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三产融合的有效产业之一,茶产业不仅能为农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还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公共品牌价值不断增加。根据三江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阻碍茶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打造"三江茶"的品牌特色,建设一批优势龙头茶叶企业,延长茶产业链,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金沙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素有"中国贡茶之乡"美誉;金沙县茶产业在毕节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毕节地区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沙县近几年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品牌众多,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各地都在努力探寻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茶旅融合"发展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便是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重要路径之一。该文阐述了茶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宁国茶旅融合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宁国茶旅融合发展的措施,以期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1])。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烟台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烟台茶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茶文化助推优势,调查分析了烟台茶产业发展规模和基地建设情况,探讨了烟台茶产业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一体化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结合烟台茶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多管齐下提升茶叶品质、多元互动提高茶叶销售效益、多方借力挖掘发展烟台茶文化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烟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临沧位于祖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重要的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滇红茶"的故乡,是普洱茶原产地和云南蒸青绿茶诞生地。茶叶是临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本文以临沧茶产业现状,分析临沧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简述了临沧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景东县的优势骨干产业,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区位优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为茶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茶叶产量、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襄阳是国内名优绿茶优势产区,茶叶品质优异,拥有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茶产业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是无性系茶园面积少、茶叶比较效益较差、茶产业服务较弱、政策支持较少等。今后茶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是:出台强有力支持政策,集中打造"襄阳高香茶"公共区域品牌,推进茶叶"有机化、品牌化、机械化",实现由"以绿茶为尊"向红、黑茶方向延伸,由单纯的茶产品向深加工系列开发延伸,由单纯的茶产业向茶旅综合体延伸,打造"百亿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覃庆朝 《广西农学报》2011,26(2):101-103
本文针对昭平县构建"三区两带"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的规划,提出重点发展茶叶这个特色产业,以茶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文章分析昭平县茶叶生产的有利条件、发展优势及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昭平茶叶产业发展的6条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该研究介绍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具有茶叶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良种化日趋明显、茶叶价格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等优势.从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经济水平、消费者偏好等4个方面分析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策略:以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建立清洁化加工技术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茶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断提升,茶叶以其所具有的实用功效与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其需求量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而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假冒伪劣茶叶"、"茶叶产品重金属超标"、"茶叶制品农药残留"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茶叶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丹寨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为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应明确认识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茶产业是大田县"54321"优势农业产业群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已有茶园面积2.768万亩(其中高山茶面积2.5万亩),采摘面积2.15万亩,茶叶年产量2922吨。茶叶加工厂66家,茶叶年产值达7729万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产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项目组对湖北、贵州等地的茶叶种植户和鲜叶加工厂员工的调查数据,从茶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发展、茶叶生产规范化和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其原因。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存在茶叶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不足、茶叶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低和互联网渗透率低等问题,主要是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监管体制落实不到位、茶农绿色认知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带动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因此,建议以绿色、高效为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职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资源整合、完善茶叶营销网络、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提高茶农绿色认知水平,以实现我国茶产业"重品质、重安全、重环保、重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利敏 《乡村科技》2022,(20):57-60
茶产业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重要产业。调查发现,梅县区茶产业发展存在茶叶品质偏低、茶叶品牌知名度低、龙头企业不足、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和产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区域特色茶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梅县区需要加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茶叶品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培育龙头企业,做强茶叶产业主体;推进茶旅结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重视制茶技术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只要气候适宜,地方政府几乎都将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一些并不具备优势的产区相继崛起的同时,一些传统茶区则在进行跨越发展。茶产业发展会不会过热?茶叶的质量安全如何保证?茶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鲁成银是茶叶质量与标准化专家,近年来又致力于品牌化研究,他对我国茶产业发展提出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茶叶品种多样,饮茶文化也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茶叶产量、出口量的不断增长,我国茶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的局面。雷山县具有种植茶叶的天然优势,为了提高该县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推动茶产业的绿色化、科学化与规模化发展,必须提高茶企业的规模建设与影响力,通过SWOT分析和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雷山县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推动雷山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只要气候适宜,地方政府几乎都将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一些并不具备优势的产区相继崛起的同时,一些传统茶区则在进行跨越发展。茶产业发展会不会过热?茶叶的质量安全如何保证?茶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对我国茶产业发展提出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立足优势求发展,云茶产业打头阵。茶叶是云南传统优势产业,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2018年云南省启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茶叶被列入八大重点产业之首,在新的发展中,指明新方向、确定新目标、注入新动能。2019年,全省茶叶面积发展到42.27万公顷(634万亩),综合产值937.17亿元,同比增加93.74亿元、增长11.1%,千亿云茶产业的目标指日可待。政策支撑环境好,云茶产业得实惠。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都将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梳理云南茶产业发展现状,明晰其与主要省份茶叶出口竞争力差异,探究制约云南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给出促进云南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指导建议。文章分别从云南茶叶生产、茶类结构、市场及出口贸易等方面对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对云南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全国茶园面积排名前列的8个产茶大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南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显示性比较优势国内保持稳定及具有质量竞争力优势。结合云南茶产业发展及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分析,从优化茶叶贸易环境、培育壮大出口经营主体、构建云茶绿色产业链等方面提出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东县锦屏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实际出发,根据景东县锦屏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机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景东县锦屏镇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泰顺县是全国绿茶优势产区和重点产茶县,2013年茶叶种植面积7.1万亩,茶叶总产值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茶产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泰顺县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就整体而言,茶叶生产仍存在农残超标的质量安全隐患。探讨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发展无公害茶产业,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无公害茶叶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