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选取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3个准则层指标和11个指标层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12—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找出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创新投入性指标差异明显,各地市区域创新投入能力不平衡;创新转化能力不强,这是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参考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资料,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运用熵值-TOPSIS法结合灰色关联法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提升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信阳市2010年-2019年的相关数据,从信阳市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扩散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信阳市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其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信阳市区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1—2012年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度和分析了中国区域所有制分化指数、国有及非国有经济占比,并建立指标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基于全国、东、中、西部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所有制分化指数和各所有制形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制分化指数与区域创新能力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所有制结构的演变过程中,随着所有制结构的不断多样化,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国有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东部地区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在西部地区,随着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也会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创建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四川省做实证,构建了由目标层、系统层及指标层构成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对四川省21个地州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四川省城市创新能力区域差异显著,并以此提出了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了1989-2009年宜春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存在正相关,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存在负相关.提出了缩小宜春市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本研究运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999-2020年的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基于创新链视角,将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阶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别对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特征及育种科技创新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运用β收敛模型检验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收敛的影响。研究表明:1)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呈现增长趋势,但合作中创新资源传递的效率降低。2)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产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差异逐渐缩小,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地区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试验发展阶段,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新产出的地区差异较大、差异缩小的速度较慢。3)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存在收敛性发展特征,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加速了其创新收敛。从全国层面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基础研究创新收敛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应用研究的促进作用最小。分区域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收敛,且对中、西部创新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从时间演变看,由于合作中创新资源传递的效率降低,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收敛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34-137
利用2006~2012年的数据,运用区位熵和Hoover系数对我国总体和省域金融业的聚集度进行了测量,并且通过计量分析对影响我国金融业聚集度的因素进行了检验。通过分析得出,各地可以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培育各类企业、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式指导区域的协调发展。并通过促进本地产业集群,突破自身在金融中心建设中地理位置的限制来加大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对2005—2014年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组内经济差距贡献率比较大;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历史人文因素、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是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安徽省应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采取适度倾斜的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基尼(Gini)系数测算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并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并测度出各类因素对区域差异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2004—2012年,表征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Gini系数均值高达0.64,明显高于公认的警戒水平,但呈现收敛趋势,Gini系数最低的2012年已降至0.47。2)区域差异的50.59%来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地区的社会环境及保险市场差异也是形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因,贡献率分别达到26.06%和20.78%,地区固有因素贡献最小仅为2.58%。因此,要将努力缩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距作为破解区域差异过大的主要抓手。与此同时,重视地区间农村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差异及地区间保险市场发展差异也应作为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手段。此外,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还要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与教训,主动利用政策倾斜等手段吸引农业保险公司进入并开发地区市场,积极运用培训、宣传手段提升农民的风险与保险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科技对农村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指出了区域技术转移与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制定全局性、前瞻性的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以及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靖  付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55-1857,1892
基于统计数据,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1991~2012年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今后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  卫海燕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83-186,190
以陕西省10个地市及杨凌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陕西省2000~2007年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且这种差异的构成在2005年以后发生了转变,已经由三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发展为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建议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并应以降低组间经济差异为主。  相似文献   

16.
张红侠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281-283,303
运用泰尔指数中的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测算了2006~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11个县区的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在渭南市范围内,华县、韩城市和华阴市属于经济发达县区;临渭区、白水县、蒲城县和澄城县属于经济次发达的县区;大荔县、合阳县和富平县为经济发展一般的区域;潼关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2006年以来渭南市区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态势,且这种差异的构成在2010年以后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北部、中部、南部3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发展为3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分析了近15年来中国沿海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通过主成份分析找出了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发展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及其服务区域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研究重新审视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协同发展与错位竞争的定位,并据此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人才、价值上的协同发展以及在区域创新、特色优势、应用性方面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区域创新资源分布的时空演进趋势,对于优化创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和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值法、泰尔(Theil)指数、空间基尼(Gini)系数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从两阶段创新视角对我国创新资源分布状况、区域间差异以及时空演进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创新资源配置时间上呈现先集中后分散的趋势,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非均衡性,地区间分布差异不是随机发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关系。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优化创新资源优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君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65-12767,12773
新疆北疆与南疆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危害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导致南北疆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阻碍新疆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该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