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正>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1~2种微生物配比,以减缓辣椒连作障碍。【方法】以辣椒连作8年大棚为对象,通过不同微生物菌剂配比的施用,研究连作辣椒土壤对不同微生物菌剂用量的影响特征,测定辣椒连作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离子变化。【结果】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1∶2,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为8.1×10~6,真菌数量最少,为1.2×10~6,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降低土壤中有害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防止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1∶2,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最强,分别为777.07、201.53 mg/g·24h。【结论】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1∶2处理,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中离子的富集,能有效减缓辣椒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五原县,以食葵LD5009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肥产品(包括丹路牌微生物菌肥和丹路牌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土壤含盐量及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产品可降低0~40 cm土层盐分含量;(2)施用不同产品可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提高细菌和放线菌的数目,并提高细菌优势菌多样性,且不同产品处理均广泛分布有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3)施用不同产品可极显著提高食葵产量,产量表现为菌剂与无机肥配施>单施菌肥>单施无机肥,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增产可达107.62%;(4)单施菌肥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作用效果较优,但其增产、抑盐效果均不如菌剂配施无机肥处理,不能完全代替化肥产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微生物菌肥对西藏青稞土壤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利用传统纯培养与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谷特微生物菌肥不同施用方式和施肥浓度对西藏青稞根区土壤微生 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p<0.05),土壤放线菌 数量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DGGE分析表明,菌肥处理土壤与未施菌肥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 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发生了改变;DGGE所反映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可以用来判断菌肥发挥作用的程度, 合理指导菌肥的施用.本研究中,菌肥的施入促进了土著细菌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 和Bacillus 的生长,抑 制了土壤中Blastomonas、UnculturedRhizobium 和Cyanobacterium 的生长.两种施肥方式,根施对青稞根区土壤 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较叶面喷施大,根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改变较叶面喷施高,根施最佳菌肥施用 量为20.0mL/hm2,叶面喷施最佳菌肥施用量为26.7mL/hm2.本研究为准确预测和评价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效果 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菌肥对黄瓜幼苗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肥对黄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显著。复合菌肥增加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0%、25%、19%、6.3%、25%、28.6%;复合菌肥降低黄瓜根际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真菌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反硝化细菌、真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7.7%、81.8%。复合菌肥促进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抑制反硝化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新疆新扩田埂地棉花优质生长的原因,为棉花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新疆新扩田埂地和连作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无机磷细菌、钾细菌等微生物区系变化,探讨新扩田埂地棉花优质生长的原因。[结果]试验样地的pH值均在7.40左右,近中性,微偏碱,新扩地偏碱更甚;含水率均在19.0%左右,新扩地和连作地无明显差异。新扩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无机磷细菌、钾细菌的总数均高于连作地,而真菌总数刚好相反,连作地具有更高的真菌总数。[结论]土壤微生物是导致棉花生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功能性细菌能够维持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有利于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叶片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而其他微生物菌剂对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相比,经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处理后,Pn分别增加了41.5%、30.2%、19.8%和24.0%。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微生物菌剂提高了辣椒植株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研究表明,育苗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调节辣椒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植株净光合速率,并优化根围微生物区系,促进辣椒生长,提高产量,其中以添加芽孢杆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荞麦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并从中筛选一批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资源,本试验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荞麦根际微生物,采用对峙法、点接法、琼脂块法检测其抗菌、产淀粉酶、产蛋白酶及解磷活性。结果表明,荞麦根际土壤中细菌含量最高,约为6.2×108 cfu/g,放线菌次之,真菌含量最低,约为3.7×105 cfu/g。试验共分离到72株菌,其中放线菌39株、真菌18株、细菌15株,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比44.4%、12.5%、11.1%。具广谱生物活性的菌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镰刀菌属、芽孢杆菌属,其中链霉菌属SG15同时具有5种生物活性。综上,荞麦根际存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出的11株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菌株可用于功能菌肥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菌肥处理下的太子参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BIOLOG结果表明,在不同菌肥处理下,正茬土壤的微生物对各种不同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最高。与重茬和解淀粉处理(处理3,单一拮抗菌)相比较,复合菌肥1(处理1)和复合菌肥2(处理2)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对6种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降低。进一步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一共有17种不同的PLFAs生物标记,指示着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生物等。5种主要微生物类群其PLFA含量在所有土壤样品中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革兰氏阳性菌(G+)真菌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细菌。正茬土壤的微生物PLFA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G+和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处理。重茬和解淀粉处理的PLFA总量、细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和真菌含量都明显高于复合菌肥1和复合菌肥2土壤,这与BIOLOG变化趋势类似。