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浅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莉 《福建农业》2006,(12):28-2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迈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部确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训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民培训管理体系、多渠道经费投入支持体系、科技知识培训队伍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了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进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历程,就必须培养一批新型农民,使他们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使新型农民具有更强的综合素质,更有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带动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村繁荣富盛。本文主要从新型农民素质问题着手,讨论提升农民素质的必要性,提出农民培训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新型农民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技能素质和经营能力,而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科技素养较差.研究认为,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可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等系列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红侠  戴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43-7645,764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智力支持和保证。通过分析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现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充分肯定我国实施绿色证书制度以来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新形势,提出修改完善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设立农民科技培训补贴专项,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终身制对农民进行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荣华 《新农村》2007,(7):37-3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东县致力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2-4683,46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的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农民素质低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群 《河北农业》2007,(6):45-46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密切相关。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36-1837,1858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出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开展技能培训和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发展农民科技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科技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的重要基础,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新世纪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开拓农民科技教育事业的未来,是我们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一、构建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1、强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  相似文献   

14.
戴明建 《新农村》2007,(6):37-38
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水平,着力增强科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是中央近年来对发展农村教育的要求。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重要基地的乡镇成校,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更有责任在实施农科教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塘栖成校在实践中立足于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素质,结合本区域经济特色,不断推进农科教结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杨德平 《甘肃农业》2006,(11):44-45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积极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中国农民的素质制约着新型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目前,无论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还是经营管理素质、身心素质都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新型农民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可以采取以义务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为重点,远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辅助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应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建设主体。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和谐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之举。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农村科技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农村科技教育对象——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面对庞大的需要培训的农民群体,我们必须要从农民素质的基本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培养对象,分类分批地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培养出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