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文中采用相邻格子法,对长期处于近自然经营条件下的75年生杉木老龄林乔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树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呈正相关。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杉木>木荷>丝栗栲>刨花楠>虎皮楠>细齿叶柃>枫香>短梗幌伞枫>毛八角枫>千年桐,除千年桐外,其余树种均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生态位重叠也较大。各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正相关关系。杉木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木荷、丝栗栲、刨花楠与杉木的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综合比较各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在近自然经营模式下,木荷、丝栗栲、刨花楠可与杉木良好共存,是较为理想的杉木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2.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3.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3∶2混交比例和株间混交方式,开展了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木荷、闽粤栲、火力楠)混交造林试验,对其10a生的林分生长量及其他因子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混交优于其与其他2个树种混交。  相似文献   

4.
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对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的生态对策进行相对的定性划分和归类 .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和拟赤杨相对呈 r对策 ;丝栗栲、毛栲、苦槠、甜槠、罗浮栲、虎皮楠、上杭锥等树种相对呈 K对策 ;木荷、马尾松、黄山松、深山含笑则相对呈 r- K对策  相似文献   

5.
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的结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置天然次生林(TCK)、轻度干扰林分(TCR)、强度干扰林分(TCQ)3种处理,通过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主要树种的重要值、种群年龄结构与类型、丝栗栲的混交度与角尺度等,探讨了福建省明溪县天然丝栗栲优势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TCK处理林分表现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呈现进展演替趋势,为成熟种群类型;优势树种丝栗栲的混交度均值为0.61,林木为强度混交,角尺度均值为0.528,林木呈团状分布,林木径级结构呈倒"J"型分布,后备资源优势明显。随着干扰强度增大,TCR、TCQ处理优势树种丝栗栲的混交度、角尺度降低,林木为中度混交,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后备资源优势受到削弱,群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将威胁常绿阔叶林的生长进程,甚至导致群落出现逆行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6.
杉木及其伴生树种化感物质的分离与生物测定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对杉木、丝栗栲以及木荷叶片的化感作用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 ,并用杉木种子进行生物检测 .结果表明 ,丝栗栲、木荷叶片对杉木种子发芽过程产生影响的化感活性物质是为极性物质 ,杉木叶片对自身种子发芽过程产生影响的化感活性物质为弱极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岳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8):190-193
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3种非寄主植物枝梢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混合方式排列,分别观察10、40、120 min时,云南松枝梢上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头数和云南松平均每梢着虫数。结果表明,混合排列后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3种非寄主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株间混合时,云南松梢的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混合、带状混合、块状混合。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株间混合中着虫数增长速度较慢。说明株间混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混合次之,带状混合、块状混合较小。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着轻型基质的腐解速度及腐解质量。本研究以不同堆腐阶段杉木、马尾松、巨桉Eg5、木荷、丝栗栲以及废渣轻型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堆腐阶段杉木、马尾松、巨桉Eg5、木荷、丝栗栲以及废渣轻型基质的微生物种类及含量,从而筛选出有利于杉木、马尾松、巨桉Eg5、木荷、丝栗栲以及废渣轻型基质腐解的菌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混交林比纯林的生态效益更高,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营造混交林。本文从充分利用林地条件、改善林地环境条件、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等方面总结了营建混交林的意义,分析了造林树种的常用混交方法,包括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和随机混交,以期为营造混交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4年生凹叶厚朴不同混交林的试验,结果表明:(1)凹叶厚朴作为杉木、马尾松的伴生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插花方式较好,24年生杉木、凹叶厚朴混交林中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8.1和4.4;(2)作为主要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带状混交为宜,种间关系比较协调;(3)与杉木、湿地松行间混交效果不理想;(4)凹叶厚朴、马尾松混交林明显增加枯落物、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土壤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混交方式是成功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用AHP法筛选观光木杉木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观光木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培肥土壤能力、水文效应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的总排序是:观光木杉木行间混交>观光木杉木行带混交>观光木杉木株间混交>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2.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为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了Jaccard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Jaccard指数在0.50以上占总数的10.6%,大部分样地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1~0.49。保护区森林群落在水平结构上镶嵌性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差异明显。以植物的重要值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保护区森林群落可以划分为11种群落类型,分别为润楠群落、厚皮栲群落、杜英群落、杉木-柃木群落、杉木-福建柏群落、丝栗栲-福建柏群落、鹅掌楸群落、丝栗栲-山矾群落、石栎群落、卫矛群落、丝栗栲-柃木群落,较全面地反映了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群落的生境。  相似文献   

