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优质冬小麦品种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丰产性明显的品种有:京冬24、轮选987、京冬17;产量构成要素比较合理的参试品种(系)有:京冬24、轮选987、津引159、石家庄8号。结合试验总结出各参试品种(系)的优缺点及在特殊气候条件影响下部分品种穗粒数降低的主要原因,从而对高产优质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活化土壤中矿物钾。[方法]研究了硅酸盐菌剂在不同区域土壤上不同作物的使用效果,并分析了硅酸盐菌剂的合理使用条件、使用技术。[结果]硅酸盐细菌菌株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果。[结论]硅酸盐菌剂应与有机肥、化肥合理配合施用,从而降低农业成本,提高产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三河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生产适应性,对三河地区1980—2019年冬小麦各发育期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三河地区冬小麦各个发育期积温年变化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播种—越冬开始期积温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降水量年变化播种—越冬开始、越冬开始—返青期呈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趋势都不太明显,全发育期降水量年变化呈微弱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年变化各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三河地区而言,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但由于冬小麦的整个发育期并不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集中时段,所以降水多的年份并没造成冬小麦减产,而降水少的年份由于人为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灌溉,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也较小。冬小麦是大田作物,气温是限制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尤其是冬小麦的越冬期,冬季严寒或气温降幅过大,冬小麦易发生冻害,从而造成部分麦苗受冻致死,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冬小麦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点,依据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物候观测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分析了天水市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水分适宜性。[结果]水分适宜度模型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冬小麦的水分适宜性动态变化及与产量的关系。从1981~2006年,冬小麦冬前生长期的水分适宜度上升明显,以每10年0.02的速度上升;越冬期的水分适宜度逐年降低,以每10年0.01的速度下降。[结论]冬小麦的越冬期和拔节生长阶段水分的适宜性最好,旺盛生长阶段的水分适宜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利用土壤有效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探讨北方冬小麦在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提高该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开辟新的途径。结果表明,以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日均温计算,海南移1~N,东移3~E和下降100m,日均温增加0.29℃,冬小麦生育期缩短8.8天。新冬2号和S—40在江陵生育期缩短95—97天。同地不同海拔的生态条件,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海拔升高,温度下降生育期延长;在中山条件下,新冬2号和“881”的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提高了。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冬小麦的生长和孕穗期有利,对灌浆期不利。北方冬小麦——主要是弱冬性的可以向长江中游地区引种。S—40比“881”增产。新冬2号病害严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缺磷土壤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邯郸市土壤相关因子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对园林树木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强化管理、改良树种、修剪根系、合理搭配园林树种、优化土壤结构等提高园林树木对城市土壤适应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本研究以沧州市吴桥县为例,分析该地区1981—201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各项气象因素变化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模拟冬小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变化,分析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提出影响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重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35年来,气温是冬小麦生育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气象因素,其中最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41℃/10a,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0.27℃/10a;其次是降雨量的变化,冬小麦生育期内降雨量历年来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6.06mm;其他气象因素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在上述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内需水量近3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81—1998年需水量呈下降趋势,1998—2015年呈上升趋势;冬小麦3个生长阶段(播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成熟)的需水量均为上升趋势,其中拔节~返青阶段需水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生育阶段,且水分生态适应性最差,降水耦合度多年平均仅为17.84%。影响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气象因素有所不同,其中影响冬小麦返青~拔节阶段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空气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平均风速(+)、太阳辐射(+)、最低气温(+)。根据回归方程,预测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在2020和2030年分别为466.7和472.6mm。