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2013年本单位与山西农科院作物所联合实施了山西省成果推广项目——"高芦丁、高硒苦荞新品种晋荞麦4号推广",作为参加单位之一,两年来在右玉县威远镇、右卫镇、高家堡乡示范推广了晋荞麦4号配套的6项栽培技术,在劳力特别缺乏的农村还示范了机械播种和机械收割技术,在右玉县3个乡(镇)共示范推广晋荞麦4号1.6万亩;为苦荞加工企业——右玉县臣丰食业公司完善了1万亩优质苦荞基地;共培养技术骨干15名,培训示范户50多户,农民50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万余份。圆满完成右玉基地项目计划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出存在的8个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8项对策,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豆6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苏审豆200803)。该品种适宜在我省及周边省份作鲜食夏大豆栽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外贸出口优质品种加以推广。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但使我区农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且将对未来我区种子产业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确保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全区种子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和市场化供种体系,规范良种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一、我区种子工作现状 1、良种生产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种子工作,按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三级原种生产体系和主要农作物种子区域性原种扩繁基地。在建设和完善生产体系的同时,种子管理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鲜食大豆秋播繁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鲜食大豆荚大、粒大,春播收获的种子由于贮藏时间较长,很容易降低或丧失活力。因此,次年播后表现出苗率低,生长势较差。若采用秋繁的种子,则播后表现出苗整齐,且有较强的生长势。近年来,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播期、密度、施肥等多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鲜食大豆秋繁留种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鲜食大豆在当地繁种提供了较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北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组成“科技 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配套建立育、繁、推、销、加的产业化机制,以优质杂交油菜中油杂2号为主要产业化品种,探讨油菜产业化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173-17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农业部设立的黑龙江垦区大豆种质资源改良中心、大豆育种基地和原原种扩繁基地,培育出45个大豆品种[垦农小粒豆1号(百粒重<8g)、垦农1号-30及垦鉴豆3号、7-9号、18-1、24、37、38、41、42、43等]。其中,垦农4号、5号、18-24、26、29、垦鉴豆3号、18-24、38、41和43为高油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7.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产品类型较少、规模较小,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发能力较弱、品种品质较差、专用配套栽培技术普及率低,抗灾能力差、种植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对广西鲜食玉米市场前景及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对鲜食玉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鲜食玉米产业链,重视鲜食玉米增效栽培技术优化与推广、推行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加大鲜食玉米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鲜食玉米的认知度等促进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业》2000,(4):8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彭晓明)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介绍,今年我国种植业将大力推广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十大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将促进我国种植业由产量型向产量、质量并重方向发展. 这十项技术包括,优质早籼稻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特(专)用玉米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棉花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大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果树高接换种和水果套袋装技术、无公害蔬菜和茶叶生产技术、旱作节水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为了保证重大技术推广目标的实现,今年农业部门将改革推广机制,将技术推广与产业化密切结合.重大技术推广要实行产业化服务,把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向产后加工、贮藏、流通等领域延伸.同时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8,(5):37-39
为筛选出适宜铜仁市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的品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辽宁开原市引进5个鲜食大豆品种(鲜豆3号、鲜豆5号、高杆青1号、大粒王6号和兰宝石),以中黄7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为鲜食大豆对照品种,在铜仁科学院院坝黄基地进行了鲜食玉米(花糯518)套种鲜食大豆试验。结果表明:5个引进鲜食大豆品种均表现较好,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模式可实现亩产值6 700元左右,其中大粒王6号和高杆青1号可在铜仁市低海拔地区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5日,由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建的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挂牌启动,国家叶菜型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鲜食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省农作物新品种中试基地、福建农职院教学实训基地和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科研中试基地等5个项目基地同时挂牌进驻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东北是大豆主产区,大豆栽培主要采用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是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并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应用适宜的专用大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严格进行保优栽培。针对优质专用品种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项栽培技术,对播期选择、播种方式与用量、施肥方法、抗旱防涝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应用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宜的高产栽培模式积极加以推广应用,使专用大豆品种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全球人口膨胀、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打破了粮食供需之间的平衡,面对形势严峻的粮食危机,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文章指出要推广好农业主导品种,进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应从强化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建立原种和大田用种繁育体系、集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建立完善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107-108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农业部设立的黑龙江垦区大豆种质资源改良中心、大豆育种基地和原原种扩繁基地.培育出36个大豆品种[垦农小粒豆1号(百粒重〈8g)、垦农1号-垦农21号及垦鉴豆3~9、18~21、24、37、38、41、42和43号等]。其中.垦农4、5、18、19、20、21号、垦鉴豆3、18、19、20、21、24、41、和43号为高油大豆品种;垦农16号和垦鉴豆42号为高蛋白质大豆品种;垦农4、6、9和10号为蛋肪双高品种。垦农号大豆品种在我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33.3万hm^2.创社会效益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后备材料丰富,有高产、高油品系农大5582、农大05798、农大15744、农大5554、农大5102、农大25146、农大25710、农大96065和农大96104等;有高蛋白品系农大25299、农大05071、农大05089和农大45069等;有双高、高产、耐密植及特用豆[黑大豆、绿大豆、小粒豆和大粒豆(农大5996、农大95950等)]等新品系。本单位愿为您提供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垦农号”和“垦鉴豆号”大豆新品种的原原种和原种级别的种子、“小双密”栽培模式(垄作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和配套农机具(”小双密”系列多功能精密耕播机)技术资料.并义务进行技术咨询。  相似文献   

14.
甜糯型玉米是鲜食玉米种植及加工领域的热点之一。推广甜糯鲜食玉米品种,探索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是提高种植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作者总结了山东省莱西市甜加糯玉米产业化发展及高效栽培技术,希望能为生产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更多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莲都区推广的鲜食大豆新品种,进一步推动莲都区鲜食大豆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8年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引进了13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进行试验展示与示范,初步筛选出适合莲都栽培的鲜食春大豆新品种,为指导农户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楚源果业”(长沙楚源果业有限公司的简称)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湖南省优质鲜食猕猴桃产业化工程。公司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原则,选择丰悦、翠玉等优良品种,在省内旅游区周边交通便利、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中低海拔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并以公司为龙头,按行业协作组织的形式将各生产基地组织起来,统一技术管理和果品营销。现已建立产业化基地约200hm^2,并在湘中、湘北、湘西北及湘西建立了鲜食猕猴桃重点示范基地。两年来,湖南省优质鲜食猕猴桃产业化开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极大地促进了湖南省猕猴桃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1045-1046
湖北省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0年,1983年地市合并后改称襄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与原襄樊市蔬菜研究所合并组建为襄樊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小麦、水稻、棉花、油料、玉米、蔬菜、园艺等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创新研究。该院是国家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湖北省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北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18.
濉科23号大豆是优质的夏大豆品种,适合在淮北等地区推广。该文结合淮北地区实际,对濉科23号的种植表现进行简单总结,并提出了足墒早播、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等淮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其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在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中,本院坚持试验与示范相结合,注重示范基地建设,成功地建立了谷子、小麦、大豆、玉米和蔬菜试验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优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并在海南进行加代繁育。这些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物资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浙江省舟山市海岛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20年在舟山市马岙科研基地,对23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的产量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耘黑糯501""浙科糯8号""科甜糯8号""先甜糯868""美玉糯16号"5个品种的适应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合在舟山市海岛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