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解决山区耕地面积少等问题,采用"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玉米产量、烤烟产量和质量、牧草产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粮—草—烟"套轮作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在高原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莲—沼—鱼"生产技术,包括沼气池建设、莲藕鱼池建设、池藕栽植、沼肥养鱼等内容,以期提高莲鱼池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16):39-40
"番茄—黄瓜—芹菜"一年多熟的高效种植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增加了蔬菜的单位产量,大幅度的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蔬菜的供应结构,丰富了市场供应。本文总结了"番茄—黄瓜—芹菜"一年多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甜脆玉米—甜脆玉米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德宏坝区的热区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培育新的增长点,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在种植实践中总结出"优质稻—甜脆玉米—甜脆玉米"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加工"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以人力投入为主,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75.00%和63.86%,"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的主要投入为玉米饲料等,占总能值投入的41.91%,人力占总能值投入的21.16%;"茶园—加工"系统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多个能值指标中均最优,分别为13.55、0.31和44.22;"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的能值净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城镇居民对蔬菜的需求,提高设施蔬菜栽培单位面积产量,丰富了蔬菜产品市场供应,特别是填补"伏缺"蔬菜市场。南通市通州区农业部门探索并大力推广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每667m~2平均纯收入一万元左右,较其它常规种植增收1500余元。  相似文献   

7.
推广"畜—沼—果"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及耕作性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减少了农产品、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再生能源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棚—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庆河 《农技服务》2009,26(1):106-106
阐述了"大棚—猪—沼—菜"养殖模式的原理和优点,并介绍了棚址的选择方法、猪舍的建造、沼气池的建造、沼液喂猪要点和沼肥在蔬菜上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六月红"早熟芋—西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稻—稻—荷兰豆"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在龙海市经过多年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模式3季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经过生产实践,总结出"春烟—套种西瓜—晚稻—冬种蔬菜"的有效栽培模式,对今后农技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新疆地区2006—2016年人口—经济—土地系统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演化趋势,本研究选取2007—2017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人口—经济—土地系统城镇化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2006—2016年,新疆地区城镇化人口—经济、人口—土地、经济—土地等二系统以及人口—经济—土地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二系统耦合度较三系统高,其中二系统处于"颉顽"向"磨合优化"的过渡阶段,三系统则处于"颉顽"初水平阶段;系统间协调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由最初的严重失调过渡到初级或中级协调。综合而言,新疆地区2006—2016年城镇化发展较慢,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水平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高寒山地“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破解山区农民种粮增收困局,加快农村科技精准脱贫与建成小康步伐。【方法】通过对"紫糯玉米—黑饭豆"免耕特色种植模式开展调查。【内容】提出富硒紫糯玉米和富硒黑饭豆栽培栽培技术,促使"紫糯玉米—黑饭豆"模式成为当地农业优质、高效的典型,提高经济效益。【结论】"紫糯玉米—黑饭豆"栽培技术值得山区种粮农民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校园—大学生和谐关系,强调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认同必须以大学生的心理和现实需求为前提,反映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生活领域的转向"。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坚持的原则,提出构建核心价值观念培育生活化的"言说沟通—诉求表达和有序决策参与—榜样生成与示范—日常习惯养成"新机制,从而实现在高等教育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推广应用"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为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发现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县为例,分析兴安县推广应用该模式的现状、模式效益优势和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形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模式成为兴安县特色、效益农业生产新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可实现667m~2"500公斤粮,万元钱",对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结论】"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集水旱轮作、免耕栽培、种田养地于一体。具有绿色、高产、高效、钱粮双增、循环农业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稻田耕作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烤烟—水稻—超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合理安排"四期"、整地与种植规格、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春马铃薯—早中稻—秋马铃薯"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的种植效益、茬口安排,总结该模式中春马铃薯、早中稻、秋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期连作使土壤性状变劣。小麦—玉米—旱稻—红小豆间套种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率。如果各单项栽培措施有力,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多年大田轮作试验探究黔北黄壤烟区烟—非烟作物轮作的氮钾施用配比效应,为提高黔北烟区种植效益和减少烟地养分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贵州省绥阳县开展烤烟—非烤烟作物大田轮作试验,在一个"烟—蒜—稻—菜—烟"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钾总量一致,设4个氮钾配施处理,即T1(大季低氮中钾、小季高氮中钾)、T2(大季高氮中钾、小季低氮中钾)、T3(大季中氮高钾、小季中氮低钾)和T4(大季中氮低钾、小季中氮高钾)处理,分析不同氮钾配比对作物产量、产值、烟叶化学成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以T3处理5季作物的总产值最高,达138023元/ha,较其他处理高5.0%~7.6%;与第一季烤烟相比,轮作后不同处理下烤烟的还原糖、总糖和全钾含量增加,烟碱、全氮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总体化学成分含量合理,内在比例协调;轮作后土壤p 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第一季烤烟种植后均呈升高趋势,其中T3处理土壤养分残留量较少,养分利用率较高。【结论】贵州黄壤烟区推行"烟—蒜—稻—菜—烟"轮作时,烤烟、水稻采用中氮高钾,蒜、菜采用中氮低钾的周年养分运筹模式,可获得较高的产值、较好的烟叶化学品质和较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残留。  相似文献   

20.
蒋浩永 《农技服务》2009,26(6):100-101
介绍了"猪—沼—稻"生态种养技术的流程,并从沼气池建设、猪舍建造、厕所建造、发酵原料的处理、沼液喂猪及沼渣在水稻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该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