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单纯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1、3、6、12个月肺功能(FEV1、FVC、FEV1%pred)、6min步行试验(6MWD)、呼吸困难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的肺功能、6MW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中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治疗D组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6MWD和呼吸困难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呼吸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入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SpO_2、FVE_1/FVC、6MWD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NAC及呼吸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增强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国产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3例).试验组予国产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治疗,对照组予进口异丙托溴铵(爱全乐)雾化吸入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肺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的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的肺功能FEV1 FVC及PEF明显改善(P<0.05),但同一时间段两组肺功能FEV1、FVC及PE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国产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用于COPD,与对照药物爱全乐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予以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儿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等临床表现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后15、30min和60min时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澳化异丙托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优于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能倍乐)与无创通气(NPPV)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加NPPV,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能倍乐,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和PaO2指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则明显下降(P<0.05),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能倍乐联合NPPV治疗能改善COPD合并RF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苯扎氯铵溶液、癸甲溴铵溶液烟雾消毒的安全性。【方法】选取40只6~7周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苯扎氯铵组、癸甲溴铵组、烟雾助剂组及去离子水组。将各组大鼠每天分别放在相应溶液的烟雾化环境中自由活动30 min,连续处理14 d后评价苯扎氯铵、癸甲溴铵烟雾消毒对大鼠安全性及呼吸道刺激性。【结果】与去离子水组相比,烟雾助剂组、苯扎氯铵组、癸甲溴铵组大鼠体重增长、饮水量变化、脏器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肺洗涤液BCA蛋白浓度及LDH值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病变,仅见鼻腔黏膜轻微损伤。【结论】苯扎氯铵及癸甲溴铵用于烟雾消毒对大鼠具有较高安全性,对呼吸道黏膜有轻微刺激性,但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7.
室内采用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9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结果表明,杀螨活性最高的是阿维菌素,其次是溴虫腈,卡死克、噻螨酮、哒螨灵、三唑锡也具有较好的杀螨效果,炔螨特的杀螨效果较差,甲氰菊酯和氧化乐果的杀螨效果最差;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卵的毒力最高,毒力次之的是噻螨酮、哒螨灵、溴虫腈、三唑锡和卡死克,甲氰菊酯、炔螨特和氧化乐果对卵的毒力最差。另外,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和卵毒力相差最大的是噻螨酮和哒螨灵,毒力分别相差150.27和134.28倍;其次为三唑锡,相差69.80倍;溴虫腈、卡死克、阿维菌素、氧化乐果、甲氰菊酯、炔螨特对卵和雌成螨的毒力差别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章守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75+3277-3275,3277
[目的]筛选防治稻蓟马的有效药剂.[方法]开展了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防治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后15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8.42%~ 99.20%,药后30 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3.79% ~ 99.29,药后40d的杀虫防效为32.83% ~ 92.89%.[结论]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的适宜用量为96g/100kg.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4种新型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为西花蓟马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溴氰虫酰胺OD、20%呋虫胺SG、50%氟啶虫胺腈WG和48%噻虫啉SC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5.972、6.644、10.468和27.848 mg/L;药剂处理72 h后,10%溴氰虫酰胺OD、20%呋虫胺SG、50%氟啶虫胺腈WG和48%噻虫啉SC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22、5.851、9.226和25.726 mg/L,溴氰虫酰胺的毒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选用40%溴酰·噻虫嗪悬浮剂药剂,3个不同用量对玉米种子拌种处理的方式开展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控试验,调查并比较药剂不同用量对玉米出苗的影响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0%溴酰·噻虫嗪作为玉米种衣剂对苗期草地贪夜蛾危害具有很好防控效果,最佳用量为1 kg种子用40%溴酰·噻虫嗪7.5~10.0 mL拌种,控制时间为苗后25 d以内,防效为71.43%~94.64%。  相似文献   

11.
