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象山是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区域,在海洋资源与空间条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对于海洋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强,象山面临的海洋经济竞争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过去的发展问题,象山这一地区的海洋环境也在遭受重大的挑战。在SWOT的基础上,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提出了象山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09-11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战略、目标、思想、理念,有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浙江省资源优势与开发现状,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海洋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海洋环境现状,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海洋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海洋资源、经济,环境、科技彼此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人类解决当前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海洋资源大市,温州的经济发展过程表明海洋经济已成为其主要的推动力。文章分析了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这一视角,结合温州在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实践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洋牧场是缓解当前海洋资源快速紧缩最主要的发展模式之一,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能持续利用海水产品,维持海洋生物资源价值,进而保持海洋生态环境平衡。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发展思路,利用和发挥好海洋植物功能作用,为海洋牧场提供物质能量,发挥海洋汇碳作用,为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效益和碳汇渔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将日渐浓厚,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将踏上新的里程。“十五” 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海上山东”这一跨世纪工程也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配合这一宏伟工程的实施、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会逐步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此外,专属经济区制度的正式实施,将进一步拓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山东省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通过实施更加严格的捕捞强度控制措施,渔业资源衰竭的趋势将会受到遏制并逐步扭转;增殖放流这一恢复资源的有效途径在对虾等部分品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将会在梭子蟹等更多品种上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在我国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粗放式的开发方式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破坏很大,海洋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整治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  相似文献   

7.
王一笑 《北京农业》2016,(5):194-195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近300万km2的海洋国土,这海洋国土孕育了丰富的海洋资源。人们经常见到的是浅海资源鱼虾蟹等资源,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深海海底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锰结核、海底油气,还有汽水热液矿床,以及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天然气水合物。而且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极为巨大。如果能够合理地将这些开发,那无疑是人类的巨大财富,也会成为新世界的新能源,但如何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做到合理开发深海海底资源并且使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了人们该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适合深海海底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策略、建立海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海洋环境责任制度,使深海海底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必将成为新世纪大规模开发和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舟山作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经济增长仍主要建立在海洋资源过度消耗基础之上,属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现在,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有了一系列新变化,依靠海洋资源、投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对于亟需进行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舟山,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构建"大科技"工作体系和动力体系两方面探析了舟山海洋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雪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814-2816,2820
广东是临海大省,如何制定好海洋开发政策,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课题。该文简析了海洋政策的主要内涵,提出了构建新型海洋政策的重要性,并根据现有海洋政策体系,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海洋政策体系的具体方法及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海洋在人类发展中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海洋资源掠夺、海洋污染及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都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制约了新型蓝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海洋具有巨大的资源挖掘潜力,蓝色农业的发展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本文就从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如何借海洋生态维护,发展蓝色农业,提高蓝色农业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实现蓝色农业的进步、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注点,但是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理解海洋吸收大气CO2后,海洋所产生的反应以及预测该反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文试图对海洋酸化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以便梳理出海洋酸化研究的梗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元统计和层次分析等方法,从海洋资源开发力、海洋环境承载力、海洋科技支持力、海洋经济发展力和海洋管理组织力5个层次建立江苏省海洋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定量测算2001—2011年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定量数据测算表明: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呈现U形曲线趋势,海洋承载力的5个子系统得分基本呈上升趋势,海洋承载力贡献度的主要因子是海洋科技支持力、海洋管理组织力,但是海洋环境承载力的下降趋势亟需关注。从提升海洋科技支持力、加强海洋管理组织力、提高海洋环境承载力等角度,提出合理利用并提高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质量和功能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帅  瞿群臻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66-7268
通过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权属、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海洋资产管理、增强国民海洋意识、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等一系列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是否能得到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提高,还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又好又快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在开发海洋经济中也遇到不少问题,通过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开发海洋经济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能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洋竞争力是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支撑。在进入海洋新形势中,海洋在经济发展格局和海洋外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面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发展趋势中重要性更加显著。面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时代,需要协同多方力量,协同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设备和海洋技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势下,积极推进海洋竞争力增强,循序渐进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现代海洋渔业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海洋农业”概念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海洋农业是在更宽更广更深范围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发展海洋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各国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使海洋经济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海洋经济要取得较快发展,就必须解决好目前存在的海上多头执法等问题。掌握我国现行海洋执法体制的基本情况,对海洋执法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执法对策,有利于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77-180
在海洋环境变化、海洋渔业资源获取难度增加、海洋产业不断升级、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与国家海洋战略定位改变等背景影响下,海洋渔村功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是一种必然,海洋渔村功能的重构将会是一条必由之路径。通过对海洋渔村共同体功能即经济生产功能、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嬗变进行时代性和动力因素分析,结合当下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背景和海洋渔村的实际情况,从建构现代海洋社会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些海洋渔村功能重构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