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培育米槠大径材,探讨米槠中龄林培育技术,在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国有林场34年生的人促米槠林中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施肥2000g/株、1000g/株、500g/株的3年间平均胸径净生长分别为1.57cm、1.60cm、1.23cm,分别是不施肥的275.4%、280.7%、215.8%,而不施肥只有0.57cm;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1.6m、1.5m、1.3m,分别是不施肥的228.6%、214.3%、185.7%,而不施肥只增加0.7m;单株材积分别增加了0.0648m~3、0.0643m~3、0.0499m~3,分别是不施肥的293.2%、291.0%、225.8%,而不施肥只增加了0.0221m~3。林木的增加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施肥量以1000g/株为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树高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树高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施肥密度,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施肥是重要的因子,而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很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平均树高为10.7m,中坡为8.83m,上坡为7.83m,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21.25%、136.7%,中坡是上坡的112.8%。在施肥因子中,500g/株的生长最好,250g/株的生长次之,没有施肥的生长最差,施肥为500g/株的平均树高为9.93m,施肥为250g/株为9.00m,没有施肥的为8.43m,施肥为500g/株分别是施肥为250g/株、施肥为0g/株的110.3%、117.8%,施肥为250g/株是没有施肥的106.8%。  相似文献   

3.
不同追肥配方对厚荚相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厚荚相思人工林合理的追肥配方,以达到较佳经济效益,选用两种追肥配方和对照(不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厚荚相思追肥试验。对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不同追肥配方对厚荚相思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2006年追施A(复合肥500g/株+尿素200g/株+硼砂20g/株+有机肥280g/株)、B(复合肥800g/株+有机肥200g/株)两种肥料与对照相比,平均树高分别增加8.0%和5.8%;平均胸径分别提高7.8%和3.9%;平均单株材积分别增加22.7%和8.2%,其中A肥料的促进作用强于B肥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花椒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施肥不合理现象,采用L9(34)正交方法,设置10个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花椒树株高、地径、平均新梢抽生数、出皮率、千粒重、含水量、果皮干重及果皮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的影响不同,施肥量为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花椒树株高和新梢抽生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单株果皮干重、出皮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比对照不施肥分别高11.76%、11.44%和24.53%,且含水率最低(P<0.05),果皮所含铁、锌、钙、硒元素的含量较高;施肥量为尿素298.7 g/株、磷酸二胺347.8 g/株、硫酸钾134 g/株和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地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随着配方施肥中N元素量的增加,花椒树新梢抽生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配方越合理,花椒的产量越高、出皮率越高、千粒重也越大,而含水量越低。施肥各处理的生...  相似文献   

5.
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林地,开展不同坡位和施肥量的火力楠幼林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火力楠胸径、树高均值分别达到2.32~3.30 cm、1.98~2.68 m;不同坡位和施肥量对火力楠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各处理中以中坡位施肥100 g/株最有利于火力楠幼林生长;在不施肥和低施肥量处理中(施肥量0~100 g/株),中、下坡位处理的火力楠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上坡位,其胸径和树高相较上坡位分别提高14.70%~37.07%和20.20%~25.82%;在中、高施肥量处理中(施肥量250~400 g/株),不同坡位火力楠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火力楠生长量和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对应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50 g/株、100 g/株和0~100 g/株,该施肥方案可作为火力楠造林生产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胸径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胸径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密度施肥,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密度是重要的因子,而施肥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平均胸径为13.70cm,中坡为12.33cm,上坡为10.43cm,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11.1%、131.4%,中坡是上坡的118.2%。在密度因子中,密度与林木的胸径生长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胸径越大。密度为18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3.43 cm,密度为27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2.10 cm,密度为36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0.93cm。密度为1800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700株/hm~2、3600株/hm~2的111.0%、122.9%;密度为2700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600株/hm~2的110.7%。