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89-191
安徽省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国家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大别山片区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在分析大别山片区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机遇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贫困群体,正面临着资源富足与深度贫困耦合的矛盾,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解决耦合矛盾,关键在于把国家扶贫攻坚政策与片区矿产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制定资源扶贫政策,鼓励企业将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向贫困群众适当倾斜,构建矿产资源扶贫开发收益分配常态机制。以乌蒙山片区为例,深入研究该片区矿产资源概况、开发历史以及当前扶贫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矿产资源扶贫开发收益分配常态机制可以从构建"片长制"体制、创新分配途径、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发挥片区资源"红利"以达到扶贫攻坚目的。  相似文献   

3.
广西作为西南滇桂黔石漠化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程度深,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脱贫致富的增收来源缺乏,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贫困。要搞好广西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开发,务必从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即人的方面入手解决贫困问题,扶贫先要扶人,扶人要扶智,扶智要扶文,探索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开发方式,把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等扶贫之路转化为扶贫攻坚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罗田县,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山区县.全县上下经过10多年的扶贫攻坚使得贫困状况有了重大改观,扶贫开发工作也先后受到了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国务院扶贫办誉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被湖北省委誉为全省扶贫开发尖兵.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我国重点贫困片区之一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政策衔接的现实问题,从建立健全农民创业相关政策、打破农民创业资金障碍、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创业能力、改善农民创业的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探索了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对策,为相关政府进行扶贫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部分旅游资源与贫困区域的地理重叠,旅游扶贫逐渐成为当前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工作的重、难点地区,位于秦巴山片区的湖北郧西县的旅游扶贫工作,在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配合下取得了一定进展。以湖北郧西县为例,分析当前旅游扶贫的工作路径,并指出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可从健全帮扶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完善产业规划、重视生态保护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7.
片区扶贫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陕西省商洛市是新时期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通过调研分析山阳县、镇安县和柞水县的贫困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总结三县扶贫开发的做法和经验,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突出矛盾,为商洛市新时期扶贫开发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区反贫困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分析大别山反贫困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大别山区反贫困可通过个性化扶贫开发策略、多元化扶贫开发模式和区域扶贫开发合作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9.
“三山一滩”是大别山、伏牛山、太行深山和黄河滩区四个河南贫困集中地区的简称,区域内总贫困人口共计231.6万人,占全省70.08%,是河南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伏牛山地区涉及众多贫困县域,贫困范围相对较广,对于河南省产业联动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文章基于伏牛山地区所覆盖的国家、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为分析对象,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7)和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为数据支撑,对伏牛山地区贫困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导向,拓展贫困地区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地为三山地区的扶贫开发措施提供具体扶贫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和国外两种视角,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中外矿产资源扶贫开发典型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外典型模式存在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扶贫共性,在主体责任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扶贫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扶贫政策、构建资源扶贫成效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树立生态扶贫理念以破解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耦合的难题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矿产资源扶贫开发常态模式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测度大别山片区县域竞争力水平,明确县域竞争力中薄弱环节,为寻找扶贫着力点提供参考。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大别山片区区域增长、产业结构、竞争力进行分析;进一步构建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对片区县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县域竞争力是制约片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大别山片区在财政金融、经济总量、农村居民生活、产业结构效益、城镇居民生活这5个主成分方面存在竞争力薄弱的情况。根据片区内各县县域竞争力薄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善居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制定财政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跨省协调机制;创新发展进行精准扶贫等6个方面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主战场之一,片区生态脆弱使一部分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本文分析了片区农民生产、生活、生存环境约束、生产行为固化以及封闭的山区文化等因素分析了该地区贫困形成的机理,并提出了以生态补偿为基础的直接和间接减贫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作为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南疆三地州片区是新疆贫困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也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片区扶贫的成效对我国是否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笔者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梳理了新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扶贫历程,浅析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成效,最后展望了未来,以期进一步丰富扶贫理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为现实扶贫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片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光山县昔日支柱产业——羽绒服产业已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光山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立足传统产业优势,确立电商扶贫重点,从加强电商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吸纳、注重技术利用、扶持兴办微企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电商产业链,推动电商扶贫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片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国药源宝库之一。其中药材仅有6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3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国家级GAP生产基地。该文研究大别山片区中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GAP规范化种植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大别山片区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缘辽阔,片区贫困人口众多,基于传统的地区综合发展模式,相较于其它地区而言贫困程度较深,尤其以大别山地区最为突出,其所涉及众多贫困县域,贫困范围相对较广,辐射面大,对于河南省整体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基于此,对于大别山地区贫困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地区发展困境,理清其发展思路,并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导向,拓展贫困地区发展路径,实现地区各领域的振兴与发展,为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片区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贫困问题严重。以恩施州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恩施州存在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等现实问题。在分析武陵山片区贫困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扶贫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凯  丁伟 《甘肃农业》2014,(24):5-7
麻城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要节点位置,国家赋予其在大别山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片区重要战略地位,提升其农业产业化水平,对于带动大别山农业发展、推进大别山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别山片区脱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总结麻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扩大区域标准化种植规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提升了麻城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大别山地区脱贫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中药产业化扶贫开发为例,从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工体系建设、中药商业体系建设以及中药产业园四方面探讨了开展中药产业扶贫的发展对策。中药产业化扶贫能够实现中药产业化发展与扶贫对象自我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为贫困农户提供增收渠道,对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笔者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对其他生态资源相似的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缩减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鉴于当前农村贫困标准上调、相对贫困特征凸显、脱贫成本与难度增加、防止返贫任务艰巨、扶贫机制有待完善等新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等举措,调整扶贫开发政策,重构扶贫开发机制,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