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业》2017,(23)
<正>11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通过了专家评审,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8个项目获得认定,分布在19个国家,而我国则占了15个项目,居各国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23~2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认定,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也获得原则批准认定。本次会议通过或原则通过的还有:日本的德  相似文献   

4.
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复合型等特征决定了其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农户、企业、社区、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日本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多方参与机制的建立,为各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以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为例,系统分析了多方参与的实现形式,包括政府补贴、认证制度、"认养"模式、志愿者制度、企业与社区参与等。当前,中国已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升为政府行为,需进一步借鉴日本的多方参与机制的经验,发挥多方参与主体的主导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惠益分享机制,创新多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对农耕文化开发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尤溪联合梯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并提出尤溪联合梯田农耕文化开发策略,包括凸显地方文化,营造联合梯田景观品牌特色,取长补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等。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2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秘书处致信中方,确认中方提出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正式被纳入GIAHS,至此,中国GIAHS项目点共计15个,居全球之首。此次新纳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包括4处,分别是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湖南新化紫鹊梯田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中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尤溪联合梯田发展休闲农业进行SWOT分析,认为其具有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交通条件便捷、景色独具特色等优势,且面临着宏观政策支持有力和休闲农业市场潜力巨大等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知名度有待提升、劳动力资源短缺、产品特色不足等发展劣势,以及面临着竞争对手众多、环境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等挑战。最后,提出应从加大政府引导职能、突出地方特色和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方面入手推动尤溪联合梯田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兽医针灸是我国的传统兽医诊治技术之一,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分别从兽医针灸的历史文化价值、安全高效的医疗价值、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价值,分析了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兽医针灸衰落的因素;最后,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本文提出了兽医针灸技术的保护利用对策:增强公众对兽医针灸的价值认识;推进兽医针灸的"申遗"进程;发挥多方参与机制对兽医针灸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0.
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当量因子法等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评估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联合梯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57 792.09万元,其中土壤肥力保持价值86 857.73万元,占55.05%;向社会提供产品形成的经济价值28 271.80万元,占17.92%;文化服务价值17 200万元,占10.90%;水调节价值7 046.82万元,占4.46%;气体调节价值6 787.87万元,占4.30%;生物多样性价值6 349.71万元,占4.02%;环境净化价值3 749.40万元,占2.38%;气候调节价值1 528.76万元,占0.97%。[结论]联合梯田生态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与文化服务价值,仅考虑产品供给将严重低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障崇义客家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本文从梯田生态系统辨析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崇义客家梯田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农业生态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生态保护的总体思路与途径,主要包括:积极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创造富含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不断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积极完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保护和完善现代稻作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梯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研究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在描述垛田保护过程中政府、企业及村民等多方主体参与保护和利益分配情况的基础上,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分析各主体的行为逻辑,据此探讨社会参与和利益分享各自的机制发生路径,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构建出基于多方合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并得到三点启示:树立正确保护感知是指导有效保护垛田的前提、信任且紧密的主体关系是垛田保护的重要基础、社会参与和利益分享是不可分割的机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尤溪古银杏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尤溪古银杏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研究,对古银杏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开展价值挖掘,对尤溪古银杏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SWOT进行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基础对尤溪古银杏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进行研究。最后提出针对如何进行对尤溪古银杏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如何运用手段正确的发挥当地特色的农业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保优化产业结构,使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实现提高人们收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遗产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产核心区一个客栈经营者的访谈,分析乡村旅游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碰撞和冲突,并从遗产整体保护与有序开发、梯田旅游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升级等角度讨论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68-2469,2500
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途径与多方参与等问题,并着重对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种质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尤溪联合梯田保留了15份传统栽培的水稻种质资源,其中糯稻3个、籼稻7个和粳稻5个。这些传统栽培的水稻平均生育期150.4 d,结实率80.2%、穗粒数132.4粒、千粒重26.1 g。近90年来,联合梯田先后推广种植了30个水稻品种,其中常规稻6个、杂交稻24个。与传统水稻相比,后期种植的水稻生育期显著变短、穗粒数显著增加,但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明显向短生育期、大穗、重穗型转化的趋势。并针对联合梯田稻作系统与传统水稻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重要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化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深度研究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众多成就,发展成果效果显著。正在一步步朝着"政府主导、多方管理、多方参与"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建立评价体系、名录和资料库,加强申报工作。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0-10493,10602
解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专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系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指出其核心思想是"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机制、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探索方面。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方式,分析了其不同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形式的特点,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其重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