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设计法,设置4种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15 g/株、30 g/株、60 g/株),通过测定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以确定银杏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银杏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影响不同,各生长指标均表现出差异,其中苗高、生物量均以施肥量为30 g/株时最高,地径生长以不施肥时最大,但与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有机肥施用量以30 g/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庆元山杜英母树林中进行了不同肥种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性状、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较明显影响,且不同施肥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促进较大的是复合肥处理,其中B3(复合肥400g)处理,母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35.9%、74.4%和170.3%;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是C1(硼砂100g)、B2、B3(复合肥分别为300g、400g)和A3(磷肥500g)处理,种子生产分别比对照高出78.29%、71.35%、58.03%和56.44%;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也是C1、B2、B3和A3处理,种子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1%、31.9%、30.4%、26.7%,种子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0.0%、16.9%、19.3%和13.3%;综合施肥对山杜英母树生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山杜英开花(6月中旬)前,以施复合肥300~400g/株、硼肥100g/株为佳。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藤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藤椒产量和品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为制定科学的藤椒施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6年生藤椒为试验材料,利用二次回归"341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N、P、K的3个肥料因素,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N 330 g/株、P_2O_5 50 g/株、K_2O 200 g/株),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过量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对藤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新鲜花椒产量增加了24.4%~74.7%。氮、磷和钾肥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2.7%,16.0%和13.5%,肥料贡献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4.9,22.5和4.5 kg/kg,肥料农学效率表现为磷肥氮肥钾肥。氮、磷和钾肥处理的花椒果皮千粒质量和挥发性芳香油、麻味物质、醇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及品质综合值与不施肥处理(N_0P_0K_0)相比,分别提高7.5%~21.6%,10.1%~40.2%,19.8%~60.7%,6.3%~32.3%,15.7%~48.1%和218.3%~754.6%。氮磷、氮钾和磷钾互作效应在一定用量范围内能促进藤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建立新鲜花椒产量和品质综合值的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方程函数,获得藤椒高产优质的最佳推荐施肥量为:N 323.4~346.7 g/株(平均为335.1 g/株),P_2O_549.0~51.3 g/株(平均为50.2 g/株),K_2O 214.1~227.6 g/株(平均为220.9 g/株)。【结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能提高藤椒产量和品质,得到了研究区藤椒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庆元山杜英母树林中进行了不同肥种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性状、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较明显影响,且不同施肥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促进较大的是复合肥处理,其中B3(复合肥400g)处理,母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35.9%、74.4%和170.3%;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是C1(硼砂100g)、B2、B3(复合肥分别为300g、400g)和A3(磷肥500g)处理,种子生产分别比对照高出78.29%、71.35%、58.03%和56.44%;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也是C1、B2、B3和A3处理,种子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1%、31.9%、30.4%、26.7%,种子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0.0%、16.9%、19.3%和13.3%;综合施肥对山杜英母树生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山杜英开花(6月中旬)前,以施复合肥300~400g/株、硼肥100g/株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桄榔幼苗生长对氮磷钾肥的利用规律,为桄榔人工种植合理施肥,提高林地肥料利用率及保护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个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桄榔幼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40g/株+氯化钾280g/株对桄榔幼树生长、叶绿素的累积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累积效果最好,其株高增幅、地径增幅、新生枝条数增幅、SPAD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27±1.19)cm、(14.85±0.47)mm、(2.40±0.53)条、78.82和124.38mg/kg;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60g/株+氯化钾140g/株对土壤有机质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10.20mg/kg;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80g/株+氯化钾210g/株对桄榔林地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二者含量分别增加82.82 mg/kg和10.92mg/kg。【结论】桄榔幼苗生长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配方为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40~80g/株+氯化钾140~280g/株。  相似文献   

12.
对紫椴人工幼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根部施肥选用的肥料硝铵、氯化钾能明显提高紫椴树高生长量,以四侧施肥方式最佳,肥料用量40g/株、6月上旬施肥1次为宜;叶面施肥选用的肥料尿素、磷酸二氢钾能明显提高紫椴树高生长量,以肥料浓度0.5%,施肥3次最佳。测量树高生长节律,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树高生长节律影响不同。生物量测定结果,根部施肥较对照整株生物量提高48.6%,叶面施肥较对照整株生物量提高67.6%,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类钙肥对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糖醇螯合钙促进了草莓生长,其株高、叶片数和叶面积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9.44%、36.79%和18.84%。喷施糖醇螯合钙提高了草莓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和喷施硝酸钙处理增产13.48%和9.8%,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改善了草莓品质,喷施硝酸钙和喷施糖醇螯合钙草莓成熟叶片含钙量比常规施肥增加0.13 mg/100g和0.26 mg/100g,草莓VC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增加4.98 mg/100g和12.31 mg/100g,糖度分别增加1.0度和2.5度。