同时,重茬和解淀粉处理的cy/pre比例增加,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代谢胁迫或生理应激压力。综上,可见太子参连作及菌肥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推测微生态结构失衡是导致太子参连作障碍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采集3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度不同地块的土壤,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分别分离其中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统计土壤微生物总量及3种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其与小麦病毒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但是分离得到的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为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少;并且发病严重地块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于轻病地块,其中发病严重地块的真菌数量和种类增加的最为显著,其次为细菌,放线菌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转基因泡桐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进行测定,并对细菌菌株培养性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泡桐根际土壤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多,真菌和放线菌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真菌菌群中以毛霉属和根霉属为主,细菌菌群中以芽孢杆菌属为主,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究有机肥配施生物菌肥对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不合理施肥等所导致的连作障碍、蔬菜生长状况不良和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的改善情况。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传统施肥、单施生物菌肥、有机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和液态有机碳与生物菌肥配施5个处理,重点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设施蔬菜的生长状况和蔬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机肥配施生物菌肥处理的叶绿素相比空白对照和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升了6.04%和8.74%,且明显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和酶活性,最大增幅分别达22.80%和43.88%,单施生物菌肥的处理相比传统施肥增加了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11.96%、9.39%)、降低了真菌数量(21.54%),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结构,丰富了细菌多样性,有助于降低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有机肥配施生物菌肥更有助于达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优化效果,相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质量、促进设施黄瓜田间生长、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单施生物菌肥在提升土壤微生物数量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探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寻找解决区域连作障碍科学有效的施肥模式,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显著影响大豆干物质累积量、叶片SPAD值、大豆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以上指标在处理2常规施肥同时配施微生物菌肥与处理3常规施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菌肥上表现较好,且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大豆结荚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提升细菌丰富度,不影响细菌多样性,但是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却并未影响真菌的丰富度。在莘县大豆种植中常规施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菌肥效果较好,本试验可为当地大豆种植区域连作障碍提供科学有效的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司丽 《新农业》2014,(7):34-35
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菌肥、接种剂,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它本身并不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是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或植物体上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或者活化土壤中某些无效态的营养元素,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并使环境中的养分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不同科属作物生态生理功能差异,检验了环境友好型跨年度瓜菜(辣椒、南瓜和芥菜)—香蕉轮作+花生间作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年度轮作间作显著地提升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群落,降低了真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所有香蕉+花生间作系统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升。花生覆盖地表保持水分和抑制杂草是间作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因素。还田秸秆助长微生物。辣椒还田生物量高于南瓜和芥菜。因而,辣椒—香蕉+花生不同科属作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对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进微生物制剂对设施黄瓜枯萎病进行生态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前期和中期,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土壤微生物结构由易发病的真菌型向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细菌型转变,即真菌数量几乎维持不变,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较快,后期则变化不大。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使土壤生理代谢活力增强,改变土壤营养条件,使其朝着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设施生菜种植与T1菌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生菜的种植(种菜)与混合菌肥T1对设施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影响,设计菌肥(T1)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利用16SrRNA基因与ITS基因高通量测序解析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生菜产量及病株率。结果表明:1)种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与真菌Shannon指数,而T1处理不明显改变土壤中Shannon与Sobs指数。2)T1处理降低由种菜提高的假霉样真菌属、烟草镰刀菌属、丝孢菌属与赤霉菌属在土壤中丰度,同时提高毛壳菌属、支顶孢菌属、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未分类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中未分类属、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中未分类属与拟盐杆菌科(Halobacteroidaceae)中未分类属在土壤中丰度。3)种菜对土壤中细菌真菌OTU总量改变不明显,但T1处理可以明显改变土壤中真菌OTU总数。4)T1处理后生菜产量增加11%,生菜病株率降低2.5%(P0.05)。因此,设施生菜种植时用T1菌肥处理,在不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情况下,能够富集部分有益菌属,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生菜产量,降低生菜病株率。  相似文献   

20.
土著微生物对解磷微生物解磷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谷县20个土壤样中分离筛选出14种解磷微生物,其中细菌11株,真菌3株。将其制成菌肥,进行室内油菜盆栽试验。试验中,油菜的生长介质设置灭菌土和未灭菌土两大处理;通过定期测定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分析其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土著微生物对施加解磷细菌的土壤N、P有一定的影响,对K的影响不显著,反映出土著微生物对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