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的。各年龄段的牛对BVDV均易感,BVDV可以垂直传播引起牛慢性感染,也可以平行传播引起急性感染。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BVDV,而我国是在1983年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以腹泻、繁殖障碍和免疫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2]。BVDV进入机体后可造成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BVDV持续感染牛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以感染的动物种类较多,牛、猪、羊、鹿等都可被感染。病牛主要以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1病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新鲜病料作超薄切片进行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可见病毒颗粒呈球形,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11):109-1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除可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猪、绵羊、山羊、鹿及野生动物。猪感染BVDV后会出现类似慢性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文通过对猪场发病猪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所致,建议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并且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1-2],其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可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研究证明:BVDV会引起牛的急性感染、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  相似文献   

7.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感染牛的典型症状是牛病毒性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发热以及随后的产奶量下降。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从而可导致怀孕母牛的流产和死产,产下存活的小牛可出现免疫耐受,并会终生排[1]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以发热、消化道黏膜糜烂或坏死、胃肠炎、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进而引起生长迟缓、产奶量下降、孕牛流产等繁殖障碍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等.BVDV除感染牛外,也可感染羊(绵羊、山羊)、猪、鹿等动物[2].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病原,欧美牛体中普遍存在轻性或隐性感染,与猪瘟病毒(HCV)、羊边界病病毒(BDV)具有1种共同抗原,有交叉反应,牛体中的抗体检出率高。本文通过对BVDV的分子生物学的概述,总结BVDV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BVDV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virus,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病原,欧美牛体中普遍存在轻性或隐性感染,与猪瘟病毒(HCV)、羊边界病病毒(BDV)具有1种共同抗原,有交叉反应,牛体中的抗体检出率高.本文通过对BVDV的分子生物学的概述,总结BVDV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BVDV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是引起牛发热、蹄甲糜烂、口鼻黏膜溃疡、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白细胞减少、剧烈腹泻的一种传染病。1病原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为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80 nm,呈圆形。一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BVDV对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世界范围内,牛病毒性腹泻(BVD)被认为是引起流产的主要原因,导致散发性流产和流产的暴发。1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黄病毒科还包括典型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基因型,即世界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和局限于美国境内的BVDV-2型,由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严重。初次感染动物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  相似文献   

14.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牛感染BVDV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进行性消瘦,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2]。BVDV可以导致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母畜流产和奶牛产奶量下降,以及生产性能下降,每年都给全球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近几年来,我国BVDV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掌握青海  相似文献   

15.
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边界病病毒(BDV)均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成员。它们在结构、抗原性和遗传上关系密切。据推测CSFV、BVDV和BDV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为适应不同动物演变而来。BVDV和BDV可感染反刍动物和猪,CSFV仅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包括BVDV1和BVDV2 2种基因型,该病毒能引起牛、羊、鹿、猪等动物的感染.1983年,Doyle发现被调查的45种野生反刍动物有32种野生动物血清中和抗体阳性,鹿科动物的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达28%.  相似文献   

17.
上海嘉定、崇明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BVDV除感染牛外,还可感染猪,也会感染鹿、羊、骆驼、兔及其他野生动物,宿主相当广泛。近年来也有人感染BVDV,以及从生物制品中分离出BVDV的报道。病牛临床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病,持续性感染与免疫耐受,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本病世界广泛流行,自1980年李佑民首次报道BVDV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BVD)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牛的黏膜病毒(BVDV)在其体内大量生长而导致的,所以该病毒简称为"牛黏膜"。这种病毒除了在牛之间传染外,还可以通过猪、羊、马等多种动物进行感染。该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给畜牧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笔者就牛病毒性腹泻这一疾病提出一些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感染后会出现与其他腹泻病相似的症状,仅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观察很难做出准确鉴别;其次持续感染(PI)牛是该病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