13.
对闽东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及混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是成功的。其适宜的混交比例为火力楠与杉木2∶8,采用行间式混交,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情况,在树龄8~10年时,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天然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和各伴生树种鲜叶大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和毛竹、丝栗栲、木荷、甜槠六个树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在伴生树种之间,木荷和米槠的营养元素含量较相似,苦槠与甜槠的营养元素含量较相似  相似文献   

15.
将2种非寄主(藏柏、滇青冈)挥发性成分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方式喷施于云南松枝梢上,10、40 min后分别对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株同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喷施、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对照中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最多.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40 min时的数量均多于10 min时的数量.说明按不同方式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于云南松梢上,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影响;以株间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喷施次之,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毛红椿不同混交比例及杉木纯林(CK)的生长效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其10年生林木无论是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均比杉木纯林生长更好。在不同混交比例中毛红椿混交比例减少而杉木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树高以3∶1带状混交、4∶1带状混交为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年生林木的林分蓄积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CK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2∶1带状混交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加上对树冠生长的分析结果认为,杉木毛红椿混交,以杉木毛红椿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十一年生杉木与乳源木莲1:1株间混交(HZ11)、1:1带状混交(HD11)、2:1带状混交(HD21)、1院2带状混交(HD12)及杉木纯林5种不同混交比例对混交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院混交比例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乳源木莲的生长都有影响。林分蓄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院HD21>HD11>HZ11>CK>HD12,林分蓄积量以处理HD21最大,处理HZ11次之。从生长效应分析,处理HD21较合适,但从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可持续经营以及培育主导目标诸多因素考虑,适当提高乳源木莲的混交比例是必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无论是何种混交比例,树龄11年时杉木和乳源木莲的树冠生长都受到抑制,树冠枝下高抬高,冠幅缩小。因此,建议经营者要及时进行间伐,保留适当的树冠面积,为进入树干材积快速生长阶段的杉木、乳源木莲提供必要的有机物制造与供应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培育出大径材。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对武夷山保护区杉阔混交林中 1 1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杉阔混交林中 ,不同公式计算出的生态位宽度值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要值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重要值较大的种群对生境的适应性也较强 ,其生态位宽度较大 .杉木、木荷、丝栗栲、马尾松种群属宽生态位种 .大多数种对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明显 ,群落稳定性较好 .宽生态位种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机会大 ;反之 ,则小  相似文献   

19.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产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其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值得南方林区推广的一种针阔混交模式。林分蓄积量以3:1带状混交的最大,卿次为1:1行间混交,1:1株间混交最小;7年生3:1带状混交林林分蓄积量59.87m3/hm2、叶面积指数7.04、叶净同化率7.13t/hm2,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9.49%和16.31%;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其林分结构比杉林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提高出材率.  相似文献   

20.
抗杨树蛀干害虫林分的设计雏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对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杨树蛀干害虫抗性强弱,把常见的树种划分为6级,即高感虫树种(HS)、中感虫树种(MS)、感虫树种(S)、抗虫树种(R)、高抗虫树种(HR)和免疫树种(Ⅰ)。调查混交林的抗虫性能是株间混交感虫率<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设计杭天牛林分的原则是:以免疫树种和高抗树种为主,片、网、带三为一体,形成多树种、多林种混交的抗天牛林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