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 ~ 2012年生态环境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确定各生态因子的权重,给出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得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终对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以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来看,生态综合指标数由2001年的0.013 7增长至2009年的0.475 8,该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状态.从2010年开始环境状况逐年得到改善,2012年生态综合指标数为0.940 0,属良性状况.生态综合指标数的增长说明昌吉州政府重视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向好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准确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本研究选择皖中CH湿地,采用湿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筛选与当地实际相符的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5项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来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22年该湿地生物要素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特征,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22年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为2.81,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富营养化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往年相比,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呈逐年向好转变趋势;总体水质类别为Ⅳ类,西半湖水体总体呈现中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降,东半湖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升,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45-1746,1787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全面调查了湿地中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类型和众多的生物资源构成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所处困境,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生态过程和湿地可获得的价值。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包括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境功能等八个方面,影响因子的识别应考虑对湿地水质、湿地生境和湿地水文功能有影响的三类因子。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对于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降水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1971—2007年的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保护区内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1月到翌年3月降雨量很少;降水量变化存在转折,分别在1974—1975年和1989—1990年发生较大转折,而且降水量阶段性变化较大,多雨和少雨阶段较为明显。小波分析得出,37年内降水在小尺度上有2~4、4~6 a的小周期振荡。较大尺度上有8、14、24 a的周期振荡,夏季降水小波分析与总降水小波分析相似。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原生性、增长性、脆弱性等显著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为543.69亿元。价值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支持服务(216.85亿元)、文化服务(177.88亿元)、调节服务(121.30亿元)、供给服务(27.66亿元),分别占总价值量的39.88%、32.72%、22.31%和5.09%。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五大单项服务价值为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持价值,价值量分别为197.30亿、163.88亿、90.25亿、20.86亿和19.55亿元,占到总服务价值的90.47%。各种因素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较快,及时对其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能够了解该区域的湿地现状,还能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原生性、增长性、脆弱性等显著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为543.69亿元。价值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支持服务(216.85亿元)、文化服务(177.88亿元)、调节服务(121.30亿元)、供给服务(27.66亿元),分别占总价值量的39.88%、32.72%、22.31%和5.09%。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五大单项服务价值为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持价值,价值量分别为197.30亿、163.88亿、90.25亿、20.86亿和19.55亿元,占到总服务价值的90.47%。各种因素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较快,及时对其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能够了解该区域的湿地现状,还能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易杏花  何苗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161-166+188
在PSR模型框架下,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密切值法对各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粮食主产区省份在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机推广培训投入这2项指标上差异最大;在PSR框架下,各省响应系统的差距大于状态系统和压力系统的差距;2011—2016年,东北平原农业生态环境排名最为靠前,华北平原居于中位,长江中下游平原排名靠后。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被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背景下,是生态环境与遥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本文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与湿地植被生物量实测数据对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植被生物量的反演进行研究,建立生物量干重与波段、植被指数的一元非线性、多元线性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通过可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B2、B3、NDVI、EVI为自变量达到最优估算效果,模型R2为0.72,RMSE=341.58g·m-2。通过改进估算方法,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干重估算精度,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25科40属;依其生态类群和群落特征划分为4个生活型26个主要的植物群丛.同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研究技术与手段不断提高、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是三角洲植被研究的特点,系统定位研究、“3S”等新技术应用及植被群落演替是现今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外来物种米草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河三角洲的无棣岔尖、东营市五号桩、小清河口的米草分布区与非米草分布区的调查结果,研究了外来物种米草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底栖动物、滩涂昆虫、滩涂浮游动物、滩涂浮游植物、底泥微生物和滩涂鸟类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来物种米草的入侵已导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大,类型复杂,变化不稳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指出该湿地目前面临大规模开发、黄河断流、湿地污染、海平面上升和海岸蚀退等问题,提出加强对黄河和本地区统筹管理、做好湿地规划和监测、湿地开发与恢复相协调、重视污染防治与自然湿地保护区建设以及扩大国际合作科研与交流等措施是保护本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东营气象站1967 ~2011年气温与降水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域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倾向率为0.491℃/10a,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趋势,倾向率为-2.362 mm/10a;气候要素的综合变化使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的湿润系数有比较显著的降低趋势;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循环诸要素中,人工补给量和渗漏量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降水量和上游来水量均处于减少状态,水分支出中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且年均降水量少于蒸散发量,上游来水量少于入海量,湿地水循环整体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1991、1995、1999、2004、2009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景观和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大尺度范围的滨海湿地退化状况,并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模拟2021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较严重的两个时段,退化湿地占自然湿地总面积近40%,2009年以后,研究区退化得到一定的缓解。预计至2021年,湿地占区域陆地面积的比例将下降至60%。与2013年相比,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占比将分别下降4.52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草本沼泽、灌丛湿地、森林湿地和盐沼面积将分别减少32.21、15.76、19.33 km2和74.86 km2。由此可见,未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尿酶活性与养分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中尿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尿酶活性关于土壤养分的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99.7%酶活性变化,剩余通径系数为0.059。有机质对尿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值均最大,成为影响尿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2004-2005年对洞庭湖湿地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血吸虫病盛行;湿地功能退化等方面。最后,针对洞庭湖湿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保护湿地资源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常军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5,(8):216-217,222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在国际湿地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些年来,该地区湿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因此,以1985 ~2014年中的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布状况;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各湿地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