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进行了论述。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从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在安徽省农垦集团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工程建设进度,顺利通过各级保障性住房检查组阶段性验收。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为彻底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场花园小区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莹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0-22,24
分析了蚌埠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面,让广大城乡农民工和更多的中低收入居民享受"安居工程"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86-287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对于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一种社会福利保障。在国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大幅增加,保障对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当保障群体成功入住,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任务便随之增加,问题也日益显露,影响着居民的住房满意度。以河北省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为例,研究保障性住房在后期管理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建议,提升居民的住房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解决温保,住房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大热点.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国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这一惠民政策的执行,不但解决了人们的日常居住需求,还对抑制我国过快上涨的房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一些遗址偏远,质量低劣,法律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严格审核申请及退出的条件和程序,健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这一惠民政策的顺利进行,使其真正达到惠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居住小区环境的建设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保障性住房居住小区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分析保障性住房主要居民构成,认为保障性住房居民中的年龄弱势群体主要是由老年人和儿童构成。目前保障房住区景观存在景观空间单调、缺乏观赏性,很少从年龄弱势群体来进行景观设计和建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手法,希望在今后保障房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中,设计者更多考虑年龄弱势群体的行为和心理等因素进行设计,使保障性住房景观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新农业》2011,(5):15-15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继续增加资金投入,优先保证用地供应,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要完善配租政策,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海南农垦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垦区职工住房难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垦区完成和在建各类保障性住房达15万套,圆满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解决了垦区的民生欠债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中村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目的是缓解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根本原因是城市土地稀缺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冲突。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行为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改造行为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和所承受的合法性风险。村民的理性和满意度取决于城中村改造程序的合法性及投资回报。双方策略权衡的结果常表现为地方政府收敛于"建设租赁住房"策略,而村民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的策略发生变化,倾向于采取维护自身利益的拒绝策略。通过对地方政府和村民初始状态的调整可以使其向均衡收敛演变,实现共赢的局面。因此,基于提高居民投资回报和规范城中村建设租赁住房行为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建设租赁住房相关的法律和程序,构建全过程的协商和参与机制,建立内外部互动的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家科技》2011,(9):16-19
为了改善城市困难居民居住问题,中央政府提出宏大的保障房计划。而现在,保障房建设正在考验地方政府。一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率已达7成,速度惊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用机关福利分房、企事业单位自建房来冲抵保障房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统计分析法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法,计算1997-2010年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4个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居民住房消费能力、住房消费压力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了1997-2010年4城市住房消费能力、住房消费压力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及差异.研究结论:1)4个城市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都大于国际公认值6,城市居民买房比较困难;2)1997-2010年4个城市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逐年加深,原因一是商品住房价格上涨,二是人均住房面积增大;3)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4个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存在区域差异;4)政府通过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高居民收人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建立与城镇住房保障的建立需同步进行,农民工在退出其保障性住房即宅基地的同时,必须获得与其相应的城镇住房保障以维护其利益。文章从农民工宅基地退出与城镇住房保障两方面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3 个行为体考虑,分析当前宅基地退出与城镇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保障住房制度所取得的经验进行阐述,结合宁夏银川市现有保障性住房供应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银川市住房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银川市保障性住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下小贴士     
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住宅类型,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86-187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问题作为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性住房的顺畅运行,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突出意义。本文基于对安阳市保障性住房住户的走访调查,从社会治理视角出发,提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应协调政府、社区物业和住户三方关系,认为以政府为主导、强化物业责任、提高住户主人翁意识是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