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高度重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甘肃将按照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水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定位、基本理念、目标指向、建设路径、国际视野、根本保障和政治要求。它是在"五个着力"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五个阶段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对其价值意蕴进行探析,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标杆,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点强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形成,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从法律的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出规定,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世界民法新潮流具有深远意义和里程碑价值。通过梳理民法典中关于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民法典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出了以民法典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包括生态哲学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民生观以及生态生活观等内容,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生态振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理论;其次应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化的建设,以多元治理的方式提升治理的效能;最后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也是实 施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乡村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撑。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发现其有着深刻的生成逻辑、丰富的理论意蕴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可以说,习近平乡村生态文明观为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了新指南,为全球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书写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展开,逐渐对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从生态价值理念、生态治理策略及生态治理目标体系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与实践缺陷,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向,而且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阐释,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在其自身的孕育过程中,离不开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和"真正共同体"思想、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中生态思想在内的中外优秀文化的辩证借鉴与创新发展。同时,这一理论还表达出对推动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的殷切追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农村地区范围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要求,也是农村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相关配套制度规划及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等方面,尤其对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地区进行经验总结和对比分析,探索贵州省农村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路径、成效,并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中华传统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两山论"形成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际林业发展趋势、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等10个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系统论等,对新时代林业和草原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突出,亟待新的思想引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逢其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并借鉴了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理念,结合当前生态环境实际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转化,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新指引。继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在继承以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国情,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妥善把握局部和全部、现在和未来、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统一,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化森林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永续发展的百年大计。本文具体就生态文明建设、森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一、公民生态建设意识薄弱生态文明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战略思想,事关我国的长期健康发展。公民是生态建设的责任人,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人。但是当前,我国民众生态建设意识薄弱,社会中"金钱至上"的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态思想、借鉴了西方环境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西方哲学智慧所对接的能切实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理论探索的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优势,也有十分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孕育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态素养,凝练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坚实的发展积淀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规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式、价值取向和经济建构,谋划了切实有效且契合时代的崭新战略布局。并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关于生态民生的思想是我国生态民生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分析生态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确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生态民生关怀。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生态民生建设获得长远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民众生态民生意识缺乏、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缺位的情况。推进生态民生建设,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出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提供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党的奋斗目标,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农村人口与农村生态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中,强化乡村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无疑是一项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文章在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涵基础上,指出以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命安全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生产、产业、经营、人才为重点的科技创业绿色发展体系和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推动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并提出了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胡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6):353-353,371
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模式,本文着重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机制,从"必要性"和"重要性"向"如何引导""如何融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境遇、新的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思想回应时代诉求和人民诉求,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理,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中国具体的生态实践,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结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科学内涵包括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历史论、生态治理论六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