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当年造林生长的影响,2019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新造林地,采用150g/株、250g/株、350g/株和不施肥对照(CK)4个处理,进行了施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杉木株高、地径的增长,其中以350g/株施肥处理杉木的株高最高、地径最大,分别为62.2cm、12.2mm,比CK增长60.3%、54.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寒绯樱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寒绯樱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施肥方法。【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由鸡粪、三元复合肥和液态肥组成的施肥处理,比较寒绯樱苗木生长指标。【结果】施肥处理寒绯樱的株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分枝伸长量、叶片数等增长速率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对照。在秋季施加鸡粪20 g/株(F1处理)对寒绯樱的促生长效果明显,各项生长指标增量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株高、冠幅和分枝长度平均增量分别为120.88、81.18、79.94 cm,为对照的1.99、3.13、1.97倍;地径、分枝数和叶片数增量分别集中在10.34 mm、9条、111片。F1处理仅在分枝数和分枝伸长量上显著优于秋季施加鸡粪15 g/株和三元复合肥5 g/株(F2处理)。增加春夏季三元复合肥和液态肥(F3、F4处理)与对照仅在地径和株高上有显著差异,且除地径增量外其他生长指标均显著小于F1处理。【结论】施肥能有效促进寒绯樱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寒绯樱1年生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案为秋季施加20 g/株鸡粪。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设计法,设置4中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15g/株,30g/株,60g/株,通过测定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以确定银杏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银杏1年生实生苗的生长影响不同,各生长指标都表现出差异,其中苗高、生物量均以施肥量为30g/株时最高,地径生长以施肥量为15g/株时最大,从总体来看,有机肥施肥以30g/株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遮光和施肥对桢楠Phoebe zhennan苗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可为其苗期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1,遮光率0%)、1层遮光(A2,遮光率54.5%)、2层遮光(A3,遮光率85.3%)等3个遮光水平和不施肥(B1)、中度施肥(B2,施复合肥3.3 g·株?1)、大量施肥(B3,施复合肥6.7 g·株?1)等3个施肥水平,分析遮光、施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1年生桢楠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结果  遮光、施肥和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桢楠的生长和氮素积累(P<0.05),其中A2B2处理下桢楠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比其他处理平均高77.2%、30.3%和62.1%。同样氮素积累量在A2B2处理下达最大值,比其他处理平均高68.3%。然而,桢楠苗氮质量分数在A3B3处理下达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结论  中等强度的遮光和施肥可提高桢楠幼苗氮素的积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过度的遮光和施肥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图3表4参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氮磷钾(NPK)配方施肥对贵州金花茶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NPK施肥的最佳配方,为金花茶的规模化种植及促进贵州金花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3414”配方施肥试验研究氮(N)、磷(P)、钾(K)3因素不同配比施肥下,贵州金花茶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施肥能够促进金花茶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及根干重、茎干重和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均较对照(N0P0K0,CK)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2(N1P2K2)处理苗高增量较大,较CK提高152.61%,地径增量以T9(N2P2K3)较大,较CK提高142.4%;T2总生物量最大,较CK增加225%;除T1外,施肥处理的平均叶宽和叶面积分别较CK提高0.80%~35.28%和1.28%~74.62%;施肥处理影响幼苗根系形态发育,T2的幼苗根表面积(67.95 cm2)和根体积(5.35 cm3)最高,根尖数(377条)最多。【结论】贵州金花茶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1P2K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18 g /株、12.52 g /株、3.32 g /株),即氮的施用量处于较低水平,磷和钾的施用量处于中等水平时对金花茶幼苗的生长及根系发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麻疯树施肥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麻疯树的生长及结实情况。结果表明:麻疯树的新梢生长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果枝率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肥量为100 g/株时果枝率最高,达30.8%;当施肥水平处于50~200 g/株时,施肥量对麻疯树单株种子产量影响较大;施肥水平为100 g/株时,单株产量最高,达201.7 g/株,比对照增加239.6%;麻疯树种仁含油率、果实与种子质量比均与施肥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八五"期间设置在河南省五马寺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施肥试验多年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施肥量、N/P、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幼林及其后续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施肥组合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对造林次年(1993)的保存率、5 a树高、当年高和保存率影响显著;N/P为1∶ 0时对生长起促进作用;施肥次数对5 a的树高和当年高、对6 a的树高影响显著,1次施肥的生长量显著高于2次施肥;施肥量为50 g·株-1,N/P为2∶ 1,施肥1次的各年生长量高于其它大多数组合,其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公顷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3%,5.7%,36.3%和20.1%,其净现值(NPV), 效益成本比(BCR), 内部收益率(IRR)分别比平均水平高出44.1%,21.6%和14.4%,因此从生长量和资金利用率的角度考虑,建议该地区采用施肥量为50 g·株-1,N/P为2∶ 1,施肥1次的方式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