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聚类分析,将山西的119个县区按照资源的属性,分成矿产资源型地区、农业资源型地区、综合资源型地区、资源匮乏型地区、特色资源型地区等5类不同资源型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可持续性石楼县(资源匮乏型地区)>河津市(特色资源型地区)>太谷县(农业资源型地区)>榆次区(综合资源型地区)>盂县(矿产资源型地区),并针对各区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轨迹演变规律,以河南省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为例,运用变化轨迹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耕地轨迹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黄地区耕地扩张和缩减幅度高于非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在沿黄地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非沿黄地区分布均匀。非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向各行政区的中心集聚,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明显向郑州集聚。耕地是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聚集程度和连通性高于非沿黄地区,但连通聚集增长率低于非沿黄地区。Logistic分析表明,沿黄地区与非沿黄地区的耕地轨迹转化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沿黄地区耕地的扩张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非沿黄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缩减型耕地在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贡献率的不同。研究结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娟 《农学学报》2011,1(1):27-31
通过聚类分析,将山西的119个县区按照资源的属性,分成矿产资源型地区、农业资源型地区、综合资源型地区、资源匮乏型地区、特色资源型地区等5类不同资源型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可持续性石楼县(资源匮乏型地区)〉河津市(特色资源型地区)〉太谷县(农业资源型地区)〉榆次区(综合资源型地区)〉盂县(矿产资源型地区),并针对各区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延边地区农业特征为基础,对延边地区主要农业类型进行分类。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将延边地区农业类型划分为6个类型地区,并指出每个地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立足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构建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开发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对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开发进程进行现实测评,探讨延边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不足以及今后发展途径,以推动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延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泰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构成和主要职能泰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地区、省、区、亚区和村。全国共有76个省,其分属6个地区:东部地区主要生产橡胶、榴莲、和果、山竹等热带水果;南部地区主要生产油橄榄;西部地区主要生产热带水果和蔬菜;北部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较凉爽,主要生产蔬菜;东北部地区生产  相似文献   

7.
杨飞虎  余国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218-222,232
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将新疆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3种类型.以生产服务为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制定了3类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的优先序.对3类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优先序比较的结果表明,选择良种、收购与销售的需求相对较高;不同地区农户需求的服务大体相同,只是具体需求顺序不同;发达地区对产前和产中服务的需求没有其他两个地区强烈;不发达地区对农业服务的需求比其他两个地区强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68-170
以人均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产业分解和对Theil系数进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3-2005年贵州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空间构成,揭示了贵州省地区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地区间差异变化没有持续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而是在较高的差异水平附近波动;地区经济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而非农产业向地级市的集中是引起地区差异较大的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图们江地区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延边地区作为图们江地区的研究范围,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延边地区1989—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发展处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变化趋势看该地区的生态盈余有所增加,也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地区精英相对于石漠化地区群体具有较强的城市就业能力,但相对于东部地区和城市居民则处于相对劣势,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石漠化精英在城市的就业能力,做得下,留得住,防止因年老和丧失劳动能力被迫返回石漠化地区,从而减少对石漠化地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减少石漠化地区的人口压力、生态压力,有助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恢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投资诱力弱、工业化水平低是牡丹江地区农村经济客观现实牡丹江地区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相对缓慢,现代企业制度更没有建立,支撑县域和乡镇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由于牡丹江地区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以简单的生产加工来带动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滞后很多,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工业指数为零,一直以来根本就没有过工业生产项目。较低的投资诱力和工业化水平及不良的投资环境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玉树地区生态现状,探讨玉树地区生态发展可持续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玉树地区生态建设非常重要,提出逐步完善玉树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红霞  吕丽 《农业与技术》2023,(15):120-125
2010年平谷金海湖地区、2013年平谷大华山地区和镇罗营地区、2018年平谷大华山和镇罗营地区、2020年平谷峪口地区、2021年平谷大华山和金海湖地区出现低温气象灾害,给平谷当地的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实地调查的冻害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上述地区主要生育期的冻害指标,确定导致平谷部分地区大桃受冻害的各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阈值。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平谷地区低温大桃气象灾害研究,更好地提升平谷气象局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宋杰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22-224
研究南疆地区的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对南疆地区生产结构调整以及玉米产业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及2007—2017年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各地州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各地州的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情况及资源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分别以2011和2015年为界限缓慢增长,个别地区在近几年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和田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生产不具备综合比较优势,但巴州地区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正增长的地区;克州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方面具备资源禀赋,而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优势产业并非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批发市场活鹅的批发价为:湖北浠水地区每公斤18元。江苏凌家塘地区26元.安徽地区24元,辽宁地区最低.为每公斤14元.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桂东南地区是中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分布地区,对桂东南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对研究适合桂东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类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桂东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土质类型,适应性,水稻品种种植几个方面阐述了水稻在桂东南地区的种植情况;最后,就适应桂东南地区的主要水稻新品种特征种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田青  王建兵 《甘肃农业》2005,(12):56-57
对河西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资源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讨论河西地区沙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阐述河西地区沙产业开发实践所走过的道路,分析限制河西地区沙产业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河西地区沙产业开发的提供理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于2011年6~7月对在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种植结构、耕作方式等方面能够代表黑龙江省整体特征的5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地区: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嫩江地区)、北安管理局(黑河地区)、建三江管理局(佳木斯地区)、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地区)及虎林县(牡丹江地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天然橡胶价格上涨促进菲律宾扩大橡胶种植,其天然橡胶产量将不断增加。 2008年菲律宾在东民都洛、西民都洛、马林杜克、朗布隆、巴拉望、三宝颜半岛地区、北棉兰老、达沃地区、SOCCSKSARGEN地区、卡拉加地区和穆斯林棉兰老自治地区共开发了754公顷土地。  相似文献   

20.
杨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34-16237
从农业生产从业素质和非农产业从业素质2个方面,构建了农民从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的综合模糊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隶属度矩阵。以吉林省为例,分别选取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进行调查,运用调查所得数据,结合所建立的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从业素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地区农民的从业素质较高,较发达地区农民的从业素质一般,欠发达地区农民的从业素质较低;发达地区农民的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都很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素质较高;较发达地区农民的非农产业经营素质较高;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农业生产从业素质高于非农产业从业素质;发达地区农民的非农产业从业素质高于农业生产从业素质。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统筹城乡发展,资金、政策等尽量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