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益综合评价是检验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乌蒙山区纳雍县龙场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雍县龙场片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效益效果最好,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最低,后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需完成100.7万hm2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本文总结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情况,并将惠州市、海丰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亮点分析和经验总结,同时分析了惠东县多祝镇项目、海丰县梅陇农场项目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十三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重视前期工作,做好实施方案;优化建设内容、资金分配;完善体制和机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加强建后管护,确保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然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本文系统地对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剖析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健康稳妥地推进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各地     
<正>安徽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安徽省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48万亩,省级财政将"以奖代补"30多亿元。安徽省要求,本次建设各地要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建成26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达州市为例,在分析总结"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十三五"期间如何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识别丘陵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对提高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率,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研制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践行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落实耕地保护国策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重庆市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选取相应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项目实施前技术指标达标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本底条件评价,识别出影响重庆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影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硬化生产路指数、田间道宽度指数和适宜小微型农机化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应是加强对关键影响因子的建设。不同地貌类型区因主要限制性子不同,其重点建设内容也不相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通过改造或消除限制性因子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达到哪些标准?最近,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为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各省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在分析国家和各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有少量省市已开展地方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完善工作,而大量省市未编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行业规范的具体实际,从合理划分建设区域、因地制宜制定控制指标、整合梳理行政规范性文件、明确区域工程建设内容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地方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发达区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临着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在分析全市耕地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合理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二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三是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12,(29):3
<正>本报讯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双阳区为例,结合基本农田分布情况,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并提出保障措施,为其他地区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罗华艳  杨旺彬  冯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76-11778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的划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该研究以钦州市钦北区为例,探讨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划定新思路,为同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划定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14.
地图     
《新农业》2016,(18)
正8月25日,甘肃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进会在定西市通渭县召开,推进会上提出"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932万亩,同时,加快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8月29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提高小城镇承载力,更好地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桥头堡"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文联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39-140
该文介绍了贵州乌蒙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成效,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日益受到国家重视[1]。本文以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资金、资源、人力,共同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资金使用规模效益,为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2667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5333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地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全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之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的是增加有效耕作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然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洲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极为紧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农业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等问题,部分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层面,如何能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如何能促进田块连片,增加耕地数量;如何能保护好耕地生态涵养,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等问题给珠三角洲地区带来严峻的考验。笔者主要通过对珠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的考察,就经济发达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