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从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就读情况、日常生活的市民化程度和身份认同等层面展开调查分析,重点考察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合与城市居民接纳度之间的偏差和不对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效促进城市农民工子女的顺利融合。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电,财政部日前对外宣布,为支持和引导各地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中央财政已于近日下拨2009年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财政部要求,各地在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时,要向接收农民工子女较多、条件薄弱的城市公办学校倾斜,并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3.
金沙 《新农村》2012,(11):50-51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要求各地政府以"融入本地、一视同仁"的原则来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以下简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问题。该文件的颁布为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有利保障。2004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2007年春季开学开始全国  相似文献   

4.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伴随着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的。大量的农民工留守子女面临着教育危机,他们心理压力大,家教薄弱,少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应改革户籍制度,让有条件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入城市,就近入学;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留守子女父母应经常与临时监护人、学校及老师沟通。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问题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两为主""两纳入"等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了保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随迁子女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教育中。文章在实然现状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的应然追求,并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营造包容性校园文化、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探寻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合问题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6.
切实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处于边缘状态、学校教学条件差等问题,根源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过度分权、农民工子女学校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持。建议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子女上学扫清障碍;建立合理的财政供给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发挥公办中小学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优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  相似文献   

7.
眼观六路     
一句话新闻中央财政下拨2009年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进入城市,然而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却成了一个难题。文章主要探讨了这一问题产生的成因,以及如何合理解决的途径,从而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公平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蓉  李泉 《甘肃农业》2006,(1):62-6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农民工子女无法享有与城市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高额赞助费、借读费迫使他们游离在国家义务教育体制之外,以自发形成的边缘化方式接受教育。本文拟对该现象及成因作以分析并提出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出现,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的农民工子女越来越多。其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以北京市A小学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学校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存在入学门槛仍然较高、师资数量不足、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及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认为应从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发挥教师心理辅导作用以及提高农民工家长素质等方面来着手解决现阶段出现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解析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上,解读了国家出台的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享受义务教育上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和原因,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措施和具体措施:破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以流入省和国家为主的财政分担制度,以及放宽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准入条件和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办学.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许昌市市区内3所中小学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和许昌周边乡村的3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访问,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教育效果、教育效益、教育效率进行测评,评述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绩效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绩效问题及差异,并提出了"学校助推-家庭护佑-学生自立"的政策体系,系统性地剖析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绩效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金来 《新农业》2011,(10):58-5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然而,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留他们接受教育的极限;众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中某一施工工地农民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当前在这一工地上农民工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农民工在其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努力和遇到的问题,以及其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主要是:公办学校费用高、门槛高;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不足;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不稳定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几条相关建议,以期社会、农民工家庭共同改善子女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表现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数量日以增多,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之后,除了就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适应更应当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探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消除造成农民工子女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促进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为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既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城市学校中农民工子女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昆明市近几年来通过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中,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有效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就学。截至2009年末,义务教育阶段在该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已达17.78万名,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有9.88万名,占55.6%;在民办学校的有7.9万名,占44.4%。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53-254
目前深圳市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义务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不均等、辍学现象依旧存在、家庭教育严重匮乏等问题一直存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圳市政府弱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强师生沟通,给予学生更多心理关爱;学校加强学籍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农民工自身的教育理念,构建家庭积极教育观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政法快讯     
《农家致富》2015,(7):52
我国拟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城镇义务教育国务院近日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不断提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使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得以消除,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外地务工反映了农民工务工地决策中的地点选择,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流动的倾向及其内在原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分析子女性别差异对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收入相对更高,同时家中拥有儿子的农民工更可能选择外地务工。第一胎为男孩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外地务工的概率,从子女所处成长阶段看,当子女处于婴幼儿和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时,子女性别对农民工外地务工影响较小;而当子女处于婚配阶段时,生养儿子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可能性;当子女家庭趋于稳定之后,子女性别的影响不再显著。研究表明,男孩偏好观念对子女性别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当子女处于婚配阶段时,助儿购/建房是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积极落实与二胎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