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民族地区和我国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国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方法】基于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探析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障碍与困境,探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结果】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障碍和主要困境为思想观念尚滞后,生态文明理念薄弱;生活方式尚陈旧,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存在;工业污染尚犹存,生态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受损较为严重四个方面。【结论】从加强思想引导、突破理念壁垒;推动绿色转型、改革发展模式;严查污染发源地、完善生态法治建设;进行生态修复、强化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提出有效路径,确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精神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大自然不当的行为引发了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已经严重危及人类自身,其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当开发利用是引发生态危机的主要因素。要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只能是走生态文明之路,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必须依靠生态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宁地区林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宁市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区林业发展实际,提出西宁林业成为高原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巢湖综合治理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基于此,安徽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了符合安徽省情的地方性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执法、司法协同推进巢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但巢湖综合治理仍然还存在着法律实施不全面、司法助力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应进一步优化规划、严格执法、创新司法、强化法律监督,以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合肥最好名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目前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生态背景却不容乐观。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举措,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理论根基。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生态学观点从研究范式、国家安全、生态法制、发展模式以及公民参与等角度来具体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其他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启示,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运用系统研究法和实地调查研究法,总结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和短板,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巩固已有成效的多维度体系、完善创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健全务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机制,助推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福建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需道德上的引导与维护。我国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现状和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迫切性,是开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大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开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诉求和内在要求,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但农民自身生态道德基础薄弱,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不足,并缺乏有效的教育平台,这直接限制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对农民进行生态状况、生态危机后果、生态科学知识、生态法制观念以及生态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在路径选择上,要不断加强生态道德观念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平台,深化生态农村建设,树立农村生态道德典范,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壮大。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依旧是一个短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将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既能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又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新农村的发展蓄力。本文在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环保意识不足、生态农业发展较弱、环境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环保法规、发展绿色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议,以此推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让新农村焕发出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海兵 《乡村科技》2022,(12):143-145
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深入、科学地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以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条件。结合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供给缺失、治理主体单一及经济发展盲目等问题,提出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及统筹规划发展等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进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99-430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逐步实现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技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温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30-8631,8644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林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创造出更好的生态条件。文章分析了绿色南通建设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发展形势,提出了树立"生态—经济—文化"系统耦合的发展理念、强化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发展机制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强湿地保护,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生态需求的迫切需要.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我国在生态伦理道德、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行为、生态责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保护湿地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自律行为;二是加快建立湿地生态文明制度,强化湿地保护的制度安排;三是加强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提升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四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共同发展;五是加强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提升湿地保护的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6.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场污染治理与旅游发展的博弈,也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农村发展困局的缩影。农村生态道德教育滞后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必须深化认识、积极探索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国家对环境维护和乡村地区建设更加重视,这也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马克思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现状,详细讨论落实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概念,并强调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亦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本文围绕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现代林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助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文明语境下,人与森林的审美关系进一步突显和深化,表现在审美理念由传统的主体与客体对立的艺术型欣赏模式转向“林—人”共生意义上的生命一体、环境聚焦和伦理参与的森林审美模式。当前森林生态建设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应该强化人与森林之间的审美关系,在森林建设中彰显森林自然的本真之美,实现“林—人”共生的绿色发展之美,构建“林—人”和谐的人文之美,以及通过森林知识的普及、森林情感的培育和森林责任的教化来引导和教育人对森林的审美欣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自然生态观的概念,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理论论述中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