本研究结果将为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节水种植制度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南召县种植的丰产性好、适应能力强的优质冬小麦品种,特选择了12个冬小麦品种以及1个对照品种开展了丰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农207、郑麦379、西农979、中麦895等4个冬小麦品种的综合表现优良,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生育期适中(与对照品种烟农19差异在2 d以内),产量高,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及适应性,建议作为优质冬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五个品种小麦对土壤钼的利用和根际土壤申P、K、Mo、Cu、Fe、Zn等对小麦利用土壤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含钼量变动在0.3—0.7ppm之间,总趋势是与日递减;不同植株部位Mo平均浓度,就5个品种平均位而言,以旗叶最高,麦秸最低。小麦积累Mo的速率生育期中差异很大,泗阳、宁麦、7959都有两个吸Mo速率高峰,同时出现在4月13日附近和5月12日附近,青农和百农只在5月3日出现了一个高峰。小麦60%的Mo是在最后半个月积累的,全生育期中对土壤有效Mo的最高利用率也仅3%。根际土壤中P能促进小麦对Mo的积累,相关系数r=0.7~.80(n=8),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根际土壤中K、Cu、Fe与小麦Mo积累呈不同显著程度的负相关,各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体内N、P、K、Zn和Cu与Mo之间都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r=0.571~0.822(n=39),并与Mo浓度始终保持一定比例,大量元素与Mo浓度比约为10,000,Zn约为120,Cu约为2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肥量相等的情况下,选择四纪红土、石灰岩红壤、板页岩红壤、河流冲积土、紫色土等湘南5种典型土壤开展脱毒马铃薯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鲜薯)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高,分别为29 200.00、26 216.67 kg/hm2;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最低,分别为17 250.00、20 083.33 kg/hm2;叶片数以河流冲积土增长最快,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株高以紫色土增长最快,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出苗率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高,以板页岩红壤为低。5种土壤都适应脱毒马铃薯生长,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好,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稍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10个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通过对小麦生育性状、产量及品质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筛选出适宜天津市武清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并为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宜宁夏南部山区栽培的抗寒、抗病虫害及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品系)。[方法]以南京农业大学保存的185份冬小麦种质资源为试材,当地主栽品种宁冬7号为对照(CK),于2017—2021年在宁夏南部山区进行种质资源适应性试验与筛选评价,比较各品种(品系)的抗寒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经过3年适应性试验,共筛选出10份抗寒性强、早熟的冬小麦种质。其中,8份种质抗寒等级为Ⅰ级,2份种质为Ⅱ级;10份种质的返青期比CK提前3~5 d,成熟期比CK提前4~7 d,株高、穗下茎长和穗长均低于CK。引进种质的株高与原栽培地相比降幅明显,其中南大2419/(中优9507) BC4F4-3D&5B降幅最大,达43%。进一步对10份抗寒性种质进行丰产性试验表明,9份种质的4年平均产量超过CK,其中7份种质产量与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综合抗寒性、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LS6106和YKM5适合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展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其他8份种质可推荐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拔节期叶片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叶片碳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磷石膏系磷铵工业的副产物,数量颇大.据有关研究证明,磷石膏可代替石膏作为改良土壤的调理剂,既能改碱又能改盐,同时也是作物所必需的钙硫等肥源,本试验通过磷石膏在碱化土壤冬小麦上应用效果的研究,为探索磷石膏在农业上的应用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轮耕是我国目前利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耕作方式,主要目的是不间断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持续的粮食生产。轮耕这种耕作制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尤其是在光、热、水较为充足的南方地区,利用更为普遍。目前,我国北方的部分区域在种植中也进行轮耕。在轮耕过程中,冬小麦是重要的种植对象。文章就轮耕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科学认识轮耕这一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南召县种植的丰产性好、适应能力强的优质冬小麦品种,特选择了12个冬小麦品种以及1个对照品种开展了比较适应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百农207、郑麦379、西农979、中麦895等4个冬小麦品种的综合表现优良,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生育期适中,与对照品种差异在2d以内,产量高,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及适应性,建议作为优质冬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土壤深耕对冬小麦根系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耕作种植制度的改变,旋耕已成为中国北方冬小麦生产的主要耕作整地方式。常年以旋代耕,使耕层下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坚硬的犁底层,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下扎,最终造成作物减产。对河北省曲周县的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双高"基地2个采用不同耕作方式(旋耕和深耕)的麦田中0~100 cm土壤剖面小麦根系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耕田小麦根系数量较旋耕田块高76.6%,深耕田块耕层以下土壤剖面(15~100 cm)中根系数量是旋耕田的1.22倍。  相似文献   

20.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幼苗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冠比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冬小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WUE与土壤水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光合特性、蒸腾特性、气孔导度、WUE及生长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