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茶毛虫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4年以来各种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的综合防治应以生产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中以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应用为主,Bt应用为辅;化学防治只在兼顾其他害虫防治时使用。工人除卵块和幼虫,不单独作为防治措施使用。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茶毛虫是我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茶毛虫生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巴山区茶区茶毛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卵块越冬,卵粒量一般在100~200粒,幼虫具群集生活,3~4龄有在茶丛两侧分布的习性。成虫羽化有明显节律,约67.8%的成虫在17~19时羽化。在自然情况下,茶毛虫成虫雌虫数量多于雄虫,约占70%。本文还报道了茶毛虫成虫消长规律,幼虫适宜生境及天敌对茶毛虫发生为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有机茶园主要主要虫害及其防洽方法 (1)茶毛虫.幼虫淡黄色至黄褐色,有毒毛,群集性强,取食叶片呈膜斑或缺刻,在枯枝落叶下或表土结茧化蛹,成虫趋光性强.防治时期: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有异.一般在4月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幼虫3龄前施药.防治方法:①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孵化后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②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③喷施Bt制剂500~1000倍液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酮300~500倍液,0.2%苦参碱1000~1500倍液.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每公顷年产干茶150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73100、256600、131100头hm-2.  相似文献   

6.
茶毛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治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茶毛虫是中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长沙地区主要茶园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茶毛虫危害主要是幼虫,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茶毛虫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晚上7—11时活动最盛。采用人工捕杀防治、化学防治、性诱剂诱杀3种处理后,茶毛虫第二代幼虫田间虫口密度均极显著低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对照,3种防治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诱剂诱杀方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替代化学防治,作为茶毛虫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生产有机茶叶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茶园进行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的示范,开创性地解决了利用生物技术防控茶园茶毛虫的技术难题,示范茶园平台诱蛾效果显著,卵块寄生率高达80.0%,卵粒寄生率达36.0%,病毒流行造成幼虫虫口减退率达58.6%,防控后虫口密度低至50~240头/hm~2;示范区茶园茶叶产量相比化防区茶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进行1.3%苦参碱防治茶树茶毛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茶毛虫具有速效、持效的特点,对茶树安全,天敌杀伤较小,建议施用剂量为900~1 800 mL/hm2,宜在茶毛虫幼虫低龄期用药。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咬食茶树叶片,严重时连芽叶、树皮、花和幼果吃光,造成茶叶严重减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处理方法防治茶毛虫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茶毛虫是茶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山茶、油茶等林木。发生特点茶毛虫在各地发生世代不一,多数茶区每年发生3代,以夏秋茶期危害严重。茶毛虫以卵块在茶  相似文献   

11.
<正>1非采茶期(10月下旬~11月份)1.1茶园修剪。在10月下旬进行茶园修剪,剪除病虫为害枝叶,人工摘除茶黑毒蛾、茶毛虫越冬卵块、蓑蛾虫茧。1.2茶园施基肥。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基肥时,结合茶树中耕及根部培土,杀灭越冬茶尺蠖幼虫、蛹及丽纹象甲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1984~1985年早,晚稻三个品种上不同卵块密度下二化螟幼虫造成水稻的不同被害丛率,枯鞘茎率和枯心率调查,并进行协方差分析后指出:二化螟化学防治指标不仅可以使用卵块密度,还可以使用防治适期的被害丛率和桔鞘茎率。在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测定的基础上,探讨并建立了二化螟的化学防治经济阈值静态模型。卵块密度(卵块数/亩)指标: 被害丛率(%)指标: 枯鞘茎率(%)指标: 1986年进行了验证性大田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茶毛虫的发生情况、为害特性和发生规律,分析了金寨县茶毛虫加重发生的原因,指出茶毛虫的田间调查方法,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当每亩稻田有卵块120-150块,在卵孵化高峰时(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初孵幼虫为淡褐色)就是防治水稻二化螟最佳时期.也可在田间枯鞘率达2%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当每亩稻田有卵块120~150块,在卵孵化高峰时(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仞孵幼虫为淡褐色)就是防治水稻二化螟最佳时期。也可在田间枯鞘率达2%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对杀毛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类6种杀虫剂对茶毛虫3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茶毛虫黑卵峤和绒茧蜂的室内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和茶毛虫及其天敌的室内杀虫效果差异显著,对茶毛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2.5%功夫乳油6000倍对茶毛虫3龄幼虫的内杀虫效果,田间防治效果及对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的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3.5%、89.6%、10.0%、5.7%;2.5%敌杀死乳油3000倍分别为91.3%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丙酮虫体粗提物,采用划线法和方格诱集法测试表明,茶毛虫(鳞翅目毒蛾科)对丙酮虫体粗提物无反应;经测试茶毛虫幼虫体毛对群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幼虫个体相互联系及传感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不同虫群幼虫互不排斥,可聚集成新的较大的虫群。并讨论了茶毛虫虫群密度的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观赏植物千屈菜应用过程中的害虫危害情况,2008-2010年在武汉市12个调查点对千屈菜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千屈菜的害虫共有29种,分属5目18科。对2种危害严重的害虫褐背小萤叶甲和肾毒蛾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褐背小萤叶甲于产卵盛期,人工摘除有叶甲卵块的千屈菜叶片;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捉叶甲成虫;叶甲幼虫发生严重时选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肾毒蛾于产卵盛期,人工摘除有大量肾毒蛾卵块的千屈菜叶片;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幼虫3龄前采用生物农药25%灭幼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