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郊乡村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旅游活动方式。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即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针对济南市城郊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提出具体的产品开发策略,以期对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城郊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选取城郊村镇典型区域都江堰市柳街镇为研究区域,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研究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特点,对柳街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柳街镇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以探索城郊村镇发展乡村旅游的途经。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关后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阐释了乡村旅游给当地文化、经济、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关后村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分析了关后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研学游是振兴乡村的新动力,是旅游扶贫的新路径之一;同时乡村研学游是中小学乡土研学实践的最佳选择。襄阳城郊乡村研学游起步晚但发展快,市场虽然繁荣但是出于无序开发状态,因此建议一定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挖掘整合村落自身旅游、文化、生态优势资源,对接襄阳中小学研学教育市场,将乡村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示范点,策划设计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研学旅游线路,精心打造研学旅游目的地品牌。  相似文献   

5.
陈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920-2922
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分析了其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具体阐述了政府工作的不足之处,强调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应保持协调发展,指出政府应担负起统领者的重任,发挥管理协调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即长线旅游在减少,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游在增加。在这样的市场促动下,城郊度假旅游也发展成为城镇居民的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对合肥市城郊度假旅游地的实例研究提出城郊旅游开发的圈层布局理论,归纳总结了城郊度假旅游地开发可采取的典型模式,并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景区村庄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设与发展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与景区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景区村庄特色体验项目主要有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健身、研学旅行4种类型,并存在着同质化、档次低、参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应从村庄特色魅力乡村文化、社区村民参与、融入文化创意3个方面开发与设置体验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层次与品味。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国,在这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造成大部分都市人的紧张情绪,如何为大众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氛围,让人们生活方式更健康、舒适,大众生活环境更宜居、舒态,是园林工作者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提出园林景观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基本需求的同时应更贴近生活,营造清新的自然环境,为大众创造一种慢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疗休养制度的改革为乡村旅游地发展提供了契机。在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两者结合的探索无疑是研究热点。以拥有丰富旅游资源而经济水平又相对一般的仙居县为研究范本,通过调查发现这里存在着交通不便、疗休养基地少、景点人文色彩少和线上宣传工作不足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据疗休养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提出了加强旅游品牌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边缘旅游地正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依据建德大慈岩旅游景区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潜力,提出大慈岩景区的发展策略,从而加强和推进大慈岩景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法,研究了银川城市居民对周边乡村旅游地的感知情况、获取乡村旅游地信息的渠道、乡村旅游的目的、乡村旅游出游时机和出游方式及交通工具的选择、乡村旅游活动的偏好等问题。总结了银川城市居民近距离乡村旅游需求的特征主要有:以休闲为主要目的、自驾车为出游交通工具的首选、亲友同伴为主要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的第一选择为周末、最喜爱的乡村旅游活动为野营野炊和垂钓烧烤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川市乡村休闲旅游本地市场开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消费观念的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逐渐高涨,乡村旅游者也更加青睐具有优质旅游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然而,部分乡村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了解程度不够,因而未能综合考虑自身资源条件与市场需求,开发契合目标群体偏好的旅游体验产品,出现了供给未能匹配需求的状况。基于上述问题,在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的基础之上,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开发出相关量表,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作为案例地进行原始数据的调查搜集,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存在“享受自然、学习知识、农家氛围、放松身心、增进人际关系”5个共同因子;另外,游客的性别、学历水平、职业、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出游人员构成、出游动机等特征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偏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238-240
如何在妥善保护古建筑景观的基础上发挥其资源价值,如何推进村落社区与景区旅游的共同发展,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景区的田野调查,深入剖析该村徽派建筑景观变迁的动因。研究表明,建筑景观的变迁,是村民内生发展需求的行动体现,受到经济水平提升的客观推动,也与制度缺位、管理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规划居住空间、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适当控制游客流量、实施旅游经营准入、调整历史地段业态等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孟德友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29-5631
通过把生态位理论和竞争排斥原理引用到区域旅游地的实证分析当中,提出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详细的阐述。在此理论基础上具体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地生态位重叠现象的主要表现,并针对由于生态位重叠而引发的恶性竞争问题提出促使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运超  贾永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02-15304,15308
该研究阐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历程,基本内涵,以及研究进展;利用该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总体经历了探索、参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成熟发展的巩固阶段。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应结合当地实际界定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同时,为了使我国乡村旅游在经历巩固阶段之后,避免进入衰弱阶段,笔者提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6条建议:即统一规划、增强吸引力,加大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加强政府指导管理、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竞争实力,突出生态主体、注重旅游产品整合。  相似文献   

18.
张义丰  李想  傅晓莺  梁育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73-3575,3589
在分析清水镇旅游业开发现状及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以建设旅游型乡村集群的模式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并提出清水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生命周期是研究旅游地发展演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本文在分析武夷山旅游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产品开发建议,以期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0.
刘小洋  邓政 《农业与技术》2023,(21):124-127
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茶山坳片区为案例,综合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卫星地图图像、文献统计资料以及现场调研数据对城郊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城郊乡村景观的总体结构和景观特征的演变,包括农业景观、道路景观、建筑院落和植物景观的变迁;分析了城市化、政策、乡村旅游以及农业发展等因素对城郊乡村景观的影响,并从可持续性、景观美感、乡村旅游等角度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