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孔冬青  刘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81-4983,5062
阐述了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现代新型农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分析了"新生代"新型农民的特征和作用,并提出加速"新生代"新型农民培养的路径,即:健全法规,为培养"新生代"新型农民提供坚实基础;创造条件,为培养"新生代"新型农民提供经费保障;科学规划,使"新生代"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好教育,提高"新生代"新型农民的整体素质;创新内容,满足"新生代"新型农民发展的需求;突出重点,强化返乡农民工竞争力培训。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农民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特色,但也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基地建设缺乏示范性、培训内容单一、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等问题。今后应摸清"城里农民"和"乡下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内容,加强基础素质教育;借助智能手机尝试远程教育;建好4个农民信息平台;完善培训基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严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的管理,加快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全面推广对种粮农民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财政部不久前修订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从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2008年11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新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明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2,(14):10-12
正【二八定律】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  相似文献   

5.
许旭 《现代农业科技》2006,(24):106-108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农村成人教育,必须根据当前农民增收的需要,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明确发展定位和教育经费渠道及经费标准,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服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村振兴的本质和落脚点是"让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进入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着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和培训经费相对有限等问题,在分析职业农民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三步走"关键时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荷兰完善的农业法律制度体系、推行"OVO"特色模式以及有力的财政经费支撑等优势为其农业发展竞争力处于世界前列保驾护航。学习荷兰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农业知识教育创新体系、加大财政经费支出比例,聚焦推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高水平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种粮补贴经费管理办法有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进一步严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的管理,加快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全面推广对种粮农民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财政部日前修订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从即日起执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培育息息相关。目前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农村教育脱离于农村发展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等因素成为制约培育职业农民发展的障碍。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借鉴国外经验,培育社会主义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十三五"培育职业农民的根本目标,需要从机制、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引导和扶持,在培训对象和内容上做到"精准",在培训方式上追求创新和突破,不仅要让职业农民队伍建起来,还要让农民富起来、产业兴起来,真正实现教育培训、队伍建设、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四位一体"梯次推进。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以及实施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诉求。分析了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还存在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精准度不够、培训供给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突出责任、加大经费投入、改革传统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等对策,以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是现阶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最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对农民的培训工作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尽快建立农民培训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体系和政策支持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努力搞好农民培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加深,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三农"政策提出后,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农民问题随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新时期,农民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由传统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农民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只有重视新型农民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目前,我国在新型农民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国家、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基于此,通过分析新型农民在培育中面临的问题,探讨其解决策略,以期为农民培养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八步区农民科技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贺州市八步区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受训农民老龄化、农民对科技培训认识不足、培训经费短缺以及科技培训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八步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建立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宣传以及实现科技培训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等6项推进农民科技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由于相关制度体系的缺失,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因此,当务之急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制度供给,构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型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流砥柱,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资金投入不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与培养新型农民的标准相脱节、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有限等问题阻碍了新型农民的培养进程。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有必要从强化宣传、宏观调控、统筹经费、深化改革、微博求职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为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民被"挤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农民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上述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并加以解决,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掣肘,影响"三农"相关问题的推进.因此,需要明确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听取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回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和本原,以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局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迫切要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化"、"边缘化"、"形式化"、"空心化"的"四化"困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民实际需要、与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等四方面相结合,不断拓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是破解困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