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什么是优化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进行科学配比,合理施用,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有五项要求:①配方施肥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2.
常见的不合理施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于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常见的现象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九原区3808户农户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利用excel、vf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九原区主栽作物施肥水平以及施肥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主栽作物施肥组合较多,其中玉米组合模式较多,6521、5411、1411、1511、1421、6311所占比例较大;保护地番茄共有59种施肥组合模式,施肥方法较多,组合模式分散;保护地黄瓜共有53种施肥组合模式,6434、6541、1441、4231、1511组合模式应用较多;露地茄子共38种施肥组合模式,1521、6441、1421、162四种组合共占50.15%;露地甘蓝共33种施肥组合模式,6411、6211、5411、5342、5241、6231、1511组合模式应用较多。尽管各作物施肥组合不尽相同,但是整体看均存在有机肥施用水平低、钾肥施用不足的问题。生产中应增加有机肥、钾肥的施用量,尤其是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养规律将有机肥、氮磷钾肥进行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4.
一、秧田施肥。早稻秧龄短,气温低,有机肥料在秧田分解慢,应注意追施速效氮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在3叶期前,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公斤-10公斤。第二次看苗补肥,在第一次追肥后10天,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公斤,对弱苗、黄苗可适当多施。第三次在拔秧前5-6天施“送嫁  相似文献   

5.
此文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凤城市项目区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项技术的特点、效益以及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水稻配方施肥技术,就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产前定肥,原则是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把用肥从定性转向定量,把科学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小麦要高产,就应该有比较丰全的配方肥料。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麦田,推广配方肥料。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麦田,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才能确保小麦高产丰收。 1 高产麦田。高产麦田土质肥沃,管理水平较高,但施肥上仍存在着氮素投入过量,有机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肥料的整体增产效益不高。因此在施肥技术上要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每667m~2施优质农业家肥5m~3以上,推广秸杆直接还田技术,以维持土壤肥力,增强后劲。氮、磷、以1∶  相似文献   

8.
经验性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作物单产难以提高.为此在"七五"期间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运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建立起县级计算机施肥系统,实行科学配方施肥.在曲周县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上应用这一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检验和评价了该施肥模型和系统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配方施肥技术是取得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优化配方施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配方技术的优化,二是推广途径的优化。近年来,我们应用已建立的计算机管理的土壤肥料信息系统进行了两个优化的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一、基本思路 (一)选择有效的服务手段 合理的肥料配方涉及到土壤的理化性状、作物的需肥特性、耕作方法、土壤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棉花综合管理措施的推广和产出的增加,棉田肥力状况和土壤养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改革施肥配方,推广平衡施肥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实现连续增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一、棉田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摸清棉田养分丰缺状况,我市农业局对不同地区的189块棉田进行  相似文献   

11.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一种重要物质基础,具有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肥料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施肥水平、施肥技术还有待提高,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不科学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所以有必要加强强科学施肥技术的应用,提升肥料利用率、改善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2.
1改单一施肥为配方施肥在果树整个生长周期中,大多数营养成分来源于基肥,因此基肥要施足,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肥及微肥。对缺素果树还应加入所缺微量元素。有机肥中鸡粪等应占1/5以上。2改深施为适当浅施传统施基肥方法要求开挖60~80厘米深的沟,回填时将秸秆、有机肥填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法,对大麦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产量与施肥量效应函数数学模型为:y=256.16+22.46x1+8.1x2+5.97x3+0.25x1x2+0.57x1x3+0.15x2x3-2.01x1^2-0.5x2^2-0.5x3^2,最高产量为432.4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6.3kg/667m^2、磷7.5kg/667m^2、钾6.7kg/667m^2,最佳施肥量产量为409.8kg/667m^2。土壤对大麦的养分供应能力:供氮量为7.92kg/667m^2,供磷量为2.93kg/667m^2,供钾量为7.53kg/667m^2。氮肥利用率47.54%,磷肥利用率6.45%,钾肥利用率17.60%。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农业生产的施肥措施上,多年以来农民朋友们习惯于施用化肥。在诸多的化肥品种中,他们对氮素化肥有一种偏爱。这是因为,氮素化肥转化快、作物吸收快、长势长相变化快,能起到吹糠见米的增产作用。 但是,人们在施用氮素化肥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操作不当出现一些失误,使农业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有一个棉花原种场,曾有33.3hm~2棉田的棉种因用尿素拌种,全部烂种,只得重播,既浪费了棉种,又贻误了季节。农民不知尿素中含有缩二脲,并在高氨强碱的环境下对种子、幼芽、幼根有毒害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施肥装置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河子垦区主要团场膜下滴灌施肥肥料种类、装置与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膜下滴灌施肥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制约膜下滴灌施肥装置改进与升级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现有施肥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与方案,为研发膜下滴灌变量控制施肥装置,提高膜下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变量控制施肥、精量化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1985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进行了小麦优化配方施肥试验研究工作,自1986年起,及时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反馈示范。1987年根据前两年试验示范结果开始示范推广,取得良好效果。1988年汇总三年资料拟定了本市不同类型区的小麦优化配方施肥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现把试验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材料和方法田间试验采用3×3(二因素三水平)回归设计,共设9个处理,小区面积0.05亩,田间排列顺序为N_0P_0、N_1P_0、N_2P_0、N_0P_1、N_1P_1、N_2P_1、N_0P_2、N_1P_2、N_2P_2。试验分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其前三年小麦平均亩产分别为大于350公斤,200—350  相似文献   

17.
该施肥旋耕机是为40.4~58.8kW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新型施肥、整地联合作业机具,可在作物播种前的旋耕整地过程中,完成化肥的条状深施。经设计方案、总体配置、主体结构和机组配套性能等的分析研究,以及机具田间工作性能测试表明,此机具设计合理,性能可靠,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木营养诊断及人工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营养诊断及施肥在恢复人工林地力和提高林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诊断及施肥已成为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林木营养诊断的方法及林木施肥方式、施肥期、肥效的限制因子、施肥理论等方面作了扼要评述,并展望了林木施肥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薛林 《河南农业科学》1989,(12):36-36,15
扶沟县是优质棉基地之一。近年来棉花产量持续增长,但棉田养分处于不平衡状态,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该县科技人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制订了棉田优化平衡施肥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1.重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是养分较完全的肥料,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使之处于养分平衡,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改善根系的营养环境。尤其是深层土壤,这对于深根作物棉花尤为重要。扶沟县全部为两熟棉田,土壤有机质和  相似文献   

20.
豫西旱地小麦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西旱地小麦面积约占麦播总面积的60%,而有关旱地小麦合理施肥的研究报道较少。自1984年以来,我们在孟津县的褐土地进行了多点试验,对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计算施肥量的有关参数等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目标产量法和回归定量法拟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