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汉画像石是汉代一种内容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表现当时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儒家伦理思想的刻画内容。这些汉画像石为我们研究汉代儒家伦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农业考古》2006,(1):132-135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汉代重视葬俗,视死如生,所以。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田间耕作场景和牛耕技术,本文拟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来探讨两汉的牛耕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中国农业博物馆林正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附在建筑墓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性艺术品。画像砖石墓大体上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流行于东汉而衰弱于魏晋时期(1)。砖石画像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窥探汉代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一 《河南农业》2016,(21):61-62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它源于丧葬文化,是丧葬文化最直接的感性显现。纵观汉代画像石的画面,无论是现实生活画面还是神话形象,无不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追求生命的永恒不朽,成为渴望生命永恒的图式。  相似文献   

5.
从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关于庭院植物的形象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是很有特点的:不仅可以看到类似西方园林植物的整齐而规则的排列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到汉代庭院配置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并且与建筑的形体及形式相得益彰;更可贵的是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饱含着向自然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等近似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的探索。图6参10  相似文献   

6.
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遗存品,乐舞文化是汉画像石的审美景观之一.本文从民俗特征入手对汉画像石乐舞艺术进行研究,分析汉画像石乐舞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得以发展的社会因素;探讨楚文化、民族融合、厚葬等民俗文化对汉画像石乐舞艺术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汉代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王母题材在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极为常见,其与汉代这些墓葬绘画形式中的宗教性含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西王母绘画题材的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研究汉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含民间信仰),并为我们今后在做汉墓葬的相关问题研究时提供宗教维度的思考与查鉴。  相似文献   

8.
从全国出土的汉画像石内容来看,汉画题材的选择不仅受到中国整个文化氛围的影响,还与当地的风俗民情、社会习俗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南阳作为中国出土汉画最多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强的地域性。从内容上来看,南阳地区反映农业生产场景的画像石则相当稀缺,主要原因,一则因为汉代的农业政策致力于农业的发展,但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农业的发展不相称;二则是因为农业政策与商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三则是受到楚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汉代牛耕画像石的出土区域,多属农业开发程度较低的汉代边郡地区,在汉代农业较发达的关中、中原、成都平原等地却鲜有发现。大体上表现出一种牛耕画像石分布与农业发展程度呈负相关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有二:其一,巨大的投入成本抑制了铁犁牛耕在内地的推广;其二,国家行为促进了铁犁牛耕在边地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犁耕图再考──汉代画像所看到的二种犁(谨以本文译酬献给国际农业考古学会筹委会)(日)渡部武著姚义田译一、前言在中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画像石墓非常兴盛。汉代的“厚葬风”代替了以往的木椁墓,兴起一种新的墓葬,其墓室由砖和石材建成。砖上压印有几...  相似文献   

11.
汉画包括帛画、漆画和壁画,画像是指画像石。在汉画和画像的媒介中经常出现宴饮、庖厨、食品加工等反映饮食题材内容的画面,这些绘画媒介包含大量汉代饮食生活的历史信息。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饮食题材画像内容,并从食物构成、食品加工、烹饪技法和礼仪制度几方面入手综合研究,最终得知汉代主要以"五谷"为主食,"五畜"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采用烝、炙、熬、煎等烹饪技法,并有严格的饮食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建筑有独特的建筑形式,如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这五种形式在汉代已经形成,尽管现在存世的建筑最早只有唐代的,但是我们从汉代明器和画像石中,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形式的记录。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住宅,基本上都是由单体建筑组合成建筑组群。无论单体建筑个体的体量再大,也必须由阶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最下面的是基础,用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牛耕"的普及发展期。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中有不少反映"牛耕"的图像,包括"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式犁耕,"一牛一马并耕",及"一牛挽耕"等形式。这些图像是研究汉代农耕技术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农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属于黄河下游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齐鲁之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市发现汉代以前古遗址达二百余处,同时还出土了不少反映汉代农业生产的文物,如汉画像石,铁制农具、陶家畜、陶井、仓、猪圈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南阳新发现一块“耕耘图”画像石河南省南阳市文物工作队李伟男1994年春,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独山东麓—座汉画像石墓中发现一刻有农业生产内容的画像石残块。经过修复,完整地面世了。该图包括田间锄禾、驱魔逐疫和舞乐百戏三方面的内容。画像石长2.02、...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建墓用材,它的出土范围涵盖了河南、鄂西北、山东、苏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有许多是反映汉代农事风俗的画面,现结合考古新发现及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农俗图像及所折射出的汉代农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去势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给家畜除去生殖功能而使其变得性格温顺易于役使和生长的手术。在我国的古代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去势术方面的记载,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本文就汉代画像石中发现的有关去势术方面的两幅图画来浅谈一下我国古代家畜去势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一、汉画像石中“犍牛图”的发现1976年春,南阳市博物馆和方城县文化馆在河南省方城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发现并发掘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府重视农业,农业迅速的恢复并发展起来,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汉画像石、砖就是汉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内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居延汉简的题记文字和汉墓壁画、汉画像石、敦煌石窟壁画以及唐宋绘画中的图像解读,确认汉代的“堂皇”乃是一种正面敞开,用于接待宾客或治事的厅堂类建筑。  相似文献   

20.
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河南省南阳市汉画馆王玉金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农业的重要实物资料。学术界对于山东、江苏、四川、陕北等地汉画中的农业图像作了较多的论述,而对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作探讨。一、牵牛图据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