4种杀虫剂对茶棍蓟马的防效及其在茶树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茶棍蓟马安全高效的化学杀虫剂应用于生产,选择30%溴虫腈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5%联苯菊酯乳油4种化学杀虫剂,采用静电喷雾器喷施,施用剂量为20g/667m2,研究其药后不同时间对茶棍蓟马的防效及其在茶树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4种药剂的施用剂量下,溴虫腈和联苯菊酯的原始沉积量未超过欧盟的MRL标准;噻虫嗪和噻虫啉药后第3天的残留量达欧盟MRL标准;4种药剂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4.16d、4.10d、3.42d和3.16d。根据药效及其残留消解动态结果,综合药剂对蜂类毒性及欧盟禁用农药情况,溴虫腈和联苯菊酯可用于欧标茶基地防治茶棍蓟马,20g/667m2施用剂量下的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组合式呼吸康复训练联合百令胶囊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症状、运动耐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75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组合式呼吸肺康复训练,观察组辅以百令胶囊口服,对照组辅以噻托溴铵、舒利迭吸入。于治疗1 d(V_1)、治疗4周(V_2)、治疗8周(V_3)测试并分析患者6 min步行实验距离(6MWT)、CAT评分结果,测定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在V_1时,2组mMRC、CAT评分、6MWT、IL-6、IL-8、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2组mMRC、CAT评分均较本组V_1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观察组更佳(P0.01);2组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8较本组V1时期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IL-6和TNF-α较V_1时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IL-8和TNF-α较本组V_1时显著降低(P0.01)。治疗8周时,2组CAT评分和mMRC均较本组V_1时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1);2组6MWT均较本组V_1时显著提高(P0.05,P0.01),同期观察组步行距离更远(P0.01);对照组IL-6、IL-8、TNF-α与同组V_1时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此3项指标优于同期观察组(P0.01)。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肺康复训练较舒利迭、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且更为经济;但在控制气道炎症方面,后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罗库溴铵(0.1 mg/kg)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14例应用小剂量罗库溴铵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呼吸道并发症、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手术时间在10 min内的164例患儿在单次小剂量罗库溴铵(0.1 mg/kg)下顺利完成手...  相似文献   

14.
 对24种药剂进行柑桔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噻霉酮、溴菌腈和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选择噻霉酮、溴菌腈、农用链霉素、菌立清、松脂酸铜、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等10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春雷霉素400倍液(防效7863%)、噻霉酮900倍液(防效7701%)、琥胶肥酸铜600倍液(防效7346%)、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效7277%)对柑桔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推荐生产上使用生物制剂春雷霉素及农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杯碟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和其中4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噻森铜悬浮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抑菌效果相对较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在737%以上,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孕穗期也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1.作用机理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是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2.产品特点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急诊哮喘患儿88例随机分为2组,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组(A组)46例,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联合吸入组(B组)42例。2组均用单剂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记录吸药前后喘息、哮鸣音记分和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A组患儿喘息及哮鸣音记分别于吸药后90min开始低于B组,而PEF在吸药后90min开始高于B组。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哮喘的效果优于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近年来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本研究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三种杀虫剂分别在亚致死浓度(LC_(15)、LC_(40))和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番茄苗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Q烟粉虱的驱避效应。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在各浓度处理下均对Q烟粉虱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驱避效应越显著;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只在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对Q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效果;噻虫嗪在LC_(15)亚致死浓度作用下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氟吡呋喃酮可作为良好的烟粉虱驱避剂,对其传播TYLCV具有很大预防潜力,噻虫嗪则不宜用来作为病毒病的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用银叶真藓和泥炭藓为外植体,以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Knop培养基、微量元素、酒石酸铵和糖类为因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影响两种苔藓植物配子托和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①在以上4种因子中,糖类是影响两种苔藓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葡萄糖或蔗糖的体积质量分数在接近5g/L时最有利于两种苔藓植物生长;②银叶真藓原丝体液体培养,采用未经稀释的knop培养基效果最好,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银叶真藓和泥炭藓配子托,采用稀释2倍的Knop培养基效果最好;③酒石酸铵对泥炭藓配子托生长的影响程度仅次于糖类,是比较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稻田常用农药对螟黄赤眼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利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戊唑醇、烯啶虫胺、亮氨酸、噻虫嗪、溴氰虫酰胺、苏云金杆菌对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使用的浓度下,甲氨基阿维菌素、戊唑醇、噻虫嗪、溴氰虫酰胺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较强,接触6 h后的死亡率均超过96%。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6 h后的死亡率小于20%,与丙酮对照无显著差异。10种药剂处理后,以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羽化率最高,与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存活率为87.13%;其次是苏云金杆菌,处理浓度为25和33.33 mg·L~(-1)时,平均羽化率分别为81.55%和80.17%。亮氨酸抑制剂与烯啶虫胺作用效果相似,平均羽化率分别为25.27%和26.60%;而戊唑醇、噻虫嗪、溴氰虫酰胺及阿维菌素处理螟黄赤眼蜂卵、幼虫和蛹均显著影响蜂的发育,其中,阿维菌素副作用最大,平均存活率仅为7.11%(卵:F10,44=248.16,P0.01;幼虫:F10,44=232.83,P0.01;预蛹F10,44=468.25,P0.01;蛹:F10,44=663.71,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