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5,(12)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其幼虫主要用于禽畜粪便及餐厨垃圾的处理,为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资源昆虫。本文主要从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黑水虻生长发育影响研究、黑水虻的抗逆性研究及黑水虻的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黑水虻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及粪便技术推广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水虻幼虫是一种营腐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将畜禽粪便中的有益成分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从而降低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可加工生产动物蛋白饲料、生物柴油、抗菌肽等高附加值产品。本研究从黑水虻生物学特性、畜禽粪便无公害处理以及黑水虻幼虫的利用开发等方面展开综述,论述了一种以黑水虻为基础的生态循环模式,为黑水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多种分析技术,测定了一种黑水虻幼体营养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本试验研究的黑水虻幼体蛋白质含量为47.3%,脂肪含量为32.6%,灰分含量为7.0%,氨基酸态氮含量为280 mg/100 g,胆固醇含量为172.7 mg/100 g,维生素B1含量为0.235 mg/100 g,烟酸含量为9.395 mg/100 g,未检测到烟酰胺的存在;共检测到7种偶数碳脂肪酸组成,分别是月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豆蔻酸、硬脂酸、葵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3∶2,必须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17%,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是10.7 g/100 g、8.0 g/100 g。 相似文献
6.
随黑水虻培育日龄变化其蛋白质、油脂含量也显著改变,5龄幼虫是最佳收获时期,并且培养基类型对黑水虻幼虫蛋白质、油脂含量有直接性的影响。黑水虻幼虫可以以鲜活或冷冻幼虫、黑水虻虫粉、黑水虻脱脂虫粉、黑水虻酶解浆、黑水虻油脂等产品形式添加至水产饲料中。不同的黑水虻饲料产品在不同种类的水产饲料中有不同的适宜添加量。水产饲料中添加适宜量的黑水虻产品,有促进水产动物生产性能、提高水产动物健康状态的效果,而过量添加或黑水虻产品中油脂氧化后对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表现为负面效果。因此,黑水虻作为一类新型的蛋白质和油脂原料,应该了解其培养基类型和产品开发工艺,这是黑水虻饲料产品质量的基础;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应该选择不同的黑水虻饲料产品和适宜的添加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而对于黑水虻培育和饲料产品开发,也应该充分利用黑水虻幼虫资源特性开发出不同的饲料产品,以满足水产饲料工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黑水虻幼虫饲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对饲用蛋白质和脂肪原料需求日益增加,昆虫作为优质原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黑水虻以其饲养简单、原料来源丰富、营养合理、兼具环保等优势,成为具有量产潜力的饲用昆虫之一。黑水虻幼虫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约40%、油脂30%。在水产、家禽、宠物等应用表明,其可以用于制备多种动物饲料。当幼虫以一定比例替代鱼粉或豆粕,对动物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组织器官等无负面影响。在动物健康方面,黑水虻幼虫的使用普遍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较高的月桂酸含量、几丁质、抗菌肽等被认为是提升动物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但是,黑水虻营养成分受其采食的食物、虫龄虫态、加工方式、储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且其重金属、抗生素等残留风险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该综述旨在从黑水虻幼虫的营养成分、饲用效果、尚存问题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汇总。 相似文献
8.
9.
黑水虻处理鸭粪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黑水虻处理鸭粪的可行性,及对不同养殖模式鸭粪的处理效果。选择孵化好的11d黑水虻幼虫2400g,按基质所用粪源不同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猪粪)、笼养蛋鸭粪组、平养蛋鸭粪组、平养肉鸭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0g幼虫10kg基质,待各组5%幼虫蛹化时结束试验。通过测定黑水虻生长性能及虫沙理化特性,探究黑水虻处理鸭粪的效果。结果初步表明:3种养殖模式的鸭粪均可用黑水虻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主要与基质水分、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基质含水量对黑水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而基质有机质是影响预蛹产量的重要因素,基质有机质含量越高越容易取得较高的预蛹产量和转化效果;黑水虻处理鸭粪具有明显除臭效果,处理后的虫沙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可用作生产有机肥的初级原料。 相似文献
10.
文章检索中文文献和国内机构中黑水虻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3年已发表的黑水虻相关中、英文文献共670篇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对文献的发文量、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分析,结果显示:黑水虻相关文献发文时间集中在2016-2022年期间;国内的机构合作的群体较多,基本集中在西北地区;黑水虻的关键词分析主要集中在抗菌肽、资源化利用、血清生化指标、黑水虻幼虫、亮斑扁角水虻、幼虫、波长、产业化养殖这8个方面.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未来黑水虻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黑水虻抗菌肽的推广应用、黑水虻资源产业化的运用、黑水虻养殖技术的升级应用、黑水虻幼虫饲料的开发应用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 fly,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昆虫,幼虫营腐生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常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附近,取食新鲜的猪粪和鸡粪。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开发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人量鸡粪猪粪的技术,并将收获的水虻幼虫加工成为饲料添加剂出售, 相似文献
12.
13.
黑水虻是食腐性昆虫,其繁殖周期短、数量多、生物转化率高,能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幼虫体内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作为优质的饲料来源,还可提取抗菌肽、己二酸等高附加值产品。研究表明,用黑水虻部分代替鱼粉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维护动物肠道健康,幼虫体内含有的高附加值活性物质具有巨大的替抗潜力。本文综述了黑水虻幼虫的营养特性和药用价值,分析了当前黑水虻产品开发应用的现状和难点,旨在为其进一步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择孵化好的3龄黑水虻幼虫,按黑水虻幼虫投放量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投放0.8g黑水虻幼虫;B组投放1.0g黑水虻幼虫;C组投放1.2g黑水虻幼虫),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的塑料圆盆各添加10kg的鲜猪粪,待各组50%幼虫蛹化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在猪粪中生长速度呈先快后慢的生长趋势,投放组A组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发育最快。27日龄体重以A组黑水虻百只幼虫最大(10.76±0.83g),较B组(8.78±0.84 g)、C组(8.78±1.05 g)提高22.55%,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16.
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采用低温和微波干燥预处理黑水虻幼虫,对干燥的幼虫原料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富含蛋白质和油脂,低温干燥和微波干燥幼虫粉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34.64%和32.98%。两种干燥幼虫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幼虫粉氨基酸组成优于鸡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100),评级为良好品质(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DIAAS75),氨基酸组成及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FAO/WHO(2013)标准。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是一种高蛋白、高油脂,氨基酸组成合理的优质饲料